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玄观:意象艺术知觉研究的第一章

玄观:意象艺术知觉研究的第一章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法自然”,有无“玄观”反映人类与宇宙自然生机信息相应生化万物的“道纪”(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大自然生机气象运化,在意象“玄观”的过程中,不断生成万物生命与气象信息共通的“常性”原型本质。

玄观:意象艺术知觉研究的第一章

老子“玄观”天地万象有无“妙化”,生成远古意象形式关系内外同应,视、听灵感循道生化。

古人根据生命需要“玄观”大自然原型时空有机运化,自成心象形式“意外”、“象外”妙化为一,形成中华民族意象审美灵感“常性”会通时间与空间,通观内外,意象气韵形式以虚生实、虚实境界相应通化艺术知觉“太和”。

在远古先民自发的自然生机关系交互感应及自然多神性敬畏过程中,外部气象信息形态变化循耳、目、内通、印心,积淀生命原型情感相应于自然信息致激励灵性“天全”而盈。灵感玄观神生“意外”、“象外”“音外”之妙觉无限会通,使古圣贤道化意象艺术原型形式,于自然而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生机关系无界限贯通。

“玄观”、“自然”、“常无”、“常有”,发现虚虚实实气象生机变化中存在着令人神往的原道“众妙”形式之化,出自老子《道德经》首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以《道德经》开篇的宗旨在于揭示宇宙时空气象生机信息有无“玄观”,于“恍惚”运化之中直见宇宙环境中万象“玄机”运化始终存在“相反相成”的妙象关系,“玄机”心运感应,呈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的生命原型灵感道化形态。古人正是本于自然原型朴真有“玄观”深照不断变通的“众妙”形式,在人道与自然的气象、心象玄同同观中,生成人性感觉与自然原型生机信息内外化一的“天全”审美形式本和。

道法自然”,有无“玄观”反映人类与宇宙自然生机信息相应生化万物的“道纪”(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人可以在任何时候,用自古就有的道,来观察周围的存在、自身的发展,就可以通晓宇宙和万物的奥妙)宏规。大自然生机气象运化,在意象“玄观”的过程中,不断生成万物生命与气象信息共通的“常性”原型本质。道家创始人通过全神感觉心应天地,发现“常无”与“常有”的“玄同”关系,“玄观”自然万象之化本于虚空。万象“常有”之“徼”与“常无”之妙,同出而名的灵感“玄同”化一,同构成原型太和形式观照。正是因为人类心象原型感觉与自然气象运化形式关系“玄同”同构,人类才可能在远古时期产生反映人性生命情感本能活动的诗歌,合于自然生态四季环境风气变化的音乐,描写人与天地间山、水、云、气及鱼、龙、牛、马等生物、动物生命原型意象形式转化的绘画。心象视听在“玄同”信息相应相生中,以妙化的原型形式会通反映人性审美感觉关系相应共通的灵感“常性”。

老子“虚静”“玄观”自然万千气象形式妙化的本原特征,在于人自心原型形式感觉积淀与自然原型气象运化心观化一。古圣贤自心气象视觉、听觉化一,在感应自然原型气象虚实关系运化的“原道”奥妙无穷之虚,同时又明见当下万象生机表象审美殊性之“徼”。大自然妙象形式“玄观”,体现着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充满“殊性”与原道相应妙化的大美生机关系。古人怀着生命情感敬畏之心静心,感应审美直观周围那些神秘不测的自然“常无”之虚妙,又从道化万象““常有”之踪迹形式,发现两者相对之间存在意象灵感“玄同”的“常性”本质变化,从而在感觉“常性”全息贯通之中,自然而然的避免生命本体原型感觉与感觉到的自然对象之间发生过度分离的社会现象。

人类“玄观”自然气象有、无相生,原型混沌感觉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数千年的时间流变,古人实现人性感应“天全”向情感形式“神全”,乐象、视象、文学形象、妙象灵感化一

