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代多浪人的迁徙与分布:新疆历史分析

清代多浪人的迁徙与分布:新疆历史分析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史料载有多浪人的情况始于乾隆二十年。总之,库尔勒、布古尔以及塔里木河流域地区是清代多浪人的主要聚居区。伊犁的多浪人是由喀喇沙尔迁徙过去的。通过库尔勒、布古尔居民纳粮情况的变化,我们可知,在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之前,和阗地区已有多浪人,只是人数不多,且被迁往喀喇沙尔。这也说明,清代喀什噶尔地区也有多浪人,且为数不少。

清代多浪人的迁徙与分布:新疆历史分析

清代史料载有多浪人的情况始于乾隆二十年(1755)。是年,清军征服准噶尔,占领伊犁。被准噶尔贵族长期拘禁于伊犁的大小和卓,也“迎降献款”,归附清朝政府。而在此时,阿克苏的阿奇木伯克阿不都呈称:“今闻叶尔羌、喀什噶尔将欲兴兵,而包沁、奇卜察克和硕齐等又欲会合,抢掳阿克苏、图、多兰、赛里木人众”,故请求清朝政府“酌量发兵,将我旧伯克、和卓木一并遣来拯救”。[2]因此,清朝政府决定派兵将大和卓波罗泥都送回喀什噶尔,“俾领其旧属”,而让小和卓霍集占继续留下,“抚其在伊犁之众”[3]

阿奇木伯克阿不都在呈文中,将多兰与阿克苏、图(乌什)、赛里木并称,说明“多兰”一词,首先是一个地理名称,即指多兰地区。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多浪人的活动进一步为人们所了解。同年七月,定边将军兆惠奏:

多伦伯克阿尔租等,领回人千户来投,云被霍集占迫胁,今愿归降等语。臣等查多伦回人,向在巴尔楚克以内居住,上年霍集占从库车败逃时,遣阿卜都哈里克传唤,伊等即时迁移,与实被迫胁者不同……因将原任散秩大臣伯克托克托之弟阿卜都赉委为阿奇木,令其照管,暂移阿克苏等处度岁,俟来春酌于屯田处所安插。[4]

对此,参赞大臣舒赫德奏道:

此等回人,以迁徙为常,性习与各城有异,若与阿克苏等回人杂处,恐滋生事端。请乘势即移往哈喇沙尔等空旷之地,课以耕种。[5]

根据兆惠、舒赫德的报告,我们知道多浪人原居住在巴尔楚克地区,是一个经常迁徙的部落,他们的习性与其他各地的维吾尔族居民不同。因此,舒赫德、兆惠建议将其迁往喀喇沙尔。

舒赫德的提议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批准。当年九月,多浪人就开始了向喀喇沙尔的迁徙活动。至十一月,工作基本完成。所以,德文报告说:“由阿克苏送来多伦回众五千余名,除沿途病毙及亲戚留住外,仍有四千四十余人。”[6]这些多浪人分别被安插于“玉古尔、库尔勒、策达雅尔、洋杂尔等四处,令小伯克海里勒、额帕、舒库尔、密喇三、克里达玛特等分管”[7]

根据同一时期舒赫德的报告,迁往喀喇沙尔的多浪人,就是由阿尔租率领归附清朝政府的那一部分多浪人,共一千余户,五千三百余口。其中,“除数百人无食者”“暂于阿克苏留养”[8]外,基本上都迁移到喀喇沙尔所属布古尔和库尔勒,两地分别安插了五百户。(www.daowen.com)

除迁往喀喇沙尔的多浪人外,沿塔里木河流域还有不少多浪人,其人数与布古尔、库尔勒相差无几。所以,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舒赫德在疏奏补授各城伯克及分给官田事宜时说:“又,阿克苏所属有多伦回人四百余户,请设伯克管辖。”[9]又据《回疆志》记载,清朝政府在阿克苏确实设有“哆兰伯克”[10],以管理聚居在这一地区的多浪人。尤其是到道光年间,在张格尔发动叛乱期间,居住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多浪人的活动,更是令人瞩目。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面详加论述。

总之,库尔勒、布古尔以及塔里木河流域地区是清代多浪人的主要聚居区。另外,伊犁、和阗地区也有少量的多浪人。

伊犁的多浪人是由喀喇沙尔迁徙过去的。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以后,将伊犁地区作为军队的主要驻防之地,又设伊犁将军于此,统辖全疆军政事务。为解决粮食问题,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起,清朝政府陆续将南疆各地的维吾尔族居民六千三百余户迁往伊犁地区,种地纳粮。刚刚迁居喀喇沙尔地的多浪人,立足未稳,便有一百五十户作为首批移民与其他地区的维吾尔族居民一起,又迁居伊犁地区。[11]

喀喇沙尔地区的一百五十户多浪人迁居伊犁,这就涉及该地居民交纳粮赋的数量问题。对此,达桑阿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正月奏称:

库尔勒回人五百八十二户,玉古尔回人五百九十四户,每年各交官粮七百石。今拨往伊犁之回人一百四十七户,虽在交粮额内,而阿克苏、和阗已查出多伦回人五十六户,分送二处补额,其户口不甚相远。

按照达桑阿的意见,虽然从库尔勒、布古尔迁走近一百五十户多浪人,按理应减去其应纳粮赋,但因从阿克苏、于阗查出的多浪人,也被迁徙到库尔勒、布古尔,人数相抵,所错不多,两地的居民仍应照数纳粮。对此,乾隆皇帝认为,“拨往伊犁回人,虽以多伦回人抵补,但较之原额,究属不敷,仍令照旧交粮,不无摊派”。所以,“著加恩将库尔勒、玉古尔回人应交粮石,酌减十分之二,以示体恤”[12]。通过库尔勒、布古尔居民纳粮情况的变化,我们可知,在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之前,和阗地区已有多浪人,只是人数不多,且被迁往喀喇沙尔。至于该地之后是否还有没有多浪人,却不得其详。

嘉庆末年,可能是由于人口增加的原因,清朝政府同意“拨喀什噶尔阿克达什闲地四千亩,给道兰回子垦种”[13]。阿克达什,即今阿克塔木,在喀什噶尔河下游地区,当时归喀什噶尔管辖。这也说明,清代喀什噶尔地区也有多浪人,且为数不少。

综上所述,经过清朝政府有组织的迁徙,多浪人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库尔勒、伊犁及喀什噶尔等地区。这个分布格局,同现在多浪人后裔的聚居区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