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匈奴势力衰亡及北匈奴在西域的衰亡

匈奴势力衰亡及北匈奴在西域的衰亡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承制立康为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督,以莎车王康率诸国抗拒匈奴,但并没有阻挡匈奴势力的复辟。此后,汉、匈奴之间开始了新一轮争夺西域的斗争。对于匈奴,东汉政府则采取通使友好的政策。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但削弱了匈奴的力量,而且动摇了单于的统治。但从大的趋势来讲,这一阶段是北匈奴势力在西域走向衰亡的阶段。此后,北匈奴残余势力在西域虽有零星活动,但已属强弓之末。

在谈到东汉统一西域的过程时,史书上将其概括为“三绝三通”。而对于匈奴来说正好相反,是“三通三绝”。总的来说,东汉时期是匈奴对西域统治的衰亡时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淮阳王更始元年(23)西域都护但钦、李崇被杀开始,到永平十六年(73)东汉伐北匈奴、任命陈睦为西域都护止,即东汉“一绝一通”期间。

元始五年(5),外戚王莽毒死汉平帝,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8)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上台后,推行了一套错误的民族政策。他先改“匈奴单于玺”为“新匈奴单于章”,又借口西域戊己校尉陈良、终带叛入匈奴的事件,将呼韩邪十五子都立为单于,以分其势,引起匈奴单于及其各级官员的不满,导致边塞烽火再起。与此同时,王莽贬西域各国王为“侯”,并在诸国间制造矛盾,同样引起西域各国首领的不满,并遭到强烈反抗,西域都护但钦、李崇,将军王骏等相继被杀,匈奴势力卷土重来。建武五年(29),河西大将军窦融承制立康为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督,以莎车王康率诸国抗拒匈奴,但并没有阻挡匈奴势力的复辟。此后,汉、匈奴之间开始了新一轮争夺西域的斗争。

匈奴掠有西域后,对西域诸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承受。所以,在东汉建立以后,诸国“皆遣使求内属,愿请督护”[18]。然而,由于中原地区遭王莽之乱,经济凋敝,人口锐减且局势不稳,东汉政府采取消极政策,以“天下初定,未遑外事”[19]为由,谢绝了西域诸国的请求。对于匈奴,东汉政府则采取通使友好的政策。但是,匈奴单于骄倨,自比冒顿,一面遣使通汉,一面支持卢芳等反汉势力,或与之一起,或独自出兵,不断侵犯汉之边郡。自此,“北边无复宁岁”[20]矣!

建武二十二年(46),匈奴地区“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大半”[21]。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但削弱了匈奴的力量,而且动摇了单于的统治。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发生单于权位之争,南部八部大人共议立呼韩邪的孙子比为单于,导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分。比仍称呼韩邪单于,于五原塞下,表示“愿永为蕃蔽,扞御北虏”[22],归附汉朝。北匈奴害怕汉军与南匈奴联军攻击,遂向西北方转移。明帝永平初年,北匈奴不断侵扰汉朝边境,胁迫西域诸国,共寇河西,焚烧城邑,杀掠人民,致使“河西郡县,城门尽闭”[23]

永平十六年(73),明帝决定“尊武帝故事,击匈奴,通西域”[24],派遣四路大军伐北匈奴。奉车都尉窦固出酒泉塞,至天山击呼衍王,追至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取伊吾卢地(今哈密),派班超、郭恂等出使鄯善、于阗、疏勒,使这些地方相继归属汉朝。第二年,窦固在蒲类海再次击败匈奴,遂入车师。于是,东汉政府以陈睦为西域都护,耿恭为戊校尉,屯车师后王部金蒲(满)城(今吉木萨尔城北);以关宠为己校尉,屯车师前王部柳中城(今鄯善之鲁克沁),重新统一西域。这是东汉时期匈奴统治西域的第一个阶段,即复辟阶段。

东汉时期匈奴统治西域的第二个阶段从建初元年(76)章帝即位后开始,到汉安帝延光二年(123)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再次收复西域为止。这一阶段,双方对西域的统治时断时续,相互交替。但从大的趋势来讲,这一阶段是北匈奴势力在西域走向衰亡的阶段。(www.daowen.com)

永平十八年(75),明帝驾崩。北匈奴乘机破车师,围戊校尉耿恭、己校尉关宠,策动焉耆、龟兹攻没西域都护陈睦。章帝即位后,不愿疲敝中原以经营西域,悉罢戊己校尉及都护各官,派兵接回关宠、耿恭等,并征还在疏勒的班超。西域再次处于匈奴的统治之下。

但是,由于当地人民的挽留,班超并没有应召回到内地,他成为领导西域人民反抗匈奴统治斗争的核心。从建初元年(76)到永元元年(89),班超依靠当地各族群众,始终控制着南道诸国。从永元元年(89)起,东汉政府联合南匈奴,三次出兵,伐北匈奴。特别是在永元三年(91),汉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延塞,围北单于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取得重大胜利。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在。班超也加紧活动,征调疏勒、于阗的军队,平定莎车,击退月氏人的进攻,使龟兹、姑墨、温宿自动归汉。汉朝政府遂以班超为都护,居龟兹,徐干为长史,屯疏勒,再次统一西域。

永元十四年(102),班超返归洛阳,任尚继任都护。他因行事峻刻,独断专行,引起诸国不满。延平元年(106),诸国攻任尚于疏勒,东汉诏西域副校尉梁慬率河西四郡羌、胡骑兵赴救。羌、胡兵不愿远行,引发大规模起义。汉“以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费无已”[25],罢西域都护,迎还伊吾卢、柳中屯田吏士。北匈奴复收诸国,令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26]。鄯善、车师皆愤怒,思乐事汉,但无法与汉朝取得联系。此后十余年,北匈奴胁迫西域诸国,共为边患。元初六年(119),东汉遣长史索班率领千余人屯田伊吾,车师前部王、鄯善王重新归汉。但在第二年,北匈奴便率车师后部王军攻杀索班等,并赶走车师前部王,掠有北道。延光三年(124),东汉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发龟兹等国兵至车师前部,击走北匈奴伊蠡王。第二年又发兵击破车师后部,捕斩其王军就及匈奴持节使者。永建二年(127),班勇再定焉耆,龟兹、疏勒、于阗、莎车等皆归附汉朝,东汉第三次统一西域,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就此瓦解。

此后,北匈奴残余势力在西域虽有零星活动,但已属强弓之末。阳嘉四年(135),北匈奴呼衍王攻车师,汉令敦煌太守救援,汉军不利,车师陷落。永和二年(137),敦煌太守裴岑率郡兵诛杀北匈奴呼衍王于蒲类海。[27]元嘉元年(151),北匈奴呼衍王攻伊吾屯城。东汉遣敦煌太守司马达将兵四千进行救援,追至蒲类海,呼衍王闻而引去。此后,西域再无匈奴踪迹。呼衍王攻伊吾屯城失败逃走,成为北匈奴在西域的最后回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