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南文化十六讲:三国孙吴建立江东

江南文化十六讲:三国孙吴建立江东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顾雍、陆逊家族为首的吴地世家大族,形成于东汉后期,又称江东大族。孙吴立国江东半个多世纪,进攻山越的军事行动始终没有停止,大批山越人被迫迁出山区,定居平原并接受了汉文化。经此一战,蜀汉国力大损,孙吴虽然获胜,也付出不菲代价。

江南文化十六讲:三国孙吴建立江东

汉末天下大乱,当群雄逐鹿中原、彼此之间厮杀惨烈的时候,长沙太守孙坚之子、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策却把眼光投向了因僻处东南、不利争霸中原、当时少有人关注的江东地区,他认定江东沃野千里,又有长江为天险,占据后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名士张纮极为赞同孙策的见识,还提出了更明确的战略规划:“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8]张纮的这一构想就战略预见性而言,并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且提出时间要早得多。

初平四年(193年),21 岁的孙策在周瑜、程普、黄盖等人的支持下,从历阳(今安徽和县)渡过长江,所到之处攻无不克、势如破竹,至建安元年(196年),草创江东六郡,即吴郡(郡治今江苏苏州)、会稽郡(郡治今浙江绍兴)、丹阳郡(郡治今江苏南京)、豫章郡(郡治今江西南昌)、庐陵郡(郡治今江西泰和)、庐江郡(郡治今安徽庐江)。孙策本人以骁勇善战出名,在吴地虽然也注意招揽一些本土的世家大族,但主要还是靠武力征伐各地,诛戮地方英豪以立威,[9]因而孙策在吴地时,和江东大族的关系较为紧张。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对手的门客刺杀。

孙策去世后,弟孙权掌事,很快就安稳了局势。孙权所倚仗的政治势力主要有三股,一是跟随孙策出生入死、转战江东的淮泗武力集团,以周瑜、程普、黄盖等名将为首,二是避乱吴地的南渡大姓,以张昭、鲁肃等名士为首,再就是本地的江东大族,如吴郡有顾、陆、朱、张四姓,会稽郡有虞、魏、孔、谢四姓,其中又以官至丞相的顾雍、陆逊家族为领头羊。以顾雍、陆逊家族为首的吴地世家大族,形成于东汉后期,又称江东大族。江东大族在地方上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地位,在出仕当官、乡里清议、文化传承和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拥有一定特权,因而对吴地社会具备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如孙吴丞相顾雍长子顾邵,27 岁时被征召,竟直接授予豫章太守之职;陆逊21 岁步入吴国政坛时,《三国志·吴书》本传要用“始仕”来形容。正是在孙权当政期间,孙氏家族与江东大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和解,双方携手合作,这才迎来了孙吴国家的强盛一时。

孙权当政期间,对内修明政治、励精图治,同时以“镇抚山越”为基本国策之一。经过秦汉数百年的沧桑巨变,原居于太湖平原地区的土著居民大多数已经汉化,只有少数土著居民,即被迫迁入浙、赣、皖、闽山区的越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语言、习俗和社会组织,他们居住在山谷万重的深山老林,椎髻鸟语、好武习战,没有组织起自己的国家,只有叫做“宗”、“宗伍”或“宗部”的部落组织,也不服从汉人郡县长官的统辖,他们在东汉时被汉人称为“山越”。胡三省注《通鉴》曰:“山越本亦越人,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故曰山越。”[10]包括陆逊在内的多数孙吴将领都率军进剿过山越,搜检其中的强壮者编入军队,其他男女老弱则变成编户齐民,如此既增强军队战斗力,又充实赋税来源,可谓一举两得。孙吴立国江东半个多世纪,进攻山越的军事行动始终没有停止,大批山越人被迫迁出山区,定居平原并接受了汉文化。此后,作为一个种族的越人消失了,他们融入了汉族之中,当然,仍有极少数不服汉人统治的越人继续向更加偏远的西南地区撤退避难,那些地区本来就有土著居住,南迁的越人融入后逐渐形成了部分南方的少数民族。(www.daowen.com)

对外则采取联蜀抗曹的策略。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占据荆州后准备顺江而下。孙权手下著名谋士鲁肃主动请命,赶到当阳(今属湖北当阳市),找到被曹军击败、正准备退往苍梧(今广西梧州)的刘备部众,劝说刘备与孙吴联合抗曹。鲁肃的提议正中刘备下怀,于是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前往建业(今江苏南京),进一步商谈抗曹大计。此后,以周瑜率领的吴军为主力,刘备协同作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带以火攻大破曹军,基本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格局。章武二年(221年)八月,孙吴和蜀汉之间又爆发夷陵之战,刘备以替关羽复仇为名,挥兵东征孙吴,名将陆逊以逸待劳,乘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时,发动火攻,蜀军大败而归。经此一战,蜀汉国力大损,孙吴虽然获胜,也付出不菲代价。蜀汉自诸葛亮当政后,意识到唯有联手孙吴共抗强魏,才是两国的唯一出路,因此夷陵之战后的40 多年,孙吴和蜀汉一直保持着联盟。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英雄林立的时代,其重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和宽松的外部环境有关。纷扰的时局急需大量人才,为各类人才的崭露头角提供了舞台,所以三国都非常注重招揽人才,曹操颁布有著名的《求贤令》,刘备有三顾茅庐的故事,孙权同样得到江东大族和南渡北士的倾心拥戴。可以说,三国时局和战国诸子时代有相似之处。还有一个原因则历来为人们所忽略,那就是全国版图的扩大。在三国以前,只有中原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较高,人口也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而自东汉末,以前不为中原所重视的江南、西南地区也跻身争鼎之列,尤其是江南地区经过两汉的默默积累后,到三国时已经具备和中原地区初步抗衡的雄厚实力,所以放眼全国,人才的绝对数量自然急剧增加,由此而演绎出一段风云激荡、变幻迷人的三国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