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规则与成功择业:解读就业心理准备

大学生职业规则与成功择业:解读就业心理准备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意味着我国大学生过剩。

大学生职业规则与成功择业:解读就业心理准备

第三节 就业心理准备

案例 大学生村长与“考公”专业户

1996年7月,苏州大学商学院营销专业高材生小程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放弃考研保送指标和苏州工业园区一新资企业的高薪聘用,毅然决然的回到他的家乡——徐州沛县张庄村担任村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深入农户田头,走南闯北,调研市场,充分利用徽山湖的水资源条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确定了适合当地实际的水产养殖业。1999年底,该村农民实现户均收入8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小刘也是武汉某高校工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材生,但他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从1998年开始到2000年,小刘一直在考公务员,但每次不是初试没考好,就是复试被刷掉。两年来,小刘来回跑了很多地方去参加考试,花费了大几万块钱,而且弄得自己身心俱疲。说起自己当初的打算,小刘有点后悔,但一想到考上公务员就一辈子不用愁了,所以他还想坚持下去。再说,如果现在放弃的话,他也觉得不甘心。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意味着我国大学生过剩。据统计,我国大学毕业生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仅有发达国家的1/8,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很多大学生找工作时只盯着大城市、好单位,甚至数千人竞争一个岗位,边远地区、基层单位虽急需人才却应者寥寥。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需审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树立起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培养起良好的就业心态。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目标才能够逐步实现。

一、转变就业观念

(一)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的误区

由于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当前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面对就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事实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大学生自身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就业观念上,不少大学生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1.就业目标上的短期性

目前一些普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种种弊端,往往导致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把希望寄托于自己难以胜任的工作,结果造成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上下两难的境地;还有一些毕业生把就业目光集中在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上,认为这里工作环境好、薪金高、利于生活,结果造成了经济发达地区人才过剩,经济落后地区缺乏人才的现象;还有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目标,只顾安逸享受,缺乏艰苦创业精神;一些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时只作为暂时落脚之地,一旦有好的用人单位就准备跳槽;还有一些毕业生仍抱着找一份终生职业,捧上“铁饭碗”的想法,目光只看大型企业,不顾自身发展前景,只看薪金多少,不注重能力发挥,只在意工作是否繁重,不知道进取、奉献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大学生在就业目标上存在着短期性的思想。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本无可厚非,但以此为目标,抛弃理想信念和历史责任,忽视以事业为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价值取向上的趋利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金钱观念、功利思想大大增强,毕业生更倾向于以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作为价值取向的标准,就业中缺乏应有的崇高理想和历史责任感,缺乏为国家长远利益做出牺牲的精神,表现出一种“重实惠、轻思想”、“重物质、轻精神”的趋利性特征。如:一些大学生就业时趋向于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回避待遇低、地位低、层次低的工作;在地域选择上,多数大学生向往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不愿到艰苦的地方、行业去工作;有的毕业生在选择职位时不顾自己的专业特长,以“金钱第一”作为其就业的目标,希望到收入颇丰的三资企业或经营性公司去谋职,注重物质生活上的满足与享乐;还有一些毕业生过于看中社会地位,幻想着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把进入地位较高、职业稳定的事业单位作为实现当“领导干部”愿望的跳板。这些高校毕业生都忽视了社会利益和服务意识,过于盲目追求个人利益,导致了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成功就业。

3.就业认识上的片面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高校供给,而是根据自身的客观需求吸收人才。大学生自主就业的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人才市场环境更为宽松、和谐。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年来在大学生思想上形成的“想机关、重国营、轻集体、鄙个体”的职业等级观念得到了有效转变,促使高校毕业生用新的视角来认识就业问题。在职业选择方面,自谋职业也算就业的观点逐渐被毕业生所接受,但有一些大学生对职业认知存在着片面性,什么职业“热”就向往什么职业,什么职业“冷”就回避什么职业;有的大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缺乏科学的、理性的认知方法,对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就业能力不能正确评价;还有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存在较多的主观性,在选择职业时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学生对国家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对社会上影响就业因素的了解甚少,因而在毕业生当中普遍存在着追求专业对口、捧住“铁饭碗”和一次就业定前途的误区,这些都是忽略了社会供给需求平衡,过高地自我评判,职业选择的冷热不均造成的不良现象。

