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能够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食物和水,“不可须臾离也”的饮食问题与人类社会中的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而且越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例如获得食物的能力就越孱弱,史前时代人类的生活就极其艰难,整天为糊口而四处奔波,这也是当时的人类社会进步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到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存能力已经大为提高,表现之一就是在食物来源方面,人类通过长期的采集和狩猎活动,积累了丰富经验,逐渐在植物种植和动物驯养方面有所突破,即出现了原始种植业和养殖业,使得人类的食物来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中国北方的原始农业发轫于粟(即小米)的种植,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炭化粟粒,此外还有黍。粟实际上由狗尾巴草驯化而来,产量不高,但耐贫瘠和干旱,人们花了无数心血才将这种植物进化到供食用的阶段。中国上古神话中将这一功劳归结于神农氏一人之身,实际上可以把神农氏看成是上古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的总称。距今约八千年前的河南裴李岗人也已经会驯养猪、狗、鸡等,稍晚一些的山东大汶口人还懂得饲养水牛。和打猎相比,原始养殖业可以为人类提供更丰富、更稳定的肉和油脂等,为人类的进化提供了更多保障。(www.daowen.com)
江南地区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样历史悠久。和北方不同的是,江南地区种植的主要是稻。在浙江浦江上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万年前的稻谷遗存,在八千年前的苏州张家港东山村遗址的土壤中,化验发现大量的水稻植物蛋白石。浙江河姆渡遗址中也发现大量稻谷遗存,主要是灿稻粒,据碳十四测定,距今约七千余年。在距今六千多年前的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草鞋山遗址中,发现了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数量达到44 块之多,出土的碳化谷料经鉴定属于粳稻。以上种种,足以说明数千年前太湖地区的先人就以水稻为主食了。[2]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大量的猪骨骼化石,其形态和现代猪已经非常接近,说明猪已经为河姆渡人所蓄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