老子由神性“玄观”不见其形,听不闻其声,揭示自然“常无”之中运化着无限强大的生机形式潜在“妙化”力量。他从“玄观”“道纪”运化宏规以文字阐述:“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十四章》)

人类循自然道化,“玄观”自然原型本象形式运化关系,直达先天地而生化的气象本根,才可能从“常无”之空,到“常有”之实妙化形式观照,在生命本体实现践行古今时空当下贯通的“道纪”。到家人心持“道纪”运化,从“自然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无形不可“名”的时空生机无限生成性,到世界万物、万象循道“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道纪运化系统观照,一方面揭示出世界所有的“名”“象”必须循道生化的现象,另一方面表示“无”之中,运化着萌生一切的生机。“道纪”玄观,沟通古圣贤从无形与有形常性气韵生动变化,形成心象意象灵感境界及视听形式以虚空为本,虚中生实,虚实相生,形神会通,“相反相成”,实现“乐象”、视象气韵、节奏、神采灵感常性一脉妙化的大美扑真。

“虚静”“玄观”自然原型气象形式“妙化”,由老子直观世间万象“相反相成”,“万物并作”的妙象灵感生成性感觉进一步完成“观复”,呈观人与自然万象运化之变,致“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为复命。”(《老子·十六章》)从“玄观”万象妙化,到“复命”过程的灵感会通。充分体现古人从“玄观”世间万象妙化,通过妙象形式外化“观复”,直达“归根复命”的“太和”达观,静心直见生命原型情感本真在妙象形式变化中,不断“循环往复”的自然开放性灵感运化宏规。从而使古人身心感知顺应自然气象妙象形式化一,致虚守静,长时期保持合于人道常性感应活力与“天全”,生命原型感觉活力在恬淡常“无名”、“无欲”状态化入自然而然的“常性”状态。古人的社会人生之化,着眼于养成生命本体高深幽远的心灵感觉形式发现,妙觉直观彻底透过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表象,以视觉与听觉的感觉互动相生联通大脑原型形象产生“复命”的意象变化系统“观复”。

古人在“妙象”与“玄观”气象形式妙化过程中,深刻体验到“无中生有”虚实相生的气韵形式意味,将灵感境界满溢于“意外”、“象外”、“言外”、“画外”,实现“太一”“妙象”与生命共通化一的奥妙无穷。“玄观”“妙象”太一之化体验着人类生命原型情感知觉的唤醒。“妙象”气韵有无相生的无穷意味,不但超越视觉、听觉相对单一的外在信息美感形式反映。同时也从心象原型本能气象“常性”形态直观,跨越时空分离的感觉相孤立之界限,实现艺术和谐形式相应会通,“妙化自然”,(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精神》)艺术知觉情、理共通,形神妙化为一的生机大美。由此可见,意象妙象形式创造品质全神会通,超过视觉审美形式相对单一性,呈现自然原型气象感应信息“天全”,在神性感觉沟通中产生有无相生,虚实相化、气韵形式全性共通的灵感艺术光华大美。

《老子》之道,提倡人与自然“微妙玄通”《十五章》道化气象“虚静”、“玄观”。“玄观”时空太一之化,心象于恍惚之中同应自然原气变化成为妙象。其漫漫过程形成人与自然妙象扑真之和,因此老子一生轻视那些重文、词、形、色等为表象的伪美。对此,南朝刘勰(约465—约532)在《文心雕龙·情采》中称“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也。”老子自然玄机观照,本质在于直接透过社会表象深入自然玄机气象混沌原型大美。北宋时代,王安石(1021—1086)根据《老子第四章》把道称为“象帝之先”的自然原本气象,解释说:“象者,有形之始也;“帝”者,生物之祖也。故系词曰:‘见乃谓之象’。系词中认为“帝云乎震。”(王安石老子注辑本)其道在天地之先,所以道“混沌”之太一大气象乃出现在天地帝王之先。自然气象原型形式“玄观”“妙化”,构成人类审美感觉的“常性”觉醒。

