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郑和宝船技术剖析,独家研究成果

郑和宝船技术剖析,独家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了解“郑和研究”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郑和研究”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方面,它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研究范围广泛,课题众多。近来有的船舶工程学者开始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参与郑和宝船的研究。其中,蔡薇等人的《郑和宝船的考古学研究及船舶结构力学有限元强度分析》为一次尝试。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时提出的“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将是我们继续研究郑和七下西洋及郑和宝船的指导方针。

郑和宝船技术剖析,独家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了解“郑和研究”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简要回答,那就是“古为今用”。我们应当总结当时的经验教训,为今天发展文化事业和睦邻友好的国际关系作参考。“郑和研究”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多方面,它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研究范围广泛,课题众多。

近来有的船舶工程学者开始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参与郑和宝船的研究。其中,蔡薇等人的《郑和宝船的考古学研究及船舶结构力学有限元强度分析》为一次尝试。席龙飞先生认为,在多学科综合研究中这更能发挥船舶工程学者的专业特长,比强行去“突破历史学家的结论”要好。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时提出的“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将是我们继续研究郑和七下西洋及郑和宝船的指导方针。

【注释】

[1]席龙飞:《中国造船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273页。

[2]郑一钧:《郑和下西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2004年6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组织郑和下西洋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未刊稿)。

[3]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169-170页。

[4]席龙飞、杨熹、唐锡仁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交通卷》,科学出版社,2004,第507-510页。(www.daowen.com)

[5]吴晗:《十六世纪前的中国与南洋》,《清华学报》第11卷第1期;载《郑和研究资料选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第76页;载《郑和研究百年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39页。

[6]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科学出版社,1998,第378页。

[7]徐克明:《郑和船队对祖国医药学的贡献》,载《郑和论丛》第一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第204页。

[8]席龙飞、杨熹、唐锡仁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交通卷》,科学出版社,2004,第399-401页。

[9]郑一钧:《论郑和下西洋》,海洋出版社,1985,第442页。

[10]陆儒德:《郑和的海权观与当今的经略海洋》,载《郑和论丛》第一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第36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