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实施的是宗法封建制,也就是周天子把天下分封给各个诸侯国,诸侯国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再分封卿、大夫。这些卿和大夫在诸侯国内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军事力量,他们通过贵族宗族的组织方式来统治自己的封地。
春秋时期之所以群雄并起、争霸不断,就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越来越多。诸侯国一多,就难免会有争端,然后彼此拉帮结派搞联盟,冲突进一步升级。若有诸侯称霸,就能消停一阵子,之后周而复始。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春秋晚期,那些分封的卿和大夫越来越多,然而土地是有限的,于是他们彼此之间也开始争斗起来,在诸侯国内部形成了一些大的家族,有些大家族势力庞大到连诸侯国的国君都管不住了。曾经的中原霸主晋国,就在公元前5世纪末期遭遇了这样的困局。
在当时的晋国,从晋献公时期就不再分封国君的儿孙为贵族,因此国内分封的贵族都是公卿大夫这样的异姓家族,久而久之,晋王室的力量渐渐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家族没有力量制约,国内形成了六家大夫家族分割掌权的局面,分别是中行、范、赵、魏、韩、智伯六卿。这些家族依仗自己的势力,彼此打压吞并,而且不把晋王室放在眼里,甚至发生过这些贵族联合起来赶走晋出公、另立晋哀公的荒唐事。最后到公元前403年的时候,这六大家族经过内斗,只剩下赵、韩、魏三家。
智伯确实很有能力,他灭掉了范、中行二氏,赶走了晋出公,拥立晋哀公,大权独揽;对外讨伐齐国和郑国,战功赫赫。晋国此时只剩下智伯、赵、魏、韩四卿,于是,智伯便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便对三家大夫说:“为了使晋国再次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魏、韩不敢反对,只有赵家坚决不答应。智伯雷霆大怒,立即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赵家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赵家坚决守城,不肯交战。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的箭黑压压地射下来,不能向前半步。
有一天,智伯看到晋阳城东北有条晋水,便命令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此时正是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命令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大水直冲晋阳。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
智伯约韩、魏两家一起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原来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魏两家心里暗暗吃惊。因为两家的封邑旁边各有一条河,说不定哪天他们两家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www.daowen.com)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赵家非常着急,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我看韩、魏两家不是心甘情愿地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我有办法了。”当天晚上,张孟谈约韩、魏两家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欣然同意。
第二天夜里,智伯瑶正在睡觉,猛然听见一阵杀喊声。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智伯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赵、韩、魏灭了智家,瓜分了他的土地。
因为赵、韩、魏的势力过于强大,当时本就受制于诸侯的周天子威烈王正式承认了这三家的诸侯地位。这件事在周朝之前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理说,能够被分封为诸侯的,只能是周王室的后代和公卿,而韩、赵、魏三家属于诸侯国晋国下边的公卿,结果竟然被封为诸侯,可以与晋国平起平坐。后世史学家这样评价这件事: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公元前376年,韩哀侯、赵敬侯、魏武侯联合灭了晋国,瓜分了晋国的全部土地,把晋当时的国君静公废为百姓,晋国完全被韩、赵、魏三个国家所取代。
这件事就更恶劣了,在此之前,诸侯国之间打归打,但是大家都竭力遵循着一个原则,就是不灭国。但凡诸侯争斗,都会以“周天子命令我教训你”为理由来攻打对方,打败之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标,就会退兵,以表示这是周王朝内部的事务,大家打架归打架,打完了还是周天子的属国。而“三家分晋”则是彻底的灭国,韩、赵、魏三国彻底灭掉了晋王室,让曾经的霸主晋国彻底从地图上消失了,这就是另一个性质了。
所以,“三家分晋”不仅是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中原大地正式由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霸权政治宣告结束,群雄并起的春秋争霸之战进一步升级为群雄乱战,周王朝彻底失控了。
智伯约韩、魏两家一起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