在自然气象“玄观”众妙形式不断外化过程,老子心灵体道,观照世界太一有无妙化,进一步发现“众妙”形式之化的过程,人以自然之间普通存在着万象交互对抗因素作用的“相反相成”常性。老子“反者道之动”,(四十章)意在体现道化常性太一宏规。“相反相成”作为文词见于《汉书·艺文志》在“玄观”后来的众妙形式之后,老子已从感觉观照表明天下万象存在互动相生关系:“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合,前后相随,恒也。”老子从自然“常道”“玄观”,直见生命原型气象众妙形式“相反相成”的常性关系恒久运化。而古人在“玄观”“玄鉴”天地万物气象,直取玄机妙象形式相应转化的过程,以精神澹泊无碍内外生机气象化一,生成心象原型视听审美能力有机会通。

心象原型生机信息虚静“玄观”,使人在灵性与自然气韵感觉会通状态,保证生命情感感应内外生机信息,实现视觉、心觉灵感相通的恒常性气韵势能基础,同时产生灵感气势根据社会大象环境变化,同化为视象、乐象形式全息发现,升华人的情感形式语言特有的精神太一感应光彩。老子用自然生机观照化为宇宙信息常性太一认知系统,其实人类一切社会活动,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恒久的人生太和宏规。

庄子(约前369—约前286,)传承老子“道发自然”,于宇宙“常无”“常有”之间心持虚静,玄观妙化,用心象原型观照天下,任情姿性之中将精神感知进入“自见”“自明”。他从灵感道化,彻悟自然生机气象形式运化关系:“精神生于道,形本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知北游》)。在神形相应相生的原型气象形式玄观妙化中,庄子通观天地,直接发现原气气息运化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以息相吹也”(《逍遥游》)。那些得自然原道的“圣人、“神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变)以游无穷。”(《同上》)。其神与物游过程,由“观于天地,明见世界”大美本根“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其人与天地气象互动相生的动机在于“通天下一气耳”(《知北游》)。《庄子》文中至人、神人御六气之变,神游之中,独与天地,玄冥精神往来,使神人与自然“道通为一”,一气会通,即时生化有无万象本化,精神感觉进入时空纵横化一,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成心”独立于妙象“自取”。(《齐物论》)情感境界心灵气象观照,至时空信息无极限妙化,使神人、圣人由心象妙象宏化“趣观”(《秋水》)万物“自化”至原型形象“朝彻而后能见独。”(《大宗师》)即在原型形式达观状态,自由形式“独化”而神游于无穷。“独化”,见于向秀。郭象解(《庄子·大宗师》)文中,其本意在于指明自然万物不断变化中的唯一性。原文为:“天有所生者,独化也。”李广元《艺术灵性生成》将“独化”与《礼记·礼器》文中出现的“反本”结合为“返本独化”,“返本独化”揭示现当代艺术形式创造的本源极开放性特征。

“见独”使《庄子注》的作者向秀、郭象从自然玄冥“本化”,气变形生,观自然玄冥之中万机呈现“自化”“独化”的惟一形式殊性。庄子以世界万物、万象、万机自化为一,自呈灵感直观“观化”,(《至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天下》)致社会人生感知生机形势变化与时俱化(《达生》)。(www.daowen.com)

心象观照循“道纪”“观化”,发生“见独复初在神游,忘我逍遥,”使庄子进入“观于天地之根本“不形而神”。从而“游心于物之初”……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目击而道存。”(《田子方》)游心·物外“观化”,使古人由“原天地之美”进入身心与自然化一的自由状态,自呈古代真画家“解衣槃礡”,妙象神奇光彩“不可容声”。(同上)。直观天地气象之本致心灵原型意象生机率意独化,澹然会通天地时空之化《庄子·外物》篇中,“以得鱼而忘荃”的故事比喻“意”为“言”的根本,揭示出古人“得意而忘言”忽视物象局部偏执,实现本体境界独大的审美意象本真。

