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除故障时,要作直观检查。检查发动机有没有明显的漏油、漏电和漏水等,检查项目一般包括:
1)发动机冷却液有没有渗漏,液位是否正常,冷却液是否干净。
2)空气滤芯是否堵塞或潮湿,传统化油器式发动机空气滤芯堵塞会造成发动机混合气过浓,而电控发动机如果是空气滤芯堵塞,不仅影响发动机的功率,还可能会让ECU产生错误的故障码。
3)拔下机油尺,检查发动机机油,应没有杂质且干净,油量也符合要求。要注意机油过量对发动机也是有影响的,会烧机油冒蓝烟,使燃烧室积炭,影响混合气的成分等。机油压力对气门液压挺杆以及可变配气相位是有影响的。
4)熄火后检查蓄电池电压,应约为12V。湿蓄电池电解液液位要正常,连接接柱没有松动和锈蚀。还要检查一些线路的插接器是否有脱落和松动的情况。
5)检查仪表板上故障灯是否闪亮,发动机转速表是否平稳,机油压力灯是否报警,燃油油表是否工作。
6)检查正时带的松紧度。正时带过松会影响配气正时进而影响发动机的综合性能。
7)查询故障码。要注意有故障码不一定故障灯就点亮。OBD-Ⅱ将故障码分为A、B、C和D四种类型。为了减少MIL点亮的机会,OBD-Ⅱ系统设计规定如下:某一类故障需要在相同的行驶工况下探测到两次,MIL才能点亮;而另一类(那些能立即引起排放明显增加的)故障,则只需探测到一次,MIL立即点亮。所以,在进行故障诊断时,应分清故障码类型。
A类故障码是最严重的一类,只发生一次,就触发MIL。为了诊断方便,当A类故障码被设置时,OBD-Ⅱ系统同时还储存一个历史故障码、失效记录和一帧现场数据。
B类故障码是次严重的一类排放问题。在MIL点亮之前,这类故障应在两次连续的行驶过程中都至少发生一次。若在一次行驶过程中发生,而在下一次行驶过程中没有发生,则该故障码还未“成熟”,MIL不点亮。当MIL点亮的条件满足时,所储存的历史故障码、失效记录和一帧现场数据与触发A类故障码时完全相同。
一旦A类或B类故障码已设置,只有在通过三次连续的行驶过程中的OBD-Ⅱ系统自诊断后,MIL才会熄灭。如果故障涉及随机缺火或燃油平衡问题,那么只有当OBD-II系统通过在与触发故障码时相同的工况(允许误差:发动机转速375r/min,负荷10%)下的自诊断后,MIL才会熄灭。如果问题仍然存在,但用人为的方式,如用故障诊断仪或给PCM断电清除故障码,MIL还会重新点亮。若将一个传感器有意断开,MIL不一定会点亮,这取决于这个传感器影响排放的程度(优先级)和OBD-Ⅱ自诊断所需的行驶循环数。(www.daowen.com)
C类和D类故障码与排放问题无明显关系。C类故障码点亮MIL(或其他警告灯),但D类故障码不点亮MIL。
排除发动机疑难故障的时候,有时会陷入僵局。这时可以对基本项目进行检查。
案例
一辆丰田雷克萨斯ES300型轿车(发动机采用热线式V8型汽油喷射发动机)出现怠速不稳、加速无力、排气管过热等故障现象,故障灯报警。
利用故障诊断仪检测出的故障码是“25”“26”(即空燃比A/F过浓和过稀),由于故障码自相矛盾,修理人员最初无从下手。后来怀疑是点火正时错误或喷油器工作不良。若喷油器工作不良,气缸内的供油量将时多时少;若分电器紧固螺钉松动,势必导致点火时间时早时晚,混合气的燃烧状况也就时好时坏,与汽油的供应量时多时少相类似。根据以上判断,将喷油器全部更换并重新紧固分电器并调整点火正时,故障依旧存在。
案例
当检测发动机气缸压力时,其值基本正常。最后,检修人员利用真空表对进气管真空度进行了检测,发现其值为50kPa(正常情况下稳定怠速时的真空压力为65~72kPa),同时还发现左侧点火线圈发出的电火花较弱。至此,初步断定左侧点火线圈发生故障。
更换左侧点火线圈,与之相关的高压电火花恢复正常;重新起动发动机后,进气管真空度迅速回升。经消除故障码、试车等工作后,发动机工作恢复正常。
由于左侧点火线圈产生故障,使发动机的有效工作缸数明显减少,功率损失较大,导致进气管真空度较低,部分未曾燃烧的混合气在排出时又被排气管中的高温燃气点燃。由于在不同工况下混合气被点燃的程度有所不同,故传感器检测出混合气浓度不同的故障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