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伊犁、塔尔巴哈台和喀喇沙尔的煤炭开采概况

伊犁、塔尔巴哈台和喀喇沙尔的煤炭开采概况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紧接着,伊犁于乾隆二十八年,塔尔巴哈台于乾隆四十六年,喀喇沙尔于道光二十三年,相继开采本地的煤炭资源。据伊犁将军伊勒图奏称:乾隆四十七年,共开煤窑二十四座,每岁征银三百二十四两。至乾隆五十年又添煤窑十二座,加增税银一百三十四两六钱。至乾隆五十三年,由于两座煤窑坍塌,减税银二十一两七钱。自乾隆四十六年至嘉庆十年,塔尔巴哈台一直有二十一名遣犯掘矿挖煤,主要供官署、兵营生活取暖之用。

伊犁、塔尔巴哈台和喀喇沙尔的煤炭开采概况

新疆地区的主要矿产中,煤的储量最为丰富,几乎处处都有煤炭资源。但是,在清代以前,这一宝贵的矿产资源一直未被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以后,于各地驻兵屯田,并大批量地移民北路各地,为解决兵民的柴薪问题,煤炭资源的开发遂提上日程。

乾隆二十六年(1761)正月,陕甘总督杨应琚奏称:“哈密为新疆南北两路之总汇,所需柴薪向采附近山场,暨荒滩所产琐琐木。今则渐采渐远,离城每至二百余里,商民购买维艰。又缘烟户日繁,城内竟无隙地,居民堆积柴薪,频遭火患。臣闻距城一百二十里之他石克山,产有煤块,即饬招商访采,节据采获煤三十五万余斤。”他认为,煤炭较之柴薪,实多节省,故建议“其各屯防处,亦请一律察勘开采”[48]。这样,哈密便成为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先导之地。紧接着,伊犁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塔尔巴哈台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喀喇沙尔于道光二十三年(1844),相继开采本地的煤炭资源。[49]

伊犁的煤矿在崆郭罗鄂博,由商人承充窑户。据伊犁将军伊勒图奏称:乾隆四十七年(1782),共开煤窑二十四座,每岁征银三百二十四两。至乾隆五十年(1785)又添煤窑十二座,加增税银一百三十四两六钱。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于两座煤窑坍塌,减税银二十一两七钱。[50]清朝政府规定:煤炭税“按窑座获利以十二股抽收”。那么,伊犁地区每年产煤便价值二千一百余两,若按“每车山价银三钱”[51]计算,每年产煤即为七千三百车。若再以每车重千斤计算,则有七百三十万斤左右。

自乾隆四十六年(1781)至嘉庆十年(1805),塔尔巴哈台一直有二十一名遣犯掘矿挖煤,主要供官署、兵营生活取暖之用。据《塔尔巴哈台事宜》卷二载:该处“每年约收官兵请买煤价银二百余两”。若按“所获煤斤,官兵每车山价银二钱”[52]计算,塔尔巴哈台年产煤为一千余车,计一百万斤以上。(www.daowen.com)

喀喇沙尔地区的煤矿开发较晚,估计产量也不会高于伊犁或塔城

在新疆各地的煤炭资源中,尤属乌鲁木齐储量最大且种类多,质量好。其“白烟者为上,黑烟者次之”[53]。但是,史籍不载该处煤炭始开采年代。不过,我们从因获罪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流放乌鲁木齐的纪昀的记载中,可窥见其情况。他说:乌鲁木齐“城门晓启,则煤户联车入城。北山之煤可以供熏炉之用,焚之无烟,嗅之无味,易炽而难烬,灰白如雪,每车不过银三星余。西山之煤,但可供炊煮之用,灰色黄赤,每车不过银三星。其曰二架梁者,石性稍重,往往不燃,价则更减”[54]。据此可知,乌鲁木齐煤矿开采紧跟哈密之后。从当时兵民人口分析,其产量也应高于伊犁。

除上述地区外,新疆产煤之处还有昌吉、库尔喀喇乌苏、阜康、库车、喀什噶尔等地。但其规模、产量都不如上述各处。南路与北路相比,煤炭资源略少,但开发早。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广大兵民的生产、生活无疑提供了方便,从而促进了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