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鲁国的历史记载与《中国通史(第2卷):少年简读版》相关

鲁国的历史记载与《中国通史(第2卷):少年简读版》相关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周代之前,基本上没有系统、完整的史书留存,因此关于夏商的许多资料,都出自后世史书的记载。因为当时的鲁国基本上完整继承了周朝的礼乐文化和大量历史文献,左丘明作为鲁太史,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尽情阅览,积累学养,这为他日后著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子编纂的《春秋》一书,主要是记录鲁国的国史。尤其是《左传》,不但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史实,而且引证了许多古代史实,并加以阐述分析。

鲁国的历史记载与《中国通史(第2卷):少年简读版》相关

我们知道,孔子孟子都出自春秋时期的鲁国,他们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于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那么,为什么鲁国这么厉害呢?因为鲁国当初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的封国,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因此,鲁国与周王室之间的联系相对其他诸侯国而言要紧密得多,基本上比较完整地继承了周的体制。在当时就有“周礼尽在鲁”的说法。

因此,相对于其他诸侯国,鲁国也更重视文化方面的发展,这是孔子、孟子等学者成长的大环境。

在周代之前,基本上没有系统、完整的史书留存,因此关于夏商的许多资料,都出自后世史书的记载。夏商时期文字资料的记录非常不便,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既没有纸,竹简也没有兴起,许多需要记载的东西都是用甲骨文写在龟壳和兽骨上,这大大限制了文字信息的储存和传播。

到了春秋后期,大篆等文字的普及以及竹简、木简等文字载体的出现直接推动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因此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时,鲁国的太史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深得世人尊敬和爱戴。大名鼎鼎的孔子据说就是左丘明的忠实“粉丝”,视其为君子,曾说过“与其同耻”的话,意思就是自己的好恶要向左丘明看齐,足见对他的尊重和欣赏。

因为当时的鲁国基本上完整继承了周朝的礼乐文化和大量历史文献,左丘明作为鲁太史,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尽情阅览,积累学养,这为他日后著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左丘明还曾与孔子一起做过周朝的访问学者,坐同一辆马车来到周王室,在周太史处查阅档案,进一步了解诸国史事、掌故。这期间,他与孔子成为好朋友。左丘明不仅熟悉诸国史事、掌故,而且能理解孔子的学说、思想和主张。

孔子编纂的《春秋》一书,主要是记录鲁国的国史。由于孔子的语言极为简练概括,每个句子饱含深意,堪称“微言大义”,因此左丘明就有了解读《春秋》的想法,于是便有了《左传》一书。《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既是一本史学名著,也是一本文学名著。《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东周前254年间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掌故,有着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同时也是一部文学造诣极高的散文著作。

左丘明解读《春秋》,并非是简单的注释、训解,而是结合春秋时期史事的叙述,来阐述孔子的《春秋》之道。左丘明在《左传》中面对纷纭史实敢于秉笔直书,不夹杂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所记载的事件与人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还原度。全书真实记载了周王与诸侯、诸侯之间以及诸侯国内部的明争暗斗,牵扯到的人物无论是崇高还是卑贱,都做到如实记录,体现了对仁、义、礼、德等道德规范的肯定,也反映出左丘明作为史学家的目光与胆识,进一步提升了《左传》在历史上的地位。(www.daowen.com)

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左传》充分体现了有积极意义的史书编纂思想和撰写原则,从而开创了我国古代史书编纂的优良传统。后世的《史记》等史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左传》的影响。

此外,孔子的弟子子夏,以及子夏的弟子公羊高也分别针对孔子的《春秋》著述注解,分别是《谷梁传》和《公羊传》,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这三本史书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也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左传》,不但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史实,而且引证了许多古代史实,并加以阐述分析。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人们不仅可以从中读到历史,而且可以学习历史,从中汲取到更多的营养。

读史学成语

一心一意:意为只有一个心眼,没有别的考虑。借以形容做事专心一意,一门心思地只做一件事。

例句:他多年来钻研甲骨文,一心一意,颇有创建。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显赫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极其有名。

例句: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