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新能源应用技术实现策略

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新能源应用技术实现策略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辩证统一、相互融合,使培养出的是具备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并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专业化的“警犬”?在普通本科高校领域,关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有以下三种代表性的观点。②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上位概念: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即专业教育通识化,将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拓宽。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的制度化体现。④能够确保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实现的有关制度安排。

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新能源应用技术实现策略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高职教育领域,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是专业教育模式下的以专业化人才培养为主,通识教育处于弱势、次等的地位。具体表现为近几年来,在大力强调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同时,对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学术性”关注不足;在强调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企业需求的同时,忽略了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强调“就业导向”的同时,弱化了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完善。如何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辩证统一、相互融合,使培养出的是具备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并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专业化的“警犬”?这是个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1)用通识教育思想统领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在普通本科高校领域,关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有以下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①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并列的概念: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纠正,即学生在所学专业之外再学一些本专业外的知识和技能。

②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上位概念: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即专业教育通识化,将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拓宽。

③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下位概念: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灵魂与统帅,专业教育应该在通识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

针对在高职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的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尖锐对立,将通识教育与开设通识课或通选课划等号,将通识教育视为“鸡肋”和点缀等的现象,上述第三种观点较为符合实际,即用通识教育思想来统领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因为通识教育绝不是专业教育的对立面或附庸。在通识教育模式下,专业教育本来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绝不只是开设一些通识课或通选课,它需要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都贯穿这样一种思想和理念,并通过具体有效的举措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扭转通识教育在现实中不利局面,也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

(2)构建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的制度化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制度、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评价体系等。构建通—专结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图2-1)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www.daowen.com)

图2-1 高职院校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①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培养。

②根据通识教育要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合格公民养成的技术型人才培养。

③建立与通识教育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比如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和方法的应用等。

④能够确保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实现的有关制度安排。比如学分制、自由选课制等。

当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从院校决策者到教学者乃至一名普通园林绿化工人的集体支持和参与。但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国家层面有相关的制度明示,基层院校决策者和教育教学管理政策撰制者的思想和智慧。只有这样,构建这种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阻力和困难才会得到有效解决。

(3)营造富有通识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除了那些有形的通识教育方式(如通识课程、通识理念指导下的专业课程等)即显性通识课程之外,通识教育的另外一种重要形式,就是营造一种具有高职通识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隐性通识课程),用文化的力量熏陶人、感染人、影响人,达到一种“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这也是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具体方式包括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如校训拟制宣讲、校园建筑景观设计建造、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师生行为方式规范、校园偶像塑造、校园视觉符号设计规范等,特别是制度安排方面,作出有利于体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通识教育思想贯彻的系列规定。通过营造以“求知、求专、求变”为精神内核和凸现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来实现通识教育对人才培养软环境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