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交恶的原因之一是卷入了中原地区的楚晋争雄。齐桓公去世后,晋文公接过尊王攮夷的大旗,于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会战中击败楚,正式确立霸主地位,这时距离寿梦称王只有47年。晋文公去世后,雄才大略的楚庄王一路北进到伊、洛水一带,甚至到周天子领地的边境上检阅军队、炫耀武力。公元前597年,楚、晋在邲地再次会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确立起霸主地位。再至公元前575年,双方又展开鄢陵之战,楚军大败。在百余年的争霸战争,晋楚双方都不能彻底击败对方,反而令自身国力大损,于是双方在公元前546年,举行弭兵会议,握手言和。
在晋楚争霸过程中,楚国的一位大夫申公巫臣叛逃晋国,向晋景公献上“联吴抗楚”之策。申公巫臣是楚国名臣,辅佐过楚庄王,提出过不少具有战略眼光的意见,但他抵挡不住倾城倾国的绝代美女、郑穆公庶女夏姬的风姿,精心筹划十余年,不惜得罪同样觊觎夏姬美色的楚国重臣司马子反,再借出访齐国的机会出逃晋国,最后如愿以偿地娶到已经40 多岁的夏姬为妻。楚国国内的子反等人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将申公巫臣在楚国的族人全部处死,并瓜分他的领地。申公巫臣于是向晋景公建议联合吴国,开辟针对楚国的第二条战线。申公巫公出使吴国时,带上30 辆兵车,并教习吴人车战技术,吴人本来只擅舟师水战,学得车战之法后如虎添翼,楚人从此不得安宁。今天在镇江大港一带的春秋大墓中经常出土青铜车马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深受晋、吴联盟困扰的楚人也依样画葫芦,结交越人牵制吴人。这样,吴国和越国都被卷入晋楚争霸的漩涡之中。(www.daowen.com)
吴越交恶的根本原因是生活空间的重叠和竞争。特别是吴国后期为避开来自楚国的压力,统治重心不断向东、南部迁移,而这一区域正是越人的栖息地,吴人进来后必然会影响到越人的生存,于是,为了争夺生存的土地和资源,两国成为了一对彼此征战不息、誓难共处的世仇。早在诸樊刚继位时,正好楚共王也死于这一年,于是诸樊乘机发兵进攻楚国,没料到被楚人诱敌深入,大败于庸浦(今安徽无为县南),诸樊回国只能把国都向南迁,即《史记·吴太伯世家》集解引《世本》所说的“诸樊徒吴”。再到余祭十年(前538年),楚人纠合附庸国蔡、陈等,越过长江居然一直打到朱方,杀死叛逃吴国、被余祭封于朱方的齐国大臣庆封,朱方位于今江苏镇江东南,这说明吴国都城必然还要往东。今天,人们在苏锡常湖一带发现了多个吴国城址,包括常州武进淹城、丹阳葛城与珥陵古城、高淳固城、姜堰天目山古城、无锡阖闾城、苏州木渎古城、苏州石湖吴城、湖州长兴邱城[6],从中可以看出吴人一路南下、直到阖闾建都苏州的清晰轨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