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南文化书院丰富多样

江南文化书院丰富多样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形之下,林立的书院、丰赡的藏书才更能说明作为“文化型”社会的江南地区的人文氛围。除书院林立、学风炽盛外,明清江南地区还有着浓厚的藏书之风。“天一阁”管理严格,奉“代不分书、书不出阁”为家训,还规定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等,违反者予以严厉处罚。故“天一阁”藏书虽历经磨难,仍能留存至今,“天一阁”也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江南文化书院丰富多样

明清江南地区在科举榜单上的领先地位,并不能完全说明江南地区的文化底蕴,毕竟,举业发达、登科者众更多说明的是这个地区的应试教育水平高超。相形之下,林立的书院、丰赡的藏书才更能说明作为“文化型”社会的江南地区的人文氛围。

书院源于唐代,本为官方修书机构,唐末五代起成为聚徒授课的私家讲学之所,至宋代发展成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特有的教育机构,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作为士人讲学读书的场所,书院是书籍大量流通于社会之后,数量不断增长的读书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校书、修书、著书、刻书、教书等活动,进行积累、研究、创造、传播的必然结果。明清两朝书院的数量大大超出前代,据曹松叶先生统计明代1239 所,李国钧先生统计明代1500 余所,白新良先生统计明代1962 所、清代4355所,邓洪波先生统计明代1962 所、清代4365 所。[11]在全国各地的书院中,江西省书院数量居首,其次是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地。有清一代,江南地区的知名书院有江宁钟山书院、苏州紫阳书院、杭州敷文书院等。

书院具有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双重功能。不可否认,明清两朝书院服务科举的色彩愈来愈浓,清廷也一直在加强对书院的控制,甚至试图把书院纳入官学系统,但是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仍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讲学自由,同时注重诱导性和研习性学习。一些书院还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如苏州紫阳书院在清人鄂尔泰治苏期间,由讲究心性的理学转为稽考古文的汉学,学风为之一变。书院的学术研究功能更加明显,院长常由学界的宿学鸿儒出任,如钟山书院历任院长有杨绳武、卢文弨、钱大昕、姚鼐、胡培翚、唐鉴、李联琇、缪荃孙等人,紫阳书院历任掌院者有陈祖范、王峻、沈德潜、廖鸿章、彭启丰、蒋元益、钱大昕、石韫玉、朱珔、俞樾等人,其中不乏大师级的学术精英。又如钱大昕继卢文弨后主讲钟山书院,前后计4年,常与诸生讲论古学、通读经史,还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其名著《廿二史考异》就是在钟山讲学期间完成的。

除书院林立、学风炽盛外,明清江南地区还有着浓厚的藏书之风。(www.daowen.com)

吴晗先生《江浙藏书家史略》收录浙江藏书家399 人,其中清代267 人;江苏藏书家490 人,其中清代238 人。又据学者统计,我国历代以来,拥有藏书家最多的两个省份就是浙江、江苏,两省之数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不仅如此,我国藏书家最多的10 个县市依次为:苏州(277 人)、杭州(207 人)、常熟(146 人)、宁波(109 人)、湖州(95人)、绍兴(94 人)、福州(80 人)、嘉兴(77 人)、海宁(68 人)、南京(67 人),基本上集中在江南地区。

明代中后期,浙江地区的藏书家迭出,号称天下之甲,著名者有吴兴茅坤的“白华楼”、沈节甫的“玩易楼”、嘉兴项元汴的“天籁阁”、绍兴祁承爜的“澹生堂”等,最负盛名的还要数宁波范钦的“天一阁”。“天一阁”创立于明嘉靖年间,楼主范钦官至云南布政使、兵部右侍郎,一生酷爱书籍,积书达7万余卷。归居家乡后新筑藏书楼,取名为“天一阁”,寓意以水克火。“天一阁”管理严格,奉“代不分书、书不出阁”为家训,还规定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等,违反者予以严厉处罚。其中外姓人不得入阁的规定,至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允准登楼后才被打破。故“天一阁”藏书虽历经磨难,仍能留存至今,“天一阁”也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