4.就业心理上的矛盾性

一方面,在就业过程中,高校毕业生有远大的理想,但往往不能实现。这主要由于他们接触社会少,工作经验不足,自我意识尚未完善,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使得职业理想往往脱离于客观物质条件。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不能正确的评价,过于自信;一些大学生把不利于就业的因素考虑过多,对就业产生悲观为难的情绪,又过于自卑;一些大学生幻想着毕业后成为老板、大款,往往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从商,不考虑自己是否有从商的资本和能力,只顾追求不切实际的远大理想,不能正视现实;还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想做出一番大事业,抱着一举成名的幻想,寄希望于大中型企业和机关等单位,不愿屈就于平凡的工作,不愿在基层、农村或西部地区工作,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渴望竞争又害怕竞争,缺乏竞争的勇气,遇到多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时,渴望“鱼”和“熊掌”两者兼得,但又顾虑重重,很难抉择,往往错失良机。这些大学生暴露出来的复杂矛盾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就业时的成功率。

(二)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

1.树立正确的择业理想

大学生应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思想结合起来,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的岗位,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背景,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和就业所面临的形势,并根据不断变化了的社会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要确定合理的理想期望值,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一时不能实现岗位目标也要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努力,先就业再择业。

2.树立广义的就业观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特别是普及化时期,接受高等教育将成为相对多数人的权利,接受高等教育也将是很平常的事情,大学生应逐步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只是提高素质的一种手段。对大学生而言,只要具备就业条件,无论是在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作,还是从事个体经营;无论工作地点在农村、城镇,大学生要按市场经济需求实现多元化就业,要树立就业不分贵贱,适应社会需要,靠劳动体现自我价值的新观念,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择业氛围,走由安稳就业到竞争就业,由单一产业就业到三、二、一产业就业,由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到多种所有制单位就业或自己创业,由城市就业到城乡并举就业的路子,实现就业方式的多样化。

3.树立终身就业的观念

大学生不应把工作仅仅看成生计,只考虑其稳定性、城市的优越性、过分关注薪水和短期效应,而应把工作看成是实现自身价值展现自身才能,符合市场要求和促进个人、企业和社会共同进步的事业。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各种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将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必然趋势。社会将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同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破产、裁员、分流等会时有发生,所以大多数人企求的一次就业定终身变得不现实。即使已经就业由于部分大学生有学历没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缺少工作经验等原因,也不能保证不被淘汰。这就要求每个毕业生要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学习发展,要有随时有重新择业上岗的思想准备。

4.树立跨专业的就业观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的专业分得越细越好,专业之间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事实上,大学教育只是一种基础教育的延伸,毕业生所掌握的只是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的内容。因此大学生还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择业领域。大学生应根据个人气质、性格和特长勇于跨专业就业。对于在非本专业有特长,甚至有一些基础和实践的大学毕业生,跨专业就业更容易挖掘其潜力,发挥其特长,也能弥补高校学科培养和市场需求的差距,以降低人力资源浪费,促进扩大就业。从就业角度来说,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关键,至于专业是否对口并不重要。事业的成功并不取决于学的是什么专业,而取决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5.树立自己创业的观念

创业观念是当代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创业观念是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的要求。随着现代职业之间的流动不断增加,职业岗位转换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一份职业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如今,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的就业理念,改变了大学生被动就业的局面,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走向社会,主动解决就业、就业上的一系列难题。应该说,自主创业给最具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之外的“创新之路”。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应将创业观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全过程,应当重视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技能的培养。一要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使他们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二要培养大学生不怕风险、勇于开拓新事物的冒险精神;三要培养创造能力,要敢于冲破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敢于不受权威思想的束缚,不为就业环境所局限,主动地投身于就业市场,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参与竞争,做好创业的各种准备,在创业时机到来时,勇于决断。

二、调适就业心理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常遇挫折

求职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但求职过程又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挫折,最常见的挫折大致有以下几种。

(1)求职被拒。求职被拒是一个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不仅大学毕业生会遇到,研究生也有可能遇到。有的毕业生,精心准备了十几份求职简历,投出后都没有回音,有的毕业生初次面试通过,但复试却不见回音。出师不利,被拒绝后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2)求职被骗。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陷阱或骗术,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受骗上当。

①中介骗局。许多大学毕业生由于在校园招聘会上没能找到合适的单位,就把眼光投向了一些职业中介,然而往往有些职业中介打着介绍职业的幌子行骗。所以大学毕业生在进入职业介绍所和人才市场之前,要弄清他们的背景和诚信度,不可轻信对方的承诺。

