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疆历史论衡:《伊米德史》主要内容揭秘

新疆历史论衡:《伊米德史》主要内容揭秘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伊米德史》是毛拉木萨在增补《安宁史》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新的历史著作。《伊米德史》用一章的篇幅叙述库车起义的过程,用一章的篇幅叙述热西丁和卓的家族及其族谱。从第三章开始,《伊米德史》叙述起义军西征的情况。

新疆历史论衡:《伊米德史》主要内容揭秘

《伊米德史》是毛拉木萨在增补《安宁史》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新的历史著作。该书保留了《安宁史》的结构和体例,除绪论外,有序言、正文和结束语。正文分上、下两部分。

在绪论中,毛拉木萨按照穆斯林作家的传统习惯,首先赞颂了真主,歌颂了穆罕默德和其他圣人,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清朝统一新疆和阿古柏侵占南疆的过程,交代了撰写该书的缘起,以及将该书命名为《伊米德史》的原因。显然,毛拉木萨·赛拉米是受到了当时兴起的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思潮的影响,将此书献给了“全体穆斯林之首领和伟大的保护者奥斯曼帝国的哈里发阿布都·米吉德汗之子阿布都·伊米德”。

在序言中,毛拉木萨仍然按传统习惯,引用一些历史学家的著作,对天山南部地区从远古时期至1864年的历史做了一个概述。所以,该书“一开始便引入一些摘自《热瓦孜图萨法》(优质的花园)、《蒙塔赫布塔瓦利合》(历史选集)、《拉失德史》以及其他史书的内容”。序言共分六章。说其为章,其实篇幅不多。长者两万余字,短者只有两千多字。第一章为突厥诸部的起源到蒙古成吉思汗西征前的历史,多为传说故事,可信度不高。第二章叙述成吉思汗的西征及其后裔统治蒙兀儿斯坦的历史。第三章叙述都格拉特部对七城的统治。第四章叙述察合台后裔秃黑鲁·帖木儿汗及其后裔的情况。其中,关于和卓势力的兴起、教派斗争,以及准噶尔侵入南疆,灭亡叶尔羌汗国和清朝政府统一新疆过程的叙述,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中对于和卓残酷统治的叙述是比较深刻的,其揭露说:“和卓,通过他们的威望像狼对羊似的掠夺庶民的生命财产。”“祖辈从事宗教活动的和卓们并不知道管理民众之道,民不聊生,赋税压得人们乃至到了百姓不敢住在家园而逃入戈壁的程度。他们白天不敢露面,等到天黑才敢悄悄回到家里做点吃的,然后又把锅碗埋在地下,逃跑在外”。所以,当清朝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时候,“大军所到之处,几乎没有经过战争,七城就臣服了秦可汗(清朝皇帝)”。第五章叙述和卓后裔张格尔等人的叛乱,以及浩罕艾里汗参与其中的情况。第六章为伊斯兰教在内地的传播、陕甘回民起义对新疆各族的影响,实际上是交代1864年新疆各族农民爆发起义的历史背景。

正文(上),即第一部,共有十六章,比较详细地记载了1864年南疆农民起义,特别是库车起义的原因与经过。关于起义的原因,毛拉木萨认为,一是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老百姓连“吃盐都要上税”。二是卖官鬻爵,“那时谁有钱,不管他是恶棍、歹徒、流氓、酒鬼、无赖、赌徒都可以买官”。出钱买了官,就要用官把钱捞回来,只有钱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东西。“庶民被迫承担各种各样的差役和赋税,可是官吏的鞭子仍然挥舞在头上,多少人家在无情的鞭子下妻离子散,离乡背井”。由于粮饷断绝,士兵生活无着,也成群结队,涌上街头,围着官府高喊:“给我们发粮饷,不然就要回家或抢走官员的财产。”人们忍无可忍,终于起来反抗。“回历1281年马赫穆哈拉木的第一天(公元1864年6月6日)礼拜六晚,在库车居住的东干人马秀尔阿訇、马龙·夏木西丁哈里法等人,在库车外厢巴扎儿(城关外)焚烧了当地商人的店铺,杀死了可汗的官吏、士兵和商人”。据说,库车的回民是在乌鲁木齐绿营回族提督索焕章的指令下举行暴动的,或许这可以作为新疆农民起义受陕甘回民起义影响的证据。

