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疆历史论衡:《伊米德史》的作者一览

新疆历史论衡:《伊米德史》的作者一览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伊米德史》是毛拉木萨撰写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由于《伊米德史》的学术价值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该书的作者毛拉木萨也因著有该书而被人们所熟悉、了解。但是,他毕竟为阿古柏侵略政权服务多年,难免有愧疚之心,故其在晚年写《伊米德史》时,不无悔恨地写道:“至今我生活在阿克苏的一个僻静的角落,以一个沾满罪孽人的心,向真主忏悔着。”据说,毛拉木萨还撰写过《和卓阿帕克传》《弗尔哈德与希林》等历史和文学作品。

新疆历史论衡:《伊米德史》的作者一览

《伊米德史》是毛拉木萨撰写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由于《伊米德史》的学术价值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该书的作者毛拉木萨也因著有该书而被人们所熟悉、了解。

毛拉木萨,全名为毛拉木萨·本·毛拉艾萨和卓赛拉米。根据毛拉木萨的自述和一些调查资料,我们知道他是新疆拜城县赛里木人,生于回历1252年5月10日,即公元1836年8月23日。在讲到赛里木居民来源的时候,毛拉木萨说:他的祖辈来自赛拉姆(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奇姆肯特东部的一个小城)。三百多年以前,准噶尔珲台吉征服该地。“当时,赛拉姆居民分和卓家族、汗王家族和艾米尔家族等三大家族。珲台吉将每个家族名人当中选出二十户,共六十户人解往伊犁”。他们在伊犁生活一年多以后,又被解往吐鲁番。他们在吐鲁番生活了两年,此时清朝军队打败准噶尔、占领六城。这六十户人觉得可以返回家乡了,于是他们从吐鲁番出发,踏上归途。但当他们到达冰达坂时,遇到了清军。清军将领劝阻他们留下,并将他们安置在库车境内一个叫雅卡艾里克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年后迁居拜城,但不久又迁往赛里木。因为他们从塔什干地区的赛拉姆镇迁来的,所以他们被称之为“赛里木人”。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我们不能确定毛拉木萨先辈是否来自塔什干地区的赛拉姆镇,也不知道赛里木是否因此而得名。但我们知道,清朝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以后,的确将吐鲁番等地的部分居民迁到了乌什,并在乌什及其附近的赛里木设置了与阿克苏、库车同等职位的三品阿奇木伯克。而乌什、赛里木和阿克苏、库车等地相比,不仅地方小,人口也少。

按照毛拉木萨的说法,他的家族属于赛拉姆镇的和卓家族,是宗教人士世家。他是毛拉艾萨和卓之子,毛拉艾萨和卓是艾则孜汗和卓之子。在他成人时,他的父亲便把他送到了著名的库车萨克萨克经学院学习。当时,萨克萨克经学院的首席教师是毛拉乌斯曼阿訇。毛拉木萨在这里主要学习《古兰经》《圣训》,以及历史学地理学、天文学、历法、文学方面的知识和阿拉伯文、波斯文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当时库车的名流。1854年(回历1270年),毛拉木萨回到家乡,在莎依然木经学院任教,主讲圣训和文学。

1864年6月6日(回历1281年1月1日),库车的回民暴动,焚烧了库车外厢巴扎尔(集市),杀死官员和士兵,揭开了新疆各族农民起义的序幕。起义军首先推举库车郡王爱玛特为首领,遭到拒绝后转而寻求额尔西丁和卓家族的支持,热西丁和卓成为起义者的领袖。热西丁和卓称汗后的第三天,便组织军队西征。他的堂叔包尔汗丁合提甫和卓被任命为西征军队的指挥官,毛拉木萨的老师毛拉乌斯曼阿訇则被任命为西征军队的最高法官。所以,当西征的起义军途径赛里木的时候,毛拉木萨便去拜见他的老师乌斯曼阿訇,也见到了自己的同窗好友、合提甫和卓的儿子马哈木丁和卓。“他们不顾我的意愿将我带到了喀拉玉尔衮”,与阿克苏城的阿奇木伯克赛义德伯克率领的清军作战。初战不利,只得败走而逃。当他回到库车的时候,“这里的人们好像已经面临世界末日似的。在他们中间,难以寻觅到一处栖身之地。最后,我只得来到热西丁和卓麻扎”。在此,毛拉木萨·赛拉米留居了二十多天,直到马哈木丁和卓带着阿克苏已经被攻克的消息来到了库车。之后,他和马哈木丁和卓一道离开了库车,来到了赛里木。这时,他才发现,家乡早已面目全非,无法继续留在这里。于是,他到了阿克苏,后来又到了乌什。包尔汗丁合提甫和卓被起义军任命为乌什的统治者以后,毛拉木萨·赛拉米做了他的掌印官和总务官。(www.daowen.com)

1867年5月,阿古柏侵略军在占领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以后,大举进攻阿克苏。阿克苏的起义军首领加马里丁仓促迎战,兵败被俘。与此同时,阿古柏又派人直赴乌什,迫使统治者合提甫和卓投降。合提甫和卓归附阿古柏以后,被命令“立即交出全部仓库的钥匙,立即交出全部武器装备的清单”,赴阿克苏听候发落。毛拉木萨和合提甫和卓等五人一起,到了阿克苏。受到款待后,合提甫和卓等人及其家属被送到了喀什噶尔,而毛拉木萨则被留在了阿克苏。后来,他在阿古柏任命的阿克苏首席税收官手下做了十一年秘书,直到1877年10月25日清军收复阿克苏为止。其间,毛拉木萨仅在米尔扎·巴巴伯克·赫萨里首席税收官手下就干了七年。清朝政府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以后,似乎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所以,他有机会在南疆各地游历、考察了一番之后,仍然定居在阿克苏。但是,他毕竟为阿古柏侵略政权服务多年,难免有愧疚之心,故其在晚年写《伊米德史》时,不无悔恨地写道:“至今我生活在阿克苏的一个僻静的角落,以一个沾满罪孽人的心,向真主忏悔着。”

从毛拉木萨·赛拉米的著述目录,我们知道:毛拉木萨在阿克苏的一个僻静的角落并没有闲着,而是从事研究和写作。这也许是他的忏悔方式。1885年,他撰写了《圣徒传》,1898年撰写了《新编艾斯哈布勒·凯哈布传》,1903年撰写了《安宁史》,1907年撰写了《麦斯乃维诗集》,1908年撰写了《伊米德史》,1916年撰写了《遗嘱诗抄》。据说,毛拉木萨还撰写过《和卓阿帕克传》《弗尔哈德与希林》等历史和文学作品。[1]但是很可惜,毛拉木萨的著作除《安宁史》于1904年在俄国喀山正式出版外,其他作品只有手稿传世,而《和卓阿帕克传》《弗尔哈德与希林》两书至今连手稿也没有。

1917年3月,年迈重病的毛拉木萨·赛拉米,被其亲属乌守尔阿訇哈里发接回故里。不久,他病故于其出生之地赛里木地区的阿纳克孜(今拜城县托克逊乡阿纳克孜村),享年81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