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融水苗族自治县革命传统源远流长进展

融水苗族自治县革命传统源远流长进展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初撤销齐熙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融县隶属柳州专区。2013年,国家批准融水苗族自治县为革命老区县。中共融县支部纪念亭融水人文底蕴深厚,突出表现在融水各族人民富于正义,具有反抗压迫的光荣传统。融水这块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孕育了一代代新人。融水有为革命英勇献身的陶保桓烈士,有投身革命的优秀共产党员杨江、路璠、莫矜、杨文贵等一批革命人物。

融水苗族自治县革命传统源远流长进展

老君洞摩崖石刻(融水史志办供图)

融水苗族自治县境古为百越地。秦属桂林郡。秦末汉初属南越国地。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以后先后属郁林郡和桂林郡潭中县。南齐建元三年(481年)置齐熙县,兼置齐熙郡,郡县治所均在今融水镇。南梁大同元年(535年)在今县城融江河东岸的水东村置东宁州。隋初撤销齐熙郡。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东宁州改为融州,齐熙县改为义熙县。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撤融州,将义熙县并入始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设融州,辖义熙、武阳、黄水、安修四县。武德六年(623年),改义熙县为融水县,此为融水得名之始。天宝元年(742年)改融水县为融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融州。五代时期仍设融州,辖融水县。宋至道三年(997年)为融州融水郡,崇宁初置清远军节度。宋大观元年(1107年),以广南西路析置黔南路,路治融州,以融州为帅府,辖今柳州市境的融州、柳州、平州及今河池市的宜州,以及今属贵州省域的允州(今贵州从江)、从州(今贵州榕江)等地,后并置今属广西河池市的庭州、孚州、观州。大观二年置清远军节度,次年置帅府赐军额,又升为下都督府。大观三年(1109年),黔南路与广南西路合并为广西黔南路(治桂州)。四年(1110年),依旧称广南西路。元朝置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融州路总管府。二十二年(1285年)降为散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融水县并入融州。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称融县),属柳州府。清朝,融县名称不变,属柳州府。民国时期仍称融县。

从南齐建元三年(481年)至明洪武十年(1377年),在这将近900年的时间里,融水是郡、州、路、府驻地(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驻地),这给融水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融县隶属柳州专区。1952年11月,以融县中区为主,从罗城县划出今怀宝、杆洞、三防、汪洞、滚贝;从三江县划出今大浪、白云、红水、拱洞,成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属宜山专区。1953年从贵州省从江县划出大年乡、安里乡(今属良寨乡),从融安县划出和睦、永乐乡,归属大苗山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大苗山苗族自治县(属宜山专区),1958年后属柳州地区。1966年改称融水苗族自治县。2002年11月划归柳州市管辖至今。2013年,国家批准融水苗族自治县为革命老区县。(www.daowen.com)

历史上文人墨客给融水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的石刻,老君洞内存有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咏颂诗文、题记刻石,摩崖石刻136件,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元祐党籍碑》是研究北宋新旧两派斗争的重要史料。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老君洞及附近景点进行13天考察,记述一万余言。县博物馆现存唐代铜钟等文物527件。

中共融县支部纪念亭(覃长辉  摄)

融水人文底蕴深厚,突出表现在融水各族人民富于正义,具有反抗压迫的光荣传统。1895年到1949年,融水境内爆发了5次规模较大的武装抗暴斗争。融水这块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孕育了一代代新人。早在1936年,中共党员就到融县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并于1937年建立了柳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1941年建立中共融县初级中学支部,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组织“抗日反法西斯大同盟”,开展抗日救亡和爱国民主运动。不少师生从这里接受革命理论、思想,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融水有为革命英勇献身的陶保桓烈士,有投身革命的优秀共产党员杨江、路璠、莫矜、杨文贵等一批革命人物。1945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挺进队联合国民党爱国官兵及地方抗日武装,在融江河罗龙一带伏击日本侵略军,全歼了敌人。涌现了陶树才冲锋杀敌、为国捐躯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49年,中共柳北区工委在永乐建立柳北人民解放总队游击根据地,与融县地方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当局发动的4次“围剿”,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壮大了游击队伍,迎来了1949年11月22日全县解放,揭开了融水历史新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