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结果表明,在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腹地区域,适用铁路运输的货物,应在充分发挥铁路集装箱运输优势的基础上采用铁路运输。为此,铁路部门应对距离车站(专用线)较远、整车发运较少、公路散货治理要求较高的地区,增开集装箱办理站点,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竞争合作的价值链,制定科学的运输组织方案,促使中欧班列向常态化开行发展;加强集装箱中心站与陆运、海运企业或机构之间的合作,优化多式联运作业流程,改造升级货场作业硬件设施,促进资源配置和各运输主体互利共赢,增加铁路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整车运输增量和集装箱发运增量的统一。
2. 完善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功能区布局
经过铁路货物运输改革,向物流现代化转型是铁路货物运输的必然趋势。然而,无论从运输组织方式还是管理方式等方面,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作为铁路货物运输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其内部功能区划分的合理性对铁路运输作业效率与铁路运输向现代化物流转型的进度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做好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功能区划分工作,既要考虑铁路运输传统作业的需求,又要考虑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新功能,体现现代物流运输的理念。开展中心站功能区划分工作之前,合理规划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的功能定位,在保证以高效率完成装卸、集结、编组、中转、仓储等最基础、最主要业务的同时,增加现代化物流增值服务功能;再结合中心站具体地域面积及其他相关指标确定中心站作业流程,以系统性、协调性、高效性与经济性等为原则,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的功能区进行划分。
3. 制定合理的运价补贴机制
为了保证货主采用铁路运输的积极性,铁路部门应该从政府管理层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角度出发,积极营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制定合理的铁路运输运价补贴机制,以改变当前中欧班列市场运价竞争混乱的现状,减少不必要的恶性竞争,促进我国以铁路为核心的多式联运快速发展。
4. 提高中欧班列运输时效性(www.daowen.com)
构建快捷畅达的物流通道,加强路企合作,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国内方面,针对货源“小批量、高频次、快中转”等特点,开行物流专线,构建区域快运通道;对接各类企业,多方挖掘货源,根据流量流向,开发“点对点”等国内快运班列,构建国内长途快运通道。国际方面,加强与进出口企业和境外物流贸易企业对接,同时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主导,主要就中欧班列通关流程、境外换装、列车运行速度等问题,开展与中欧班列运输径路相关国家之间的运输友好协商,并签订相关协议,提高中欧班列在境外运输段的运输效率;发挥铁路口岸功能,推行通关“一站式”办理,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构建以铁路为主导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5. 提高中心站作业组织效率
建设集装箱中心站货运信息智能管理系统,提升货运产品可追溯及在线调度管理水平,保证中欧班列可按需按时开行。运用电子标识、自动分拣、自动拆封包、危化品智能监测等技术,对运输、仓储、配送装备进行升级,优化作业流程,提高集装箱中心站物流各环节效率。
6. 增加回程班列比重
平衡中欧班列的去程与回程班列比例是决定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的关键所在,根据中欧班列运行现状分析,增加中欧班列回程比例是推动中欧班列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铁路运输部门应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核心,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信息服务网络化,建设中欧班列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铁路部门、海关、检验检疫机构等的信息系统电子数据的交换及共享,提高中欧班列运输的时效性、便利性与安全性;深入分析欧洲进口货物的内容、价值及走向,寻找稳定的回程货源,并为其提供方便的集货途径,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开展业务洽谈,在沿线国家和终点建立大型集货中心,将中欧班列回程业务以集货中心为圆心向外延伸,扩大回程货源辐射半径,再在货源辐射覆盖的区域内建立多个小型集货点,以集货点为圆心,向外辐射,形成相对稳定的集货半径。如果上述集货模式能够有效实行,必定会极大地增加中欧班列回程比重,促进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