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不仅国家实力大增,而且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比如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这些人成就了赵国的崛起,使得赵国成为唯一能够和秦国相抗衡的国家。
赵国虽然改革后实力大增,但秦国正如日中天,经常攻伐其他诸侯国。当时,赵国得到一件精美绝伦的玉璧,叫作和氏璧,据说是无价之宝。秦昭王知道这件事之后,就让使者到赵国说:“你们赵国得了这件宝贝,可喜可贺啊,本王一向喜欢美玉,准备用15座城池来跟赵国换和氏璧,你们赶紧把和氏璧送过来吧。”
赵国当然知道秦昭王的意思,但碍于秦国的势力,又不能拒绝,于是硬着头皮派人带和氏璧去了秦国。这个去送和氏璧的人就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蔺相如以一人之力保住了和氏璧,而且还在秦王羞辱赵王的时候大胆反击,表现出了有勇有谋的一面。在与廉颇有矛盾时,蔺相如又表现出了自己以国家为重的谦恭有礼的个人修养。后来,廉颇被蔺相如折服,负荆请罪,表现出了他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将相和”千百年来始终为人们所称道。
完璧归赵。
赵国的大将田单和赵奢曾经有过这样一场争论:士兵的数量与国家的强大有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田单认为,士兵数量多并不意味着强大,甚至不能说是件好事,因为士兵数量一多,军费就会增长,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农业,造成粮食供应困难,如果在士兵数量上不加节制,甚至会自己把自己耗死。他还说古代那些圣贤帝王的兵力也不过就是三万,却能够让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可见士兵数量的多少并不是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准。(www.daowen.com)
负荆请罪。
而赵奢却认为必须具有十万、二十万兵力才足够“服天下”。在赵奢看来,田单有这样的观点,说明他不仅不通晓用兵之道,而且也没有看清当今的军事形势。赵奢指出,不能拿古时的战例来做对比得出结论,要结合现实。在当今的局势下,三万士兵连大的城池都围不起来。想凭借三万名精英来横扫天下,无异于白日做梦。经过辩论之后,田单最后输得心服口服。
有了“将相和”,又有了名将之间这种推心置腹虚心接受的军事辩论,赵国何愁不强大呢?在赵国强盛时期,正是这些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名臣猛将们支撑着赵国的发展。但赵悼襄王继位之后,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逼走廉颇,导致军队失去了主心骨和顶梁柱,然后他把在北方守边疆的李牧拉回来代替廉颇抵御秦国。这导致善于对付匈奴的李牧在防御秦国的主将位置上不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只能被动防守,英雄没有用武之处。这样的赵国,不走下坡路才奇怪。
总的来说,赵国在经历赵武灵王改革之后,成为诸侯之中唯一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国家,但是赵武灵王死后,赵国的发展也遭遇了瓶颈,没有能够延续赵武灵王时期的发展势头,在与秦国的争斗中落了下风,最终一蹶不振,实在是令人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