库车起义胜利后,起义群众顿感群龙无首,考虑到爱玛特“懂得执政之道”,所以请他出任首领。爱玛特为固山贝子鄂对后裔、郡王伊萨克长子,曾先后担任过阿克苏、叶尔羌、喀什噶尔的三品阿奇木伯克,并承袭父亲郡王位,是库车的望族,当时因获罪在家候旨。对于起义群众的请求,爱玛特誓死不从。结果,人们将他“拖出了官邸,送他离开了人间”。然后,起义群众转而寻求额尔西丁家族的支持,请热西丁和卓担任起义军首领。额尔西丁是谢赫尼加木丁和卓的儿子,他们父子因成功引导秃黑鲁·铁木尔汗皈依伊斯兰教而闻名于世。额尔西丁和卓去世后,葬于库车,其麻扎逐渐成为众多穆斯林朝拜的圣地。其后裔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热西丁和卓便是额尔西丁家族的成员之一。库车起义时,热西丁和卓正在额尔西丁麻扎以祈祷度日,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起义群众强行将他从礼拜堂中请出来,“热西丁无可奈何地被扶上了白毡,接受了世代相传的加冕礼”,登上了汗位,成为库车起义者的领袖。《伊米德史》用一章的篇幅叙述库车起义的过程,用一章的篇幅叙述热西丁和卓的家族及其族谱。

从第三章开始,《伊米德史》叙述起义军西征的情况。

热西丁称汗后的第三天,便组织军队西征,任命他的堂叔包尔汉丁合提甫和卓为西征军队的指挥官,毛拉木萨的老师乌斯曼阿訇则被任命为西征军队的最高法官。热西丁的计划是先攻取赛里木和拜城,在拿下阿克苏,然后以阿克苏为依托,夺取喀什噶尔、叶尔羌。热西丁还打算,在攻占上述地区以后,“如果浩罕、布哈拉的伟人们肯俯首称臣,那就好了,如果相反,我就会给你们派援军,你们可尽力西进,攻占更多的领土”。然而,西征军在离阿克苏一百三十多里的喀拉玉尔衮地方,便遭到了阿克苏阿奇木伯克赛义德率领的清军的袭击,人们落荒而逃,有两千八百多人死于非命,宗教法官乌斯曼阿訇则被清军俘虏。在总结教训以后,热西丁不久再次组织西征,任命自己的兄长加马里丁为指挥,率兵进攻阿克苏。他们首先占领了交通要道扎木台驿站,然后包围阿克苏城。清军不敌,兵败。起义军占领阿克苏城,加马里丁被任命为该地的阿奇木伯克。

占领阿克苏的第三天,热西丁又命令包尔汗丁合提甫和卓率军攻取乌什。由于乌什城内火药库突然爆炸起火,起义军轻易得手。1864年7月17日,受热西丁的指令,包尔汗丁合提甫和卓从乌什出发,率兵奔袭喀什噶尔。初步接仗后,合提甫和卓等便被喀什噶尔起义军首领、柯尔克孜人斯迪克诱骗进城里。他们被带进了一所空气新鲜的果园里,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可是就是不让他们随便离开房间,也不准和别人见面。到第九天时,经过本地一些长老的调和,双方达成协议:“和卓们以后不要干扰喀什噶尔,斯迪克伯克也不去干扰阿克苏和乌什。”12月27日,合提甫和卓等人回到乌什,出征喀什噶尔无果而终。

1865年初春,热西丁以其长兄谢赫那孜热丁和卓为总指挥,组成七千多人的西征军,攻取叶尔羌。合提甫和卓及其子马哈木丁和卓也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当时,叶尔羌有三种各自为政的势力:一是以原叶尔羌阿奇木伯克阿布都热合曼为首的地方势力,二是以伊玛目苏来曼为首的回族武装集团,三是固守叶尔羌汉城的清军。阿布都热合曼首先与西征军发生冲突,但毕竟势单力薄,不久便自动退出厮杀。以伊玛目苏来曼为首的回族武装集团与西征军时战时和,固守叶尔羌汉城的清军则不时派出少量部队突袭西征军的营垒。就在这时,一个叫尼亚孜伯克的人给喀什噶尔的阿古柏写信,请他带领军队攻打叶尔羌。在尼亚孜伯克等人的配合下,阿古柏一度攻入叶尔羌回城,合提甫和卓受重伤。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马哈木丁和卓下令关闭城门,意在聚歼阿古柏及其军队。阿古柏仓皇逃出,跌入护城河,被其下一个十户长救起后,回到喀什噶尔。

