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南文化十六讲:近代绅商阶层出现及规模分布

江南文化十六讲:近代绅商阶层出现及规模分布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考证,传统社会中不乏“士商”合称,但“绅商”一词在近代以前的文献中并未出现过。至20 世纪初,“绅商”一词已经不胜枚举,广泛出现于各类报刊文献中。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奖励工商,呼吁全国各地兴办工商实业。据学者统计,1912年左右全国共有绅商阶层2.2万多人,分布于全国各地,以江苏、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最多,约占全国的38.57%。如果将统计疏漏的因素考虑在内,那么绅商阶层的数量可在5万左右。

江南文化十六讲:近代绅商阶层出现及规模分布

据考证,传统社会中不乏“士商”合称,但“绅商”一词在近代以前的文献中并未出现过。19 世纪50年代,文献中开始出现“绅商”一词,主要是朝廷对绅商的劝谕和绅商自身的具禀。至20 世纪初,“绅商”一词已经不胜枚举,广泛出现于各类报刊文献中。

绅商一般指亦绅亦商、兼具绅和商的特征,但往往以商的身份为主的绅化商人。由于传统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4]中,商人始终处于受贬抑打压的位置,忝居四民之末,到宋元时期,江南地区不乏士商合流的迹象,此后要求重视工商业的呼声也不断涌现和高涨,明清之际的绍兴余姚县人黄宗羲还提出“工商皆本”的观点。尽管如此,工商业在传统社会中一直处于末技之流。鸦片战争后国门打开,西方社会重视工商业、尊重财富的观念立刻传入国内,很多有识之士甚至提出“商为国本”、“工商立国”的口号。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甲午战争后,弃士经商已经蔚然成风,《东方杂志》第3 卷第2号《抵制美约余论》就声称:“以今日社会之性质,信官不如信商。”与此同时,清朝廷在与西方国家的打交道过程中,也认识到国运强弱取决于工商业的盛衰,遂逐步改变以往针对工商业的歧视鄙夷态度,转而大力扶持。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奖励工商,呼吁全国各地兴办工商实业。此后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奖励工商的政策却为慈禧所继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上谕:“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爱尽利,加意讲求。”[5]在朝野一致努力下,20 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一度出现工商业高度繁荣的景象。

绅商不仅从事工商业,同时一般具有官员的职衔,这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能够有财力投资工商业的人大多不是普通家庭和农民,当工商业不再被抹上道德贬义色彩后,一些具有远见、本来就具备功名的缙绅之家自然会投资实业。二是中国自汉代以来就有捐纳授官的传统,清代中后期的捐纳买官之风更是广为流行。[6]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明令停捐实官,但虚衔、贡监等仍然允许照旧纳捐,这使得一些富裕工商业者可以通过捐纳获得官员身份。三是清廷将授予官衔作为奖励工商的一种手段,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颁布的《奖励实业章程》中,就规定集股2000万以上者可任命为商部头等顾问,加头品顶戴。

据学者统计,1912年左右全国共有绅商阶层2.2万多人,分布于全国各地,以江苏、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最多,约占全国的38.57%。如果将统计疏漏的因素考虑在内,那么绅商阶层的数量可在5万左右。[7](www.daowen.com)

上海地区的绅商数量最多,其中著名者有浙江慈溪人严信厚、广东香山人徐润、浙江镇海(今属宁波市)人虞洽卿等。严信厚是上海绅商中的领袖人物,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他曾任“红顶商人”胡雪岩文书,深得信任,后入李鸿章幕府中,被委派任长芦盐务督销、署理天津盐务帮办等职务,办理饷械,筹措款项,交游日广,财富日增,又在上海创办源丰润银号,经营官商款项的汇解存兑,信用良好,获利丰厚。后受盛宣怀委派,筹办中国自办的第一家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成立,任首届总经理。虞洽卿幼时在上海一家颜料行做学徒,工余自修英文,达到能与西方人会话水平,后成为多家外资银行的买办,又通过同乡介绍结识两江总督等,捐得候补道台,后来居上,1903年独资开设通惠银号,发起组织我国第一家私营银行——四明银行,被推为理事。五大臣出洋考察时,虞洽卿同行日本辛亥革命期间,虞洽卿积极支持革命党人,捐款解决临时政府的财政困难。

苏州在太平天国时期备受冲击,大量富户外逃,导致资金外流,但苏州在明清时期毕竟为第一流都市,底蕴深厚,再加上紧邻上海,受上海影响较大,因而从全国范围看,仍然属于较早起步向近代转轨的城市之一。《马关条约》允许各国在华投资设厂,且苏州也成为通商口岸之一,时两江总督张之洞与江苏巡抚赵舒翘几经商议,认为外资进入已经势不可挡,唯有中国人自己办厂、争回利权,于是奏派丧母而丁忧在家的国子监祭酒、状元、苏州人陆润庠筹办苏经丝厂、苏纶纱厂,时称“状元办厂”[8],轰动一时。经纶者,本意是整理过的蚕丝。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苏经丝厂建成投产,这是苏州最早的近代化民用企业,次年7月,苏纶纱厂又投产。苏纶纱厂和同时期举办的南通大生纱厂、无锡勤业纱厂等,都是当时中国纺纱业的领头羊。苏州著名的绅商还有顾文彬、尤先甲、潘祖谦、季筱松等,不过相比较而言,苏州绅商的绝大部分是捐纳所成。

无锡城市在近代以后,发展飞速,民国以后更是跻身全国一流的工业城市。无锡著名的绅商有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和周廷弼等,杨氏兄弟都曾在李鸿章幕府中供职,杨宗濂因功加一品顶戴,后还升任山西布政使按察使,杨宗瀚授三品衔、河南道候补,又任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杨氏兄弟在无锡创办业勤纱厂,于次年建成投产,成为东南地区的著名纱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