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和卓传》和《大和卓传》的作者与版本-新疆历史论衡

《和卓传》和《大和卓传》的作者与版本-新疆历史论衡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这样,萨迪克奉命撰写《和卓传》。《和卓传》的文字显示,作者很有文采。显然,《和卓传》的作者萨迪克是一位黑山派教徒,其内容主要是为黑山派圣者树碑立传。因此,我们又将《大和卓传》翻译过来,作为补充,附在其后。《大和卓传》的作者不详,不过,一看内容便知,他是一位白山派教徒。《大和卓传》成书年代或许比《和卓传》晚一些,是用波斯文写成的。

《和卓传》和《大和卓传》的作者与版本-新疆历史论衡

《和卓传》的作者毛拉·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里(Muhammad Sadiq Kashgari),既是一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又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一生著作颇丰,享有盛誉。

1725年,萨迪克出生在喀什噶尔的一个宗教人士家庭,他的父亲名叫毛拉·夏赫·艾里玛洪努姆。幼年时,萨迪克在家接受父亲的启蒙,稍长,即进入喀什噶尔的一所经学院,攻读伊斯兰教经典,同时学习算术、语言、文学、历史、地理课程。经学院毕业后,由于学习优秀,萨迪克被派往王家(汗立克)经学院担任教师。在此期间,他以丰富的学识和优良的品德而引人注目,一时名声远播。当时,喀什噶尔的阿奇木伯克米尔咱·奥斯曼伯克[1]“有一位慈爱、祥和、行善、品德高尚的母亲,其父系家族崇拜伊斯哈克·外力”。于是,他就召萨迪克入府,经常对萨迪克说:“如果有谁鼓起勇气写一本有关这些贤哲之故事的志书就好了。”“没有想到,他们却将这一重任交给了我这个势单力薄的人。”他们对我说:“您能胜任这个任务。如果您把这些事件写成志书传至后世,后人看了以后会为这些贤人做祈祷,并从这无情的世界中受到教育,了解那些给圣人穆罕默德的后代及其遵循的教法带来害处的事宜。如果您留下一个纪念品,别人在为他人所做的祷告中也有您的一份。”就这样,萨迪克奉命撰写《和卓传》。他不畏艰苦,辛勤耕耘,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即大功告成。

从《和卓传》可以看出,萨迪克具有较为深厚的宗教知识,文中随处可以见到作者对《古兰经》及伊斯兰教史实和人物的引述,特别是在讲到对伊斯兰教的理解时说:“穆罕默德圣人的学说有两部分,一是沙里亚,即教法学;二是至大学,即哈勒学……《古兰经》有表义与隐义之分,表义即指礼拜,隐义有七级。”应该说,他还是有见地的。《和卓传》的文字显示,作者很有文采。书中有不少萨迪克创作的诗歌,用于赞誉或评述人物和史实,同时还引用了不少名人的诗作。在书的后半部分,萨迪克对人物和事件的叙述非常精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一个事件和故事完整、清晰。所以,米尔咱·奥斯曼读后爱不释手,把萨迪克留在自己身边充任秘书官。就在这一时期,萨迪克还撰写了《伊斯兰教基础》和《心之所明》这两本研究伊斯兰教教规和道德礼仪的著作。

米尔咱·奥斯曼伯克去世后,吐鲁番郡王伊斯堪达尔继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他对萨迪克十分敬重,仍然留他任职。在此期间,萨迪克受伊斯堪达尔委托,用了三年时间,将10世纪阿拉伯历史学家的一部四卷本巨著《泰伯里史》译成维吾尔语,并定名为《伊斯堪达尔之书与帝王的荣耀》。这一时期,萨迪克还应邀去吐鲁番住了一年,一方面为吐鲁番王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从事写作。他将其新作《艾斯哈布勒凯赫布传》(又译《艾斯哈布勒麻扎传》),献给了吐鲁番王。有人认为,伊斯堪达尔之后,他的弟弟丕尔敦(艾菲尔敦)被派去喀什噶尔执政,[2]实际上应是他的儿子玉努斯。不管怎样,萨迪克还是回到了喀什噶尔,并担任当地的宗教法官(哈孜伯克)。由于他断案公正,凡是复杂的纠纷、难断的公案,大都交给他处理。所以,他一时声名鹊起。据说,刻有“毛拉·穆罕默德·萨迪克·艾兰姆·阿訇”名号的印章在南疆六城通行无阻。

但是,最终他还是由于与同僚政见不合,一气之下辞官,回归故里,且决心到死不再出任任何官职,而选择在家一心从事学术研究。除了《和卓传》《艾斯哈布勒凯赫布传》和《伊斯堪达尔之书与帝王的荣耀》(《泰伯里史》)外,萨迪克还著有《穆卡西普里词典》《问题的辨认》《善人的品行》《人类之秉性》和《百工法》(《工匠法》)等著作。(www.daowen.com)

萨迪克的《和卓传》虽然完成于18世纪60年代末,但直到一个多世纪以后,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英国人罗伯特·沙敖首先将其主要内容翻译为英文,伊莱亚斯对其进行了注释,并写有一篇研究性的导言,1897年作为在加尔各答出版的《孟加拉亚洲学会学报》第66卷第1册的附刊公开发表。1980年,陈俊谋和钟美珠先生又把这个节译本翻译成汉文,发表在《民族史译文集》第8辑上。这样,《和卓传》在国外兜了一个圈子,竟然过去了80多年。不过,它确实震动了国内的学者。1988年,新疆学者首先将《和卓传》全文整理翻译为现代维吾尔文,并由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出版。《和卓传》的抄本较多,现代维吾尔文本是以毛拉·阿不都赛买提于1929年(回历1245年)抄写的手抄本为蓝本整理翻译的。我们这次将其全文翻译为汉文,也是以毛拉·阿不都赛买提的抄本为蓝本,原件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除参考陈俊谋和钟美珠先生的译文外,还参考了现代维吾尔文译本。

众所周知,在叶尔羌汗国时期,新疆的和卓及其信徒形成了两个互相对立的派别——黑山派和白山派。显然,《和卓传》的作者萨迪克是一位黑山派教徒,其内容主要是为黑山派圣者树碑立传。所以,它还不能全面地反映16—18世纪新疆伊斯兰教显贵和卓家族的历史。因此,我们又将《大和卓传》翻译过来,作为补充,附在其后。

《大和卓传》的作者不详,不过,一看内容便知,他是一位白山派教徒。《大和卓传》成书年代或许比《和卓传》晚一些,是用波斯文写成的。现存文本是英吉沙尔罕阿勒克村毛拉阿不都拉·本·毛拉尼牙孜于1864年5月(回历1280年12月)抄写的,我们也是以此为蓝本进行翻译的。《大和卓传》主要记述的是玛合图木·阿杂木的长子依禅卡朗家族,即白山派几代著名和卓的生平事迹,其中包括玛木特·玉素甫、阿帕克和卓、叶海亚和卓、萨赫甫卡朗等。他的主要内容不仅可以和《和卓传》互相参照校勘,还可以补充沙·麻赫穆德·朱拉斯撰写的《编年史》的不足。如果我们将三者结合起来分析和判断,就可以了解16—18世纪新疆伊斯兰教发展演变的基本轮廓。这是它们的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