击败阿古柏以后,库车的西征军与当地势力联合,开始全力攻打叶尔羌汉城。清军坚守了八个多月,直到弹尽粮绝时,全体官兵才“一起英勇自尽”[2]。然而,占领叶尔羌后,各种穆斯林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又重新显露出来。西征军指挥谢赫那孜热丁和卓专横跋扈、刚愎自用,致使部下离心离德。马哈木丁和卓、合提甫和卓先后离开叶尔羌。谢赫那孜热丁和卓根本无法驾驭当地的各种势力,只得弃城而走,返回了库车。热西丁发动的对叶尔羌的第一次远征,不了了之。

1866年春,热西丁派遣阿克苏阿奇木伯克加马里丁率军,第二次远征叶尔羌。出发前,加马里丁夸口说:“征服叶尔羌和喀什噶尔,抓获阿古柏,使其变成我的奴隶,让他步行走在自己的马前,让其遭受人类没有遭受过的痛苦,誓不为尼加木丁谢赫之子。”面对来势汹汹的库车军队,叶尔羌各种势力不战而降。

加马里丁轻而易举地占领叶尔羌,这使其有点不可一世。他在准备了充足的粮食、武器弹药以后,集结了一支七万多人的队伍出征喀什噶尔。然而,在汗艾里克村(今疏勒县汗艾里克镇)附近双方一接仗,加马里丁的军队便土崩瓦解。经此一役,库车方面不但没有攻占喀什噶尔,而且丢掉了叶尔羌。“用两年多的时间在阿克苏、库车、乌什、莎车和库尔勒庶民的税收所准备的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瞬息间像灰尘一样飞散了”。此后,人们不再存有夺取喀什噶尔的奢望。库车起义军的西征到此结束。

第九章和第十章,叙述了马哈木丁和卓对乌什地区的统治和本书作者在这一时期的经历,以及库车地方政权与和田、伊犁起义者的联系。从第十一章开始,内容主要是库车起义军东征的情况。

库车起义军的东征几乎是和西征同时进行的。东征的动议是热西丁的一次即兴演说,他对部下说:“你们中间有没有愿为真主的意志献身,对卡菲尔异教徒们进行圣战,谋求哈孜和荣誉的勇士?”一位叫托合提·穆罕默德的百户长应声道:“本人愿意完成这项任务。”热西丁给了他一百名士兵,随巴哈吾东和卓和阿衣丁和卓开始东征。在回族人的支持下,他们首先占领了轮台,而后又轻而易举地攻克了库尔勒。这时,热西丁派他的表兄伊斯哈克和卓到前线,指挥东征。其后,东征军主要经历了乌什塔拉战役、吐鲁番战役、哈密战役。

为了攻取焉耆(喀喇沙尔),东征军采取了迂回战术。他们绕道博斯腾湖,首先抵达乌什塔拉。这时,乌鲁木齐都统平瑞为镇压库车起义而组织的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刚好到达这里。双方一接触,清军便陷入包围之中,结果大部被歼。东征军取得乌什塔拉战役的胜利以后,直逼焉耆城下。之后,他们一方面说服蒙古兵保持中立,一方面利用火攻,夺取了焉耆。

当伊斯哈克和卓在焉耆城下作战的时候,吐鲁番的起义者已经将清军围困在了新城之内。所以,东征军抵达吐鲁番以后,就和吐鲁番的起义者汇合在一起,加紧进攻新城。然而,久攻不下,双方进入相持状态。这时,乌鲁木齐的回民起义首领妥明、索焕章向伊斯哈克和卓求援。于是,东征军便分出一部分兵力奔赴乌鲁木齐。经过反复厮杀,攻克乌鲁木齐满城以后,东征军与当地起义军一起,又陆续占领了吉木萨尔、古城(奇台)、玛纳斯、乌苏等地。1864年冬天,各路东征军重新汇集吐鲁番,双方仍然处于相持状态。这时,守城清军已经坚守了八个月,弹尽粮绝,“只得吃狗、驴、猫,甚至连一些老年人都被吃了”。在这种情况下,和卓召回了布置在布亚艾热克(今葡萄沟)堵击的军队,向城里的人传话:“你们可以离城回北京了,我们已经让开了路。”可是,当清军出城“抵达布亚艾热克时,全部被消灭了”。吐鲁番城自然被东征军占领,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居住在鲁克沁的伊布拉音汗、伊普祖拉汗、尤里巴斯汗、沙赫马合热木等和卓伯克们举起了反抗伊斯哈克和卓的旗帜,他们向百姓允诺,一定能赶走库车的和卓们。伊斯哈克和卓派出军队平叛,居然全军覆没。于是,他亲自率一万五千人的军队进行讨伐。经过多次搏杀,伊斯哈克和卓最终获胜。至此,吐鲁番战役完成。(www.daowen.com)