②聘会骗局。一些以牟利为目的的机构也试图涉足这个新兴市场。尽管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有明确的规定,但有些招聘单位收了求职者的简历后,当场承诺,事后却迟迟不予答复,有的毕业生在天真地等待中,错过了就业的有利时机。

③合同骗局。当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形成接收意向后,应按规定时间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而有的单位却不能及时签订协议,有的用人单位的合同条款不公平。因此,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该具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既要有恪守合同的责任,也应该有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同时,签订合同时可征询学校老师的意见。

④试用骗局。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一般都要求大学毕业生在到工作岗位后有3~6个月的试用期。然而有一些单位正是钻了这段试用期的空,在求职者上岗后,要么说你不合格,要么就少付工资,或者试用期到期后故意找理由辞退,总之就是让求职者白劳动。因此,毕业生最好是在工作之初就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合同,在法律上确定双方的责任与权利。

⑤宣传骗局。用人单位招聘人才都会对自己进行一番宣传,然而有些企业的宣传中含有很大水分,要么夸大企业的规模,要么给毕业生到公司的工作前景“画饼”,总之以相当美好的前途与待遇相诱,而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以及在就业合同签订前要详细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最好亲自进行考察,不要偏听偏信。

⑥承诺骗局。在招聘会上用人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有时会口头承诺毕业生薪酬、住房等方面的一些要求。但当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些承诺并不能兑现而找领导反映时,得到的往往是蛮横无理的答复。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该附加上当初口头承诺的条款。

⑦职位骗局。大学毕业生求职时除了选择单位外,还要选择符合自己的职位。然而有的单位虽然在招聘时按职位招聘,但在毕业生报到后,却不按照招聘职位安排大学毕业生上岗,使得毕业生学非所用。有的甚至安排大学毕业生做一些劳动强度相当大的体力工作。因此,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询问有关情况,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www.daowen.com)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途径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既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求职就业。心理调适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突时,能够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就业目标,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大学生的心理调适主要是指自我心理调适。所谓自我心理调适,就是自己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困扰。大学生学习自我心理调适,能够帮助自己在就业遇到困难、挫折和心理冲突时,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化解困境,排除困扰,改善心境,寻找最佳途径实现自己就业的理想和目标,不至于因受挫而使情绪一落千丈或丧失信心。因此,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心理调适的积极作用,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增强承受挫折、化解冲突和矛盾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促使心理健康,顺利就业。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一般有以下四方面途径。

1.永远充满自信

“知人为聪,知己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难。”大学生应该对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把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充满自信。在平时就应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改变那些不适应发展的不良的人格品质,培养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开拓创新等品质,树立自信心。在求职遇到挫折困境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被暂时困难所吓倒,正视现实,放眼未来,要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对自己抱有合理而坚定的信心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同时要适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理。对求职的期望不要太高,保持实事求是,知足常乐的心理。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大学生,更应该怀着一腔热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奉献青春。

2.正视社会现实

人是社会之人,是现实之人。正视社会现实是大学生就业必备的健康心态之一。积极的心态是正视社会,适应社会;消极的心态是脱离社会,逃避社会。目前总的趋势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而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就业政策的深化,随着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配套,社会将尽可能为大学生求职就业提供较好的环境,职业选择的机会将大大增加,这必定为大学生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广阔的天地,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成才。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目前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供需形势不平衡,教育结构不合理,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满意。另外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正之风还有可乘之机。用人单位自主权扩大以后,对大学生要求更加严格,所以,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更新就业观念,面对人才市场,必须勇于竞争,以便被社会承认和接受。

3.培养独立意识

社会并不把大学生当作学生或未成熟的青年看待,社会要求大学生对自己行为负完全的责任,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纷繁琐碎的日常小事开始,训练独立处理问题,发展各种基本生活技能的能力,摆脱家庭的关怀呵护,学会自立。其次,要注重培养独立处理学习、生活、应付工作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不是在等待老师安排和指导下去做,要学会顺应环境,改变环境。第三,要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走向独立。思想上意识到大学生要走自己的路,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寻求自己的奋斗目标,独立处理面对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而心理上的独立,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有自信心,无论成功与否,身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坦诚地对待自己,都相信自己的能力,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保持乐观进取,积极健康的心态。

