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楚国丧失霸主地位的研究成果

楚国丧失霸主地位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共王在继位后到亲政前,楚国实际上由令尹子重掌握实权。然后,楚晋双方争夺属国的活动频繁而激烈,楚国由楚庄王后期的独霸跌落为楚晋并霸。由此可见,楚共王继位初期,子重掌权,楚国霸势转衰,楚国由独霸跌落为一段时间内与晋国轮流称霸。宋西门之盟尽管一时得到了贯彻执行,但晋、楚双方只是暂时地缓解了激烈争夺,并未带来真正的和平。

楚国丧失霸主地位的研究成果

楚共王在继位后到亲政前,楚国实际上由令尹子重掌握实权。由于楚庄王的余威还在,因而楚国在楚庄王去世后第二年还发起了“蜀之盟”,从形式上完成了楚庄王的称霸行为。然后,楚晋双方争夺属国的活动频繁而激烈,楚国由楚庄王后期的独霸跌落为楚晋并霸。公元前575年,楚晋双方为伐郑与救郑发生鄢陵之战,楚国失败,原中原楚国全部附属国倒向晋国,楚国继续跌落为一般大国。

1.楚国由独霸跌落为楚晋并霸

由于楚共王前期楚国真正掌握实权的是楚庄王弟弟、楚共王叔叔——令尹子重。尽管不知楚共王何时掌握实权,但楚共王十八岁以前亲政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严格说来,楚国由独霸跌落为楚晋并霸其实与楚共王没大多关系。但由于他是楚王,因而责任最终还是算在他的头上。楚晋并霸表现为楚国、晋国一段时间内轮流称霸和楚晋弭兵。

(1)楚晋轮流称霸

晋楚并霸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楚晋一段时间内此消彼长地轮流称霸。先是蜀之盟,楚为霸主;后是虫牢之盟和马陵之盟,晋国称霸;最后晋楚实力都有所下降,在重点争夺郑国的过程中形成并霸局势。

公元前589年冬,楚国为救齐国,令尹子重率军讨伐鲁国,先攻打卫国,后又从蜀(鲁地,今山东泰安东南)攻鲁,兵抵阳桥。鲁国只得向楚求和,把执斫(木工)、执针(缝工)、织(织工)各百人送给楚国,以公子公衡为质。接着,子重与鲁、蔡、许等国国君及秦、宋、陈、卫、郑、齐等国大夫会盟于蜀。晋在楚北上伐卫、鲁及会盟各国中始终不敢出兵对抗。蜀之盟,规模大,与国多,连当时大国齐、秦都参与会盟,是春秋时期一次著名的盟会。此事虽发生在楚庄王卒后二年,但此盟实际上是楚庄王霸业的继续,是从形式上完成楚庄王称霸的行为。

蜀之盟后第二年春,晋国为了教训郑国附楚,会合宋、鲁、卫、曹等国军队伐郑。郑军击败了晋等国联军,又举兵伐许,抢占了许国的田地。公元前587年,郑又派兵侵许。晋国为了救许而攻郑。楚国毫不示弱,也立即派子反率军救郑。公元前586年,许灵公去楚国告郑,郑悼公亦至楚争讼。郑国理曲不胜,楚囚禁郑臣皇戌与子国。郑悼公不服,回国后就遣公子偃赴晋背楚亲晋。同年冬,晋又会齐、鲁、宋、卫、曹、邾、杞之君与郑悼公盟于虫牢。郑背楚附晋及诸侯与晋盟于虫牢表明楚国在与晋国争霸中处于劣势。

公元前585年,楚国不甘心轻易失去郑国,令尹子重举兵伐郑。晋中军帅栾书即率六军救郑,与楚军遇于绕角。楚见敌众,主动撤退,晋军遂攻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两县之军救蔡。栾书就撤军了。次年,子重又伐郑,晋亦又会齐、宋、卫、鲁、曹、莒、邾、杞之君救郑。郑共仲、侯羽趁势众围攻楚军,俘获了楚郧公钟仪,把他献给了晋国。晋与各国盟于马陵而还。公元前583年,晋栾书又领军伐蔡,接着犯楚,俘获楚大夫申骊;攻沈,俘沈国国君揖初。这样,原从楚之中原诸国全部成为晋国附属国,晋国成为当时霸主,楚国霸势衰退。

与此同时,晋重新经营东方,拉拢齐国。公元前583年,晋景公遣韩穿赴鲁,命归汶阳之田给齐。晋景公这种出尔反尔、牺牲鲁国利益去取悦于齐国的行为引起中原各国的不满。楚国抓住时机,立刻与晋争夺郑国。公元前582年,楚以重赂求郑,郑成公与楚公子成会于邓。同年秋,郑成公害怕晋攻伐,又亲往朝晋。晋以其贰于楚,把郑成公抓起来,又命栾书领兵伐郑。楚令尹子重也立即举兵伐陈以救郑。冬,子重又自陈伐莒,楚军进展顺利。公元前581年,郑人立新君,向晋表示不会因郑成公被拘留而屈服。晋遂会齐、宋、卫、曹伐郑,郑赂晋请和,晋释郑成公回国。