1865年6月18日,伊斯哈克和卓进军哈密。其实,在此以前,清军固守的哈密新城已经被当地的穆斯林攻破。所以,伊斯哈克和卓到哈密后,除与哈密王交往外,主要目标是进攻巴里坤。然而,经过浴血苦战,他仍难以拿下巴里坤,此时,传来了热西丁要求伊斯哈克和卓撤军的训令。训令的内容在士兵当中相互传开了。此时正是他们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父母、妻子的时候。听到消息后,他们没有兴趣继续作战,而想着赶快回家。他们向和卓哭求迅速返回。这支常胜军的纪律,刹那间松懈殆尽。伊斯哈克和卓无可奈何地回到了库车,“他将哈密献给了哈密王,将乌鲁木齐送给了索大老爷和妥明,把吐鲁番委托给了阿衣丁和卓,将库尔勒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帕肉合夏赫和卓,将轮台封给了塔衣尔哈孜伯克”。库车起义军的东征到此结束。

第十五章叙述了伊斯哈克和卓出征叶尔羌、喀什噶尔,反抗阿古柏的斗争过程。在伊斯哈克和卓率军攻打巴里坤的关键时刻,热西丁向他发出训令,声称:“今柯尔克孜、克普恰克占领了喀什噶尔、莎车。那里的和卓们都逃了回来,许多武器弹药和财富落到了他们手里,望接到训令后赶快回来,从安集延人和克普恰克人手中夺回两城。如果时机已过,敌人强大后果不可预料。”所以,伊斯哈克和卓返回库车后,便率军出征叶尔羌、喀什噶尔。他首先以凌厉的攻势,一举攻克叶尔羌新老两城,准备向喀什噶尔进军。然而,这次他中了阿古柏的圈套。阿古柏的采取迂回战术,首先占领了巴楚,切断了伊斯哈克和卓与后方的联系,然后直逼叶尔羌城下,用猛烈的炮火攻击他的军队。伊斯哈克和卓被迫与阿古柏和谈,并且屈辱地接受了和谈条件。最后,他返回了库车,“准备面对现实,祈祷真主的保佑”。

正文(上)的最后一章,即第十六章,记述了库车起义军的失败及其政权灭亡的原因。

正文(下),即第二部,共有二十章和一个后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阿古柏侵入新疆,建立侵略政权及其灭亡的过程;二是清朝政府收复新疆及其对南疆地区的统治,三是叙述南疆各地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当然,最重要的内容是阿古柏侵入新疆、建立侵略政权及其灭亡的过程,这方面的内容占了十五章的篇幅。

第一章记述了阿古柏和布素鲁克和卓入侵喀什噶尔的经过。阿古柏是浩罕的一名军官,因躲避对手的追杀,而逃到了费尔干纳地区柯尔克孜首领毛拉阿里木·库里处。此时,正值柯尔克孜思迪克等人在喀什噶尔举行起义,并取得了胜利,所以派出使者,“请求浩罕汗把一个和卓后裔送去,以便把他扶上王位”。于是,阿里木·库里决定派张格尔的儿子布素鲁克汗去喀什噶尔。同时,他对阿古柏说:他已经接到了布哈拉艾米尔的命令,要求马上处死阿古柏。如果不执行命令,“布哈拉强大的军队将会降临费尔干纳”。“恐怕你再没有余地继续住在费尔干纳了,现在唯一的出路是到喀什噶尔去避难,布素鲁克和卓对执政和军事一无所知,你赶快动身赶上布素鲁克汗和卓吧”!就这样,阿古柏到达了喀什噶尔。

第二章记述了布素鲁克和卓对喀什噶尔等地的统治,以及他被阿古柏罢黜的经过。对此,毛拉木萨写道:“库什伯克(阿古柏)向布素鲁克汗的部下打开了诱惑之门,给他们馈赠了服装,散发了金币。结果,布素鲁克的部下全部顺从了阿古柏”。“布素鲁克汗吐烈原来有一支约六百人的卫队,在阿古柏慷慨馈赠的诱惑下,这些官兵也同样投奔了阿古柏。继续留在吐烈身边的已不足五十人。当阿古柏将布素鲁克汗吐烈迁居英吉沙尔的时候,明令规定布素鲁克汗吐烈身边只能有五名随从,最后连这五名随从也被调往其他地方,代替他们的是阿古柏派去的亲信。他们的责任与其说是保护,不如说是监视”。

