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常常会在这一天祭拜祖先,表达缅怀之情。不过,在唐代以前,清明只是纯粹的节气,缅怀祭拜祖先的则是另一个节日:寒食节。因为这两个节日距离很近,唐代之后,就渐渐合二为一了。白居易有一句诗:“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描述的就是寒食和清明的融合。
那么,为什么在寒食节要缅怀祭拜故去的祖先?这个习俗要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晋国。据说,晋文公为了纪念他的忠臣介子推,特意规定在清明之前的那一天,不许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那么,为什么要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纪念这个叫作介子推的人呢?这要从晋文公当上国君之前的流亡经历说起。
晋国首任国君唐叔虞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到了晋献公时期,晋国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此后晋国击败戎狄,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国力空前强大,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足见其威势。
不过,按照古代王朝的发展规律,国力强大之后,就会面临王位继承的危机,晋献公依然没有逃过这条铁律。晋献公原本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申生、重耳、夷吾。申生是晋献公第一个夫人生的,被立为太子。后来,晋献公攻灭骊戎之后,又娶了骊戎国的公主骊姬和她的妹妹。据说,骊姬不是普通女子,她的美可比妲己、褒姒。晋献公十分宠爱这个骊姬,甚至废掉太子申生母亲齐姜的夫人地位,重新立骊姬为夫人。后来,骊姬与妹妹分别又生下了奚齐和卓子,骊姬仗着自己得宠,想要让自己生的儿子奚齐当太子,为此甚至阴谋害死了太子申生。
晋献公的另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眼看形势不妙,立刻分别带着亲信手下出逃了,夷吾逃到了梁国,重耳与舅舅狐偃、赵衰、介子推、胥臣等人一起流亡到了翟国。四年后,晋献公去世,骊姬得偿所愿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坐上了王位。然而晋献公尸骨未寒,一直支持太子申生的晋国卿大夫里克、邳郑父等人就开始发难,他们先后刺杀了奚齐和继任者卓子,又杀掉骊姬,然后去翟国迎回了夷吾,于公元前650年即位,史称晋惠公。
虽然亲兄弟夷吾当上了国君,但这对于重耳来说,却未必是个好消息。晋惠公即位后不久,就开始清洗身边的功臣,先后杀死了邳郑父与七舆大夫,甚至连自己的亲哥哥重耳,晋惠公也并不放心,始终担心重耳威胁自己的王位。公元前643年,晋惠公终于忍不住派人追杀重耳,在翟国住了十二年的重耳无奈之下,带领随从离开翟国,又一次踏上了流亡之路。(www.daowen.com)
重耳一行先是来到了卫国,卫文公看他落魄,并没有招待他们,一行人饥寒交迫,只好去找野菜充饥,可是野菜实在是难以下咽。这时重耳的下属介子推,就将他大腿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重耳喝了之后才知道是介子推的肉煮成的汤,非常感动,便对介子推说:“今后我若当上了国君,必定会重重赏赐你。”后来,重耳当上国君之后成为晋文公,赏赐了当年跟随他流浪的属下,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事后晋文公想起来的时候,介子推已经带着母亲隐居到绵山去了。晋文公一心想要当面向介子推表达自己的歉意,竟然放火烧山,留下一个方向的道路逼介子推下山。结果介子推和母亲被活活烧死。晋文公追悔莫及,下令全国在这一天不准点灯、煮饭,只能吃冷的食物,由此便有了寒食节。后来又经过上千年的变化,唐代之后,寒食节被清明节所代替。
重耳喝了之后才知道是介子推的肉煮成的汤,非常感动,便对介子推说:“今后我若当上了国君,必定会重重赏赐你。”
这都是后话,重耳一行流亡期间,先后经过了狄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这八个国家。对于这位周朝姬姓皇族远亲、晋国公子,当时的大多数国家对重耳一行还是很客气的,最低限度都是好吃好喝的招待,好一点的还给他准备丰厚的礼品,齐国的齐桓公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后来的秦穆公也曾把同宗的5个女子嫁给重耳。从这一点上来看,当时作为霸主的齐桓公和后来成为霸主的秦穆公,在识人上都有着独到的眼光,而那些认为重耳不是“潜力股”而怠慢他的国家,比如卫国、曹国和郑国,后来都越混越惨。
重耳流亡时还到过当时另一个强国楚国,楚成王同样也非常重视重耳,甚至以招待诸侯国君的礼节来招待重耳。受宠若惊的重耳被问及将来如何报答楚成王,他说:“如果将来我回到晋国成为一国之君,而楚晋两国不得不兵戎相见,我必定会在战场上退避三舍,以报答楚国今天的厚待。”没想到多年之后,楚晋两国真的在战场上相遇了,而此时已经是晋文公的重耳也信守诺言,率领军队“退避三舍”,主动退让九十里,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被后世传为佳话,这也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
重耳贵为晋国的公子,却在外流亡了十几年,辗转八个国家,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屈辱。在史书记载的春秋诸国人物之中,重耳可以说是最命运多舛的一个了。不过,流亡期间,他始终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和底线,把狐偃、赵衰、介子推、胥臣等有才之士紧紧团结在自己身边,终于在62岁那年回到故乡晋国,成为一国之君,也算给这场颠沛流离的经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