理论教育 小流域治理系统论-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研究

小流域治理系统论-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人与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我国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系统化”的综合结果,治理上具有较强的“系统”整合特性。因此,近些年来,正是系统工程在我国小流域治理中结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和提炼升华创新出小流域治理“系统论”,并且该系统论在小流域治理实践中已逐渐被遵循、认同。

小流域治理系统论-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研究

在径流调控理论不断发展中,系统哲学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理论的进步与实践为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不断完善与创新翻开新的一章。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人与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我国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系统化”的综合结果,治理上具有较强的“系统”整合特性。通过系统工程理论分析,可知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是各小流域的“大系统”内涉及多个对立统一的矛盾“利益”关系,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当前利益与长远效益、局部治理与全局协同等。一般来说,在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恢复和提升生态承载能力是维持与优化经济效益的前提与基石;反过来,没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作基础,生态效益也将难以维持。“系统化”的协调生态治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共生”关系,是确保各流域生态系统体系间良性协同共存、互补循环配置的主要内容,也是系统工程应用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一些归纳性认识。因此,近些年来,正是系统工程在我国小流域治理中结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和提炼升华创新出小流域治理“系统论”,并且该系统论在小流域治理实践中已逐渐被遵循、认同。现在我国的小流域治理普遍把治理的对象、过程及目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统筹协调系统中各个要素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系统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整治,使之通过系统间协调治理,进入人与流域生态良性和谐发展的框架体系中。实践证明,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面对复杂的水土流失问题,来制定和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战略,必须是系统的、综合的、配套联动的,仅凭某项单一的对策、措施是不可能奏效并达到预想目的。

系统思维不仅是小流域治理遵循的一个基本理念,而且体现在其治理过程的方方面面。在防治策略上,小流域治理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在措施配置上,强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农业、管理措施综合运用、优化配置,构建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在项目安排上,既安排生态效益显著又需很长时间才见效的项目,也建设短平快的项目,让群众尽快得到实惠。在区域布局上,把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兼顾,上下游统筹,有序协调推进。在建设机制上,把小流域治理纳入整个生态建设整体框架之中,以规划为基础,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协作配合、各尽其力,实现整体效益。在水土保持投入上,在不断增加政府的投入的同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一项造福百姓的系统性工程。(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