庄子“得意而忘言”的明见,在三国时期由王弼发挥到极致。王弼从易经“圣人立象尽意”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表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因此其意象相关关系是:“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自南朝时期开始,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家由原型意象审美感觉观照转化了易经卦象信息感应。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以意象“趣观”见独的审美品格妙化指明:“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缜密》则从自然意象生机气象意象通观指出:“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此语表明人与自然意象相互创造的运化关

庄子及其学派在中华文化艺术传统流变中,集道家原道朴真真宰之化,以原道气象“妙象”“趣观”天机,观本以明本化实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使人精神御六气,乘日月,漫游天地,逍遥之境达于四海之外,心志磅礴万物,心象自生于玄冥“朝彻”之中,自成生命原型意象神游象外。意象形式独照“见独”的艺术精神感觉,充满得道之人在自然玄冥气象形生意化中,直见灵感形式“象外”妙化,顷刻之间妙象感觉贯通时空,产生本体灵性感觉与自然信息生机同化,心象原型形式内外相生的浪漫情怀和身心无碍的忘我境界,时空与空间瞬间通观的神性意象创造自由。

《庄子》在逍遥游与“无竟”之境,寓心灵精神感觉至无限之野。这种精神境界使世界万物“相蕴”,万象信息相应,原型气象与原型声音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齐物论》)意象灵感与精神无限之中,大化于“象外”。这种因为灵感通观与“象外”的生机信息同应,振作庄子浪漫情怀化为用之不竭的精神感受透识永动力,使庄子的精神感觉光彩独照,明显影响到艺术意象境界开拓。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庄子以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恢弘气度,产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神圣灵感境界。这种神圣妙境,使庄子逍遥之中自化宇宙大象通观,大音玄妙趣观,忘我玄通达观,成为意象玄机“独照”而灵感精神“见独”的伟大创见开拓者

庄子在逍遥漫游于四海之外而得“全生”中,从原道气象玄机“独照”中,实现内外生机意象形式“独见”。心象应玄机变化“独照”,“见独”引发艺术知觉奇观光彩焕发艺术灵感精神,“薪火相传”。这不仅影响到音乐、诗歌、绘画审美感觉在内外信息会通中不断觉醒而且显现庄子在虚心内通状态,产生自性自觉,对生命原型活力“物化”为太一的精神意象本真。如庄子“梦蝶”原型同化心迹,已经让世人关注进入“心斋”那种虚静空明之化呈现的梦境。《齐物论》中表达了庄周梦中化为蝴蝶悠然遨游的生命原型形象内通为一的状态。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庄周梦境超意识的栩栩形象生动性,往往使人的大脑原型形象感觉积淀自发从潜在之虚,会通社会现象信息激励无序浮出,过去时原型形象印记,加上当下信息形象混然生化,造成社会人生心象本真光华境界的“意外”释放。

庄子梦中镜像,向诗人、音乐家、画家证明:人类心象原型形象本真的原存在关系。同时预示出艺术活动中的心象气象感应与心象信息感觉玄妙直观,无界限进行时空有、无、视象、乐象、全象会通原型形式于梦幻中释放成真的真实存在。

正因为梦幻原型意象生机关系的存在,梦中意象玄观深照的启示性,成为古今中外一切文化传统发展的原动力。它激发一代代的文学家、艺术家热衷表达梦中意境“复求其初”的永恒情感本真。

老子“常道”的本原运化特征,在于以自然为本,全身心感应天地间原道生机信息关系变通,玄观世间万象“常无”、“常有”、“太一”气象运化原型之象“妙化”不住,得道化本真精神性光彩常驻

庄子承袭自然“常道”,以自性“天游”、“梦游”心象“无极”化境,逍遥神游于山水风云与梦境变幻之中。“坐忘”之下,静心“处虚”,化成天性意象形态“独闻”“独见”,心象原型形式达观“趣观”,时、空、形、神通观,妙化为一。