由此可见,楚共王继位初期,子重掌权,楚国霸势转衰,楚国由独霸跌落为一段时间内与晋国轮流称霸。

(2)晋楚弭兵

晋楚并霸的第二个表现就是晋楚弭兵。晋、楚一方面进行激烈的争夺,另一方面由于双方实力下降,已开始进行和平努力。

从晋国来说,与楚争夺,虽有时稍占优势,但自从公元前583年,晋命鲁归汶阳之田与齐引起中小国家的不满,使其他国家“贰于晋”;公元前582年郑成公主动去朝晋时,晋又横蛮地短暂拘留他;公元前581年鲁成公朝晋,晋疑其亲楚,不让他回国,第二年鲁成公被迫接受盟约后才准其回国。这些事都不得人心,许多诸侯对晋有二心。秦与白狄也乘机伐晋。公元前580年,晋景公卒,子晋厉公立。为稳定局势,争取与秦和好,晋厉公先至,秦桓公不肯涉河,止于王城。两国夹河而盟。秦大夫盟晋君于河东,晋大夫盟秦君于河西。秦桓公回去后就背盟,与白狄谋划伐晋。所以,晋与楚争霸已力不从心,开始转向与楚弭兵。

从楚国来说,楚共王年幼执政,原中原属国纷纷倒向晋一边。子重等人虽竭力维持,但往往处于被动,因此也转向与晋弭兵。

公元前583年晋景公视察军府,面见楚俘钟仪,范文子建议释放钟仪归楚,让钟仪促成晋、楚之好。晋景公同意,以较重的礼节对待钟仪。同年冬,楚共王也及时遣公子辰赴晋以修好。公元前581年春,晋景公又派大夫籴茷聘楚,以回报公子辰赴晋。

公元前580年,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谋求休战就主动出来促成晋、楚结盟。华元本人与晋正卿栾书、楚令尹子重皆有私交,就先后奔赴楚、晋,力促晋、楚停战。经过华元的努力,公元前579年五月,晋大夫士燮与楚公子罢、许偃达成协议,盟于宋都城西门之外,史称“宋西门之盟”,也称“华元弭兵”。同年秋,晋遣郤至聘楚。冬,楚也遣公子罢聘晋,相互承认盟约。十二月,晋厉公和楚公子罢盟于赤棘。宋西门之盟一时得到了贯彻执行。(www.daowen.com)

2.楚国丢掉霸主之位

此后,楚共王亲政。但由于年轻,缺少各种历练尤其是军事征伐的历练而经验不足,导致楚国继续跌落,最终楚晋鄢陵之战楚国失败,地位降为一般大国,丢掉霸主之位。

(1)楚晋鄢陵之战楚国失败

楚国丢掉霸主之位的第一个表现就是鄢陵之战楚国战败。宋西门之盟尽管一时得到了贯彻执行,但晋、楚双方只是暂时地缓解了激烈争夺,并未带来真正的和平。晋利用宋西门之盟对付白狄和秦国,楚国遵守盟约未进行援助秦国,错失机会。晋国打败秦国,解除后顾之忧后便再次和楚国争夺郑、宋。

公元前575年春,楚共王在武城遣公子成赴郑,以汝阴之田求和,郑即叛晋,郑子驷与楚共王在武城结盟。同年夏,郑子罕领兵攻宋,晋国出动四军攻郑,同时派人前往卫、齐、鲁乞师参加作战。

郑国闻讯即向楚告急。楚共王出兵救郑,以司马子反、令尹子重、右尹子革统领三军,并会同蛮军以救郑。六月,楚晋两国军队遇于鄢陵。

甲午日晨,楚军逼近晋军营垒布阵,晋厉公采纳郤至意见,统军迎战。两军对阵,楚共王登上巢车遥望晋军,并让从晋国逃奔来的太宰伯州犁解释晋军行为。晋厉公则让从楚国逃奔而去的苗贲皇立其侧。苗贲皇给晋厉公献策:“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晋厉公采纳这一建议,先攻楚之左、右军,后攻中军。战斗刚开始,晋将吕錡射中阵前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召来养由基,养由基一箭射死吕錡。楚共王不顾眼睛中箭疼痛,仍坚持指挥作战。战斗从晨至暮,楚军略受挫,但胜负未定。楚共王决定明天再战。子反命令明日鸡鸣时吃饭,整装待命,投入战斗。晋苗贲皇故意放松对楚俘的看守,让他们逃回楚营,报告晋军备战情况。楚共王听到晋军已有准备后,立即召见子反讨论对策。子反仆人阳谷见子反很累,就给酒子反喝。子反当晚醉酒,不能应召入见。楚共王听说了,预感不妙,当夜立即逃跑。楚军见楚共王逃跑,也跟着逃跑了,楚国失败。楚军退至瑕地时,子反为子重所逼,畏罪自杀。

