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针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时间日益紧迫,世界步入一个建设全球低碳经济的未知领域。对新能源行业的追求将成为重要的经济驱动力,有眼光的企业家在气候防护涉及在新技术、设备、建筑和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大规模投资,这将会刺激产生出新的就业机会。截至2012年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并网发电装机分别达到6083万kW和328万kW。
新能源行业就业的数量不断上升,保守估计,目前全世界新能源及其支持行业的雇佣人数约为230万。其中,风电行业雇佣了约30万人,太阳能光电领域雇佣了约17万人,太阳热能行业的雇佣人数超过了60万(中国是太阳热能系统的领先生产国,但是中国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导致这个数字相对较高)。一些已经变成污染地带的工业区正在从风能和太阳能的发展中获得新的活力,如美国中西部的一些地区和德国的鲁尔谷。农民在土地上安装风力涡轮机以后,农村地区获得了额外收入。安装、操作和保养维护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了额外的工作。风能和太阳能都面临着持续的快速扩张,在良好的投资预期下,全世界风能领域的雇佣人数预计会在2030年达到210万,太阳光电行业的雇佣人数可能会高达630万。
在北京、上海、广州与深圳最近举办的几次大型企业招聘会上,新能源企业的人才招聘表现活跃,供需双方的热情都很高,且太阳能领域的高端人才需求逐渐显现,超过半数的新能源企业对该领域都有用人需求。同时,招聘会也透露出风能领域的技术应用人才较为匮乏,急需招聘求职者的企业展台前乏人问津,与整个招聘会现场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招聘现象折射出的仅仅是新能源行业技术人才供应匮乏的冰山一角。一项权威调查表明,我国目前一些重点理工大学的教学资源优势还未完全在新能源领域释放出来,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专业等领域的课程开设较少,在新能源专业设置和科研人才培养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www.daowen.com)
而纵观新能源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都非常注重能源科研方面的人才培养与投入,鼓励新能源全民教育从基础抓起,在中、小学开设新能源教育课,对中、小学生进行环保和节能教育,尤其是利用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能源等方面的知识教育。
目前,国内从事新能源行业的人员一般都是原从事半导体行业、电力电子行业或自动化行业,后因新能源行业的广阔前景和良好的就业环境而转行的,其专业背景不强,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制约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相比于国内兄弟院校,我校开设的新能源专业起步较早,起点较高,设定了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风光互补发电等几个重点研究方向,得到了省教育厅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学校投资500多万用于新能源教学设备的采购和科研开发,大大提高了我校新能源专业的办学力量和科研水平。相信我校新能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会一片光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