老、庄常道,玄观、妙化自然万象阴阳相应相生之变。道观自然,心象与大气象同化其运,激励心灵感官与大自然光明生机关系“太极”同应,形成自然原型生机运化与意象形式妙化达观一气贯通,致意象形式光彩无极限外化的同时复照本根。这种生命灵性往复无限,保持人类生命常性灵感朴真“天全”运化无穷。

庄子名周,自幼家贫,长成不入仕途,全心体道于自然生机与灵感精神自在气化,自甘保持生命纯素,生活清贫恬淡,保证他的人生精神无障碍,志道玄远。全心透观天地万象妙化,而使庄子自心豪放无羁,精神感觉境界大于天外。生命过程,常布衣麻鞋畅游四海,神应万机,自成“天乐”感觉“大美”,意象精神独立安然,“观复”之下,得见“太虚”境界妙化如梦,独“处其所而反其形”。(《缮性》)

庄周“天游”无极,得灵感“独观”而灵性“独处”,显现出自然万千气象变化与心象原型形成“观化”、梦中原型形象积淀之化同构意象常性大美化一。庄子自性灵感意象光彩会通,自呈心象原型玄机形式妙化“独观”,精神感觉境界的逍遥造成人生天乐无忧,直接促进艺术家以心象灵感通观内外,吐纳古今,形神气韵华光四溢,相应常生。

《庄子》文章,由“游”于无极、化于梦境、观于有无之间的无限精神境界,深得“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其文章情采意象纵化横溢,令人望文生意,精神感觉“姿纵而不傥”。其意象光彩会通的化境主要得益于全身心与“天游”。全身心于“天游”过程中所发生的精神意象深观洞察,成就了《庄子》、《逍遥游》、《知北游》,全神遨游天地四海与梦境之外,心性感应“至美”大庄子从神游之踪迹触及六合、九州而能“见独”,达成意象与天地气象同机而生化,至本体灵感大美形式“玄同”而“独有”。(《在宥》)从“通天下一气”之根此种“至美”意境发现系统达观,使庄子自生精神会通自由“独行”而成,意象形式从视听冥中“独见”,“目击而道存”。(《田子方》)于是,庄子由道化意象独立发现,实现返本“观复”的灵感开放。神游天下大美会通“观复”,使庄子从寓言“庖丁解牛”表达古人“以神迂不以目视”观妙象感应;从北冥鲲鹏展翅腾空水击三千里,搏扶摇羊角直上九万里,见原型意象宏大无限,与惠子深观游鱼之乐与濠水桥上……广德彻游自然无极化境,实现生命原型精神感觉直观“循耳目内通”与梦境化一的道化境界“趣观”。

道家“玄观”、“趣观”世界,通过魏晋玄学言意之辩,明显影响到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书李伯时山庄图后》中提示出道与艺的关系,世界无基本原与精神感觉之化境意在人生广远。“有道有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不论画家、文学家、音乐家,只有真正坦诚与自然为友,开启心灵情感与自然万千气象彻化的人,如南朝刘宋时期山水画家宗炳,直见自然原型“质有趣灵”,才可能体察到两千多年前庄子逍遥天游,“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大宗师》)那种观于原型澹泊气象,神行深挚情感意象气韵,原天地大美的独到意境“本观”、通观境界之化。

老子“玄观”自然生机无中生有道化,庄子“天全”、“趣观”形神,“自见”心象感觉形式“独有”“独化”而至审美直观“朝彻”至“观复”,形成整个开放性灵感生成系统。灵感开放性系统形式共生,同以原型意象形成玄通妙化,奠基人类意象审美知觉循自然生机信息运化不息,无限率真外显,“既雕既琢复归与朴”(《山木》)的常性大美光华普照。意象大美本真光华,像一道构造于人类心灵里无限延伸的精神长城,以意象精神感觉常性“天全”之化,有效防止短暂现代人生盲目追求物质表象,使人类社会在进化争夺中陷入舍本求末之弊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