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称西域。但西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
汉代,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乃至中亚、西亚的一部分,以及东欧和北非的个别地方,是当时汉朝人就地理知识所及对“西方”地区的泛称。狭义的西域则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的地方,以及乌孙游牧之地,即汉朝进行有效管辖的地方。
对于西域这一地理概念,汉朝人有一个逐渐认识、了解的过程。《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说:“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攻匈奴西域王浑邪,王及厥众萌咸相犇。”匈奴浑邪王当时驻牧于今张掖、武威一带。可见汉初,人们把河西走廊地区也包括在西域的范围之内。《汉书·王莽传》援引王莽奏议说:“今西域良愿等复举地为臣妾……请受良愿等所献地为西海郡。”良愿是西羌人的首领,游牧于青海湖周围,王莽所设西海郡就在今青海海晏。所以,在西汉末期,今青海西部也包括在西域的范围之内。因而我们认为,西域在西汉时指汉朝郡县辖区以西的地区,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直到东汉班固撰写《汉书·西域传》,西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才开始固定下来。《汉书·西域传》说:西域“东则接汉,厄以玉关、阳关,西则限以葱岭”。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狭义的西域。
到了唐代,西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亚、西亚地区,乃至北非、东欧部分地区都可以称为广义的西域。狭义的西域则指东起玉门关,西到波斯(今伊朗),北抵阿尔泰山,南至克什米尔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阿尔泰山以西及伊犁河流域西突厥部落游牧区,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阿姆河以南地区,上述地区分别由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管辖。(www.daowen.com)
蒙元时期,随着我国西北疆域的再统一和扩展,除今新疆地区外,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两河下游的咸海地区,阿姆河以南的呼罗珊地区都纳入了西域的地理范围之内。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以清朝乾隆年间西域的地理范围来解释“西域”一词的。《西域图志》对当时西域的地理范围做了说明,“其地在肃州嘉峪关外,东南接肃州,东北直喀尔喀,西接葱岭,北抵俄罗斯,南接番藏”,即指今新疆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我们之所以以清朝乾隆年间西域的地理范围来解释西域,主要理由有三:一是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中国的疆域包括西北疆域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了;二是历史上,我国历朝历代对西域的管辖范围有大有小,但基本上是在今新疆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三是乾隆年间,近代国家观念已经形成,世界各国开始以条约的形式固定自己的国界。清朝政府康熙二十八年(1689)就已经与俄国订立了《尼布楚条约》,划定北部国界。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政权后,中国西北国界得以确定,并为邻国所承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