4.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干扰和障碍,致使动机不可能实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试金石,心理健康的人,勇于向挫折挑战,百折不挠;心理不健康的人,知难而退,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积极进取的态度,遇到挫折,不要消极退缩,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要求太高;是主观条件不具备,还是客观条件太苛刻,经过认真分析,才能心中有数,调整好心态。有的同学一次落聘就灰心丧气,一跟不振,落聘虽失去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但并不等于就业无望,事业无成。因此,遇到挫折,要敢于向挫折挑战,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因为通向成功的道路不会是平坦的,只有坚强不屈,顽强拼搏,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而那些一遇挫折就偃旗息鼓的人,只能半途而废,永远不可能成功。对待挫折不是被动适应和一时忍耐,而是要放弃等待机遇,克服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挫折心理,藐视困难,增强信心,修订目标,客观分析,积极进取,创造新的生活。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方法

大学生要控制自己的心境,自觉地调整内在的不平衡心理,增强心理素质,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就需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心理调适。下面介绍儿种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使用。

1.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法主要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同各种不良情绪进行斗争,坚信未来是美好的,因为失败、挫折已经成为过去,要勇敢地面对下一次,尽可能地把不可以预料的事当成预料之中的,即使遇到意外事件出现或就业受挫,也要鼓励自己不要惊慌失措,冲动,急躁,而是开动脑筋,冷静思考,寻找对策。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相信自己的实力,通过自我激励,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

2.注意转移法

注意转移法即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情绪上。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可以来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寻找一个新颖的刺激,激活新的兴奋中心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兴奋中心,使不良情绪逐渐消失,如:听听音乐,参加体育运动,进行自我娱乐,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参加有兴趣的活动等等,使自己没有时间沉浸在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中,以求得心理平稳。

3.适度宣泄法

当遇到各种矛盾冲突,引起不良情绪时,应尽早进行调整或适度宣泄,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宣泄的较好方法是向你的挚友、师长倾诉你的忧愁、苦闷,使不良情绪得到疏导。在倾诉烦恼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也可通过打球,爬山等运动量较大的活动,消除压抑心理,恢复心理平衡,但应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宣泄应是无破坏性的。

4.自我慰藉法

自我慰藉法又称自我安慰法,关键是自我忍耐。在就业中大学生常常会遇到挫折,当经过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以缓解动机的矛盾冲突,解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这样有助于保持心理稳定。在因挫折而情绪困扰时,可用“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等话语来做自我安慰,以解脱烦恼。

5.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困扰是由于不正确的认知即非理性信念所造成的,因此,通过认知纠正,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人们的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大学生就业不顺利就怨天尤人,认为“人才市场提供的岗位太少”,“用人单位要求太高”等,其原因就在于他只从客观上找原因,认为“大学生就业应当是顺利的”,“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岗位”等等。正是由于这些不正确的认知信念,造成了他的不良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恰恰来自于他自己,所以,如果能改变这些不合理的观念,调整认知结构,不良情绪就能得到克服。

大学生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时要把握三点:第一,要认识到不良情绪不是源于外界,而是由于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所造成的;第二,情绪困扰得不到缓解是因为自己仍保持过去的非理性信念;第三,只有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才能消除情绪困扰。

6.松弛练习法

松弛练习法也称为放松练习,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躯体上放松的方法。放松训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心理冲突、失眠、血压升高、头痛等症状,且见效迅速。大学生在就业中如遇到类似的心理反应,可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自我调适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环境调节法、自我静思法、广交朋友法、幽默疗法等。这些都是应变的一些方法,但最主要的是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就业要充满信心,要注意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乐观豁达的态度,不要惧怕困难、挫折,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

【本章要点】

1.大学生就业市场按其外在表现形式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形市场是指有固定的场所、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特定的参加对象等;无形市场主要指毕业生联系工作不受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依据个人意愿,自行选择,其外在表现是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没有固定的场所,它是无形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

2.大学生搜集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有:政府、社会就业机构发布的就业需求信息;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发布的招聘信息;各种类型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多种社会关系;实习、社会实践、社交等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关系;计算机网络等。

3.大学生应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主要内容包括:树立正确的择业理想;树立广义的就业观念;树立终身就业的观念;树立跨专业的就业观;树立自己创业的观念。

4.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方法有:自我激励法;注意转移法;适度宣泄法;自我慰藉法;合理情绪疗法;松弛练习法等。

【思考讨论】

1.对于即将走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来说,就业环境中的哪些方面是他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2.搜集就业信息与查找学习资料在方式方法以及途径上有何异同?

3.谈谈自己的就业观以及说明一下在哪些方面需要进行适当转变?

【模拟演练】

1.结合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试着搜集、筛选和分析相关的就业信息。

2.当自己心情不佳时,试着用就业心理调适方法进行情绪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