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以先进的木构技术著称于世。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已经出土了距今7 000年前的启口板、带锁钉的燕尾榫(图5-1)。
江苏武进出土的汉代木船和上海川沙县北蔡乡(今属浦东新区)川扬河出土的隋代木船,虽然是汉代和隋代的船舶,但反映了最早期中国古代木船的结构形式。最迟到殷商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木板船。
到了周武王伐纣时,所用的船舶已经比较大了。当时,木板船应该是以榫结构加竹钉、木钉连接。20世纪70年代河北平山县战国墓里发掘出3艘随葬船,能够让我们一窥先秦时期的造船工艺。这座战国墓所在的平山县三汲乡,正是古代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内外有战国墓30座,据考古学界考定一号墓为中山王之墓,随葬船即出土于此墓。这3艘船皆为中山王生前所用,其中最完整的1艘长约13米,在这艘船的周围发现很多铁箍,该船板的连接方式是先在相邻两列船板上各凿一穿孔,以铁片经过穿孔绕扎三道或四道,然后将穿孔的间隙用楔木片填塞,再注入铅液封固,两列船板这样连接牢固可靠(图5-2)。
这种铁箍连接的方法费工费料,是在铁器应用之初,尚缺少对铁钉功效的认识而做出的一种古老方案。铁器使用普及后,铁钉渐渐代替铁箍,一开始是在次要部位使用,后来发现铁钉也具有牢固可靠的效果,便完全取代铁箍了。
图5-1 河姆渡出土的木榫构件
图5-2 用来拼连船板用的铁箍示意图
在长沙出土的西汉木船模型(图5-3),船身由整木雕成,在船身两侧和首尾平板上都发现有模拟的铁钉钉孔。按常理推断,这是该冥器模仿了实船上的具体结构特征制作而成。可以推断,到汉代时人们已经认识到铁钉的作用,并且将其运用到船舶的制造上面用来拼连木板。而且当时铁制工具已经代替青铜器广泛使用,铁器技术足以能够制造铁钉。在广州还曾经确实发现过秦汉时期的铁钉。
图5-3 长沙西汉木船模型绘制图
在唐代,铁钉连接外板的技法又有极大的发展,1960年在江苏省扬州市施桥镇出土1艘唐代大型木船,外板采用平接法。船内隔舱板及舱板枕木与左右两舷榫接;船舷由4根大木拼成平排钉合;穿钉工艺是先开45°斜孔,用长17 cm、帽径2 cm的铁钉沿孔洞打入,一穿二板,每隔25 cm钉一根,上下两排交错布钉;底部也采用这种平接工艺。这种平接法与搭接法相比,具有连接处不易松动、脱落,船体光顺、减小阻力的优点,而且节省木材,减轻船体自身重量。从木船的建造工艺和技术水平上讲都是很先进的。这种平接法,一直沿用至今[2]。
1973年在江苏如皋发现1艘唐代木船,这艘唐代木船反映出唐代建造船舶的多种先进工艺,其中之一是其两舷和船隔舱板以及船舱盖板均用铁钉钉成。它的两舷共用7根长木料上下叠合,以铁钉成排钉合而成,铁钉共分两排,上下交叉钉成,平均每排隔12 cm一根,上下两排交叉,相隔6 cm。这种重叠钉合的办法,称为人字缝,其中填充石灰、桐油。人字缝方法虽然不及现在木船榫合技术,但当时在世界上已经是十分先进了。
到了宋代,船工使用了更加复杂的端接缝连接方法,1974年福建省泉州市后渚港出土了1艘古代远洋木船,后来据考证为宋代建造。外板纵向的端接缝采用“直角同口”“斜角同口”以及“滑肩同口”的形式(图5-4)。
图5-4 泉州宋船上的直角同口、斜角同口与滑肩同口
更加令人感叹中国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之高明之处在于,该船外板采用多重板结构。这是出土木船中,年代最早的使用了多重板结构的木船,其舷侧为三重,船底为两重。所有外板都用大段整木裁制而成。船底外部两边采用搭接且各形成4个台阶:第一级宽约0.5 m,逐级加宽0.1 m,第四级宽约0.9 m。如图5-5所示。
图5-5 泉州宋船的多重外板
多重板的结构形式是非常合理的。船壳板叠成阶梯状,使船在风浪中颠簸时减少左右摇摆,获得较大的稳性。船壳板作为纵向强力构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若用单层板,不仅弯板困难,而且由于板材具有的残留应力而有损于强度,是不可取的”[3]。用较薄的多重板代替厚板,加工弯曲就容易许多,只要保证多重板之间连接紧固,对船舶的总强度就没有多大影响。此外,多重板结构还可以更好地抵御腐蚀。“船的外壳板很容易被海洋生物,如船蛆蛀蚀,必须更换。如在两层板之间填充防海蛆剂,则船蛆不能进入内层壳板,只要更换外层板就可以了。”[4]
实际上中国古代造船师们制作的木船的外板,结构合理,有些出土古船,即使经历数百上千年的掩埋,在除去外力后,依然能够回复弹性状态。(www.daowen.com)
在山东蓬莱出土的元代古船外板的连接较宋代已发现的各古船有显著的技术进步。最能引人注意的是:外板板列的端接缝均选在横舱壁处,以舱壁对外板板列的强力支持以增强接缝处的连接强度;特别是采用了带凸凹榫头的钩子同口连接,以尽量减少端缝处在连接强度上的削弱,如图5-6所示。
图5-6 蓬莱古船外板采用的带凸凹榫头的钩子同口实物
古船列板的边接缝采用简单的平口对接,用铁钉钉连:一种是在板厚的中心处钉进穿心钉,其钉长约440~500 mm,呈四棱锥体,根部断面为15 mm×15 mm;一种是在壳板内面钉进铲钉,钉孔距边接缝约为40~50 mm,铲钉间距约150 mm,钉位错开排列成人字形。用穿心钉、铲钉钉连接壳板如图5-7所示。
图5-7 蓬莱古船采用的穿心钉及铲钉
从山东省梁山县出土的明初木船来看,明代的木船建造工艺在继承了元代精华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在梁山船的外板端接缝主要为钩子同口,同时又出现了双头钩子同口,以及复杂的蛇形同口和双头蛇形同口(图5-8、图5-9)。
图5-8 梁山船的外板连接工艺
图5-9 梁山船的三种复杂同口形式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