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很用心,每个组为了呈现更加完美的展示效果,在音乐、服饰、道具等各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创意十足,各具特色。例如彝族组为了展示彝族男子的“英雄结”,专门梳了特色小辫;苗族组巧妙地利用身后的投影大屏幕打出1∶1尺寸的苗族服饰,人立于屏幕服饰的位置,仿佛真的穿上了华丽的服饰,省事又省钱。
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点也做了充分细致的准备,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将知识要点通过情景短剧、舞蹈、方言、服饰和饮食介绍等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有限的时间里比较恰当地展示了该民族的特色文化。例如,彝族组通过展示家庭纠纷的处理,凸显了毕摩在彝族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民俗在人们行为过程当中所发挥的制约和规范功能;苗族组借助跳笙、对歌和服饰介绍等方式将人生的重要礼俗“恋爱—结婚—生育”自然衔接,设计巧妙;壮族组在展现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少数民族豪爽大方、热情好客的性格特征。
评价打分由各组互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度和成就感很强,观摩组对展示组呈现方式的趣味性和知识点的准确性等方面都做了点评,尤其是对表演体现的细节。观摩组的学生踊跃发表意见,时而点头称赞,时而据理力争;表演组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反馈,自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同学们一致认为,此类考核方式轻松活泼、趣味性强,能通过自己的设计,高效率地掌握了民族民俗知识,锻炼了自身的应用、分析、综合核评价能力,收获很大,不失为一种效果明显的强化学习。同时,教师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进行动态监控,并得到教学反馈,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www.daowen.com)
由于准备和表演的时间有限,加之学生目前掌握的民族民俗知识相对来说不够系统,因此,各组学生展示的内容都不是很完整,设计的场景也难免有牵强甚至偏颇之处,表演更显得生涩,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对于该年龄段本科学生的学习来说无疑效果是明显的,当然,该课程的教学和考试方式的改革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