第三章至第七章,记述了阿古柏占领叶尔羌、巴楚、和田、乌什、阿克苏、库车、库尔勒等地的经过及其对上述地区的统治。阿古柏在占领七城以后,便“以赴麦加朝觐的名义将布素鲁克汗吐烈放逐他国”。从此,和卓后裔在新疆的活动就销声匿迹了。

第八章至第十一章,记述了阿古柏侵入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的战争。1870年,割据乌鲁木齐的回民起义首领妥明下令进攻库尔勒、库车。妥明的军队首先在乌什塔拉地方击败阿古柏的军队,然后直逼库车,并一度攻入城内,“整个库车城刹那间便成为东干军队肆意掠夺的场所,库车难民成群结队地沿尤勒都斯山路、穆库尔路逃往阿克苏城”。但是,妥明的军队很快撤出了库车。对此,阿古柏愤恨不已,严厉地惩处了有关人员,宣布亲自率军出征吐鲁番。阿古柏首先攻克托克逊城,然后直扑吐鲁番,在亚尔地村(今亚尔乡)安营扎寨。为了抵抗阿古柏的入侵,妥明派遣一万七千人驰援吐鲁番,并与城里的八千士兵汇合在一起,向阿古柏的营垒发动攻击。结果,妥明的军队全线溃败,不得不退守城内坚守。吐鲁番城被围困了九个月,由于伤亡过重,守军在马仲、马人得的率领下投降阿古柏。

阿古柏占领吐鲁番后,于1870年10月10日率军向乌鲁木齐进发。在乌鲁木齐南郊的柴窝铺地方,双方展开混战。妥明的军队先胜后败,相继向乌鲁木齐溃退。“前线失利的消息传来以后,妥明萌发了一种荒谬绝顶的念头,命令征集近一万名男女儿童,让他们手捧《古兰经》,高声朗读着经文向阿古柏军队迎面走去,想以此阻止冲杀而来的阿古柏军队。疾驰而进的艾米尔阿布杜拉和百夫长牌孜等人率领的士兵们根本无视这些儿童,纵骑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踩踏而过。”乌鲁木齐的城池完全处于阿古柏炮火的直接轰击之下,妥明被迫投降。紧接着,古牧地(今米泉)、呼图壁、玛纳斯相继被阿古柏占领。

至1871年底,阿古柏侵占了新疆大部分领土。其“疆域东至古牧地,西至萨里库力(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百天路程,北从冰达坂和扎卫克南至喀朗古塔格总八十天的路程。他在这块广阔的疆域里包括乌鲁木齐在内的三十四座阿奇木级城镇做了十四年的独立统治者”。第十二章、第十三章,记述了阿古柏的灭亡,及其对新疆各族人民的统治、剥削和压迫。第十四章、第十五章记述了阿古柏的继任者艾克木汗和阿古柏的两个儿子伯克库里、海克库里的相互倾轧及其失败的过程。1877年12月,清军第二次攻克喀什噶尔,“结束了阿古柏及其家族在七城的统治”。

第十六章记述了和田阿奇木伯克尼牙孜的活动。尼牙孜系莎车人,曾在莎车阿奇木伯克阿布都热合满曼手下任职,后来归降库车起义军。阿古柏占领莎车后,他又成为阿古柏的夏哈吾里(副官)。阿古柏占领和田后,尼牙孜被任命为阿奇木伯克。尼牙孜在和田执政十二年,和阿古柏“表面上非常亲近,但在暗地里却各自寻找着消除对方的佳机”。1878年1月,清军到达和田。尼牙孜因献城故,又被任命为莎车的阿奇木伯克。但不久,他便阴谋发动叛乱,事泄后被捕,后服毒自杀。显然,毛拉木萨对尼牙孜的反复无常和恶劣的品质厌恶至极,他“叙述这些事的原因,是为了教训以后的百官”。

第十七章、第十八章记述了阿古柏统治时期的著名宗教人士、学者、著名人物,以及作者本人的谱系、经历等。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阿古柏统治时期的一些官员的情况。

第十九章、第二十章记述了清军收复南疆各地的情况及清朝政府对上述地区的统治。清军收复新疆,是受到了各族人民支持的。毛拉木萨说:“伟大可汗的胜利之军,从吐鲁番出发,直至收复喀什噶尔,没有一个人去阻拦他们的道路,向他们发射一粒子弹,而是恭敬地欢迎他们,并竭尽全力执行他们交办的公务。”这是清军迅速取胜的根本原因。

后记中,对“仅次于麦加圣地”的吐鲁番艾斯哈布里凯赫甫麻扎的历史传说进行的考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