(2)楚国失宋国和郑国

楚国丢掉霸主之位的第二个表现就是争夺宋国和郑国失败。公元前573年,栾书、中行偃杀晋厉公,立晋悼公。晋悼公是一位年青有为的君主。他采取一系列措施缓解社会矛盾,政局迅速稳定,然后与楚国争霸。晋悼公与楚争霸,首先争宋。公元前573年夏,郑乘晋悼公初立之机联合楚军攻宋,攻占彭城,使奔楚的宋鱼石等五大夫居此,并以三百乘兵力帮助戍守。同年秋,宋军围城,力图夺回。同年冬,楚共王再度伐宋,以救彭城。宋华元赴晋告急求援。晋悼公统军救宋,楚军撤退。公元前572年,晋与宋、鲁、卫、曹、莒、邾、滕、薛等国联军攻打彭城,宋五大夫投降,晋国把他们安置在瓠丘。齐国未参加联军,晋即进行讨伐,齐被迫以太子先为质于晋。同年夏,晋韩厥、中行偃又率齐、鲁、卫、曹、邾、杞等国军队打败郑国,然后乘胜南下进攻楚国的焦、夷和楚的盟国陈。秋,楚子革救郑,并攻打宋之吕、留二邑。郑大夫子然亦攻宋,取宋地犬丘。次年,楚共王为争彭城,命郑攻宋,但郑一国作战,无结果。至此,楚联郑两次攻宋均未夺回彭城。晋悼公初立,即大会各国援宋夺取彭城,又迫使齐服,可见晋国势复振,楚国则转向被动。

晋争宋问题解决后,立即把矛头对准郑国。郑一直亲楚,但楚失彭城,宋五大夫投楚又被迫降晋,故郑国内部对楚、晋政策发生动摇。公元前571年七月郑成公卒,其子郑僖公立。晋乘机攻郑,郑诸大夫欲从晋,执政大臣子驷奉郑成公言,未同意。这年,晋两次会宋、鲁、卫、曹、邾、齐、滕、薛、小邾等国,决定在虎牢筑城以逼郑,郑于是害怕而背楚事晋。

公元前570年夏,晋以郑服,想进一步与吴修好,孤立楚国,晋悼公于是会周单公及诸侯于鸡泽。晋悼公还派荀会迎吴王寿梦于淮上,但吴王寿梦没去。公元前568年夏,吴王寿梦派大夫寿越赴晋,解释不会鸡泽之故,并请修好。秋,晋及其盟国与吴王寿梦会于戚。在这种情况下,楚之属国陈以不堪楚令尹子辛求索过度为由,主动请服晋。楚国一直对陈用兵不止。公元前568年,当楚出兵质问陈之叛楚原因,陈人回答说:“由令尹子辛实侵欲焉。”楚共王立即杀了子辛。陈不理会,仍参与晋等国与吴国的戚之盟。晋命诸侯戍陈。这样,楚失郑、陈。

晋卿范宣子已意识到楚国绝不会轻易失陈,权衡得失,主张放弃陈国,以免鞭长莫及,成为包袱。当年冬,楚子囊即不顾诸侯戍陈,率军攻陈。公元前566年,子囊又领兵攻陈围陈,晋悼公虽又会宋、鲁、陈、卫、曹、莒、邾等国国君谋救之,然陈人害怕,陈执政大夫庆虎、庆寅为使陈哀公从盟会中逃脱,就让陈公子黄被楚所执,陈哀公担心国内另立新君,果然逃归,背晋附楚。

郑国背楚附晋后,楚与晋争郑也一直很激烈。公元前566年郑僖公为不愿背楚的大臣子驷所杀。其子郑简公立,仅五岁。公元前565年,郑子国、子耳攻蔡,楚子囊救蔡伐郑。郑于是决定与楚和,但又怕得罪晋国,便遣使告晋。公元前564年,晋出动四军会齐、宋、鲁、卫等国军队攻郑,郑惧而请和,与各国盟于戏。不久,楚共王领兵来攻郑,郑子驷又与楚和。郑在晋、楚激烈争夺下只得采取两面应付的政策,必然招致双方不断的打击与勒索,使郑国疲于奔命,蒙受巨大的灾难。公元前563年,晋悼公会各国伐郑,驻军于牛首。郑见晋等国不会恋战,又与楚盟。晋等无奈,率军撤退,楚军亦还。公元前562年,郑国诸大夫对此局面已极其忧虑,想寻求一条出路。同年夏,郑向晋的附属国宋挑衅,晋悼公即会各国伐郑、围郑,郑请盟。楚闻讯,向秦国求助,楚共王于是领楚、秦联军伐郑,郑简公迎接,与楚、秦联军一起伐宋,以激怒晋国。晋果然恼怒,于是派出全部军队再次讨伐郑国,声势浩大。郑又派人赴楚,告之将服于晋。楚共王无奈,怒而执郑国使者,却不敢出兵与晋等国军队对抗。公元前561年,楚又联秦伐宋,以报晋之取郑,但已无济于事,彻底失去郑国。

楚共王时期,除了与主要争霸对象晋国争霸失败外,与新近崛起吴国的争霸也处于劣势。公元前589年吴开始进攻楚国,子重、子反一年之内七次疲于奔命,都无功而返。吴楚周边蛮夷中以前依附楚国的都被吴国攻取。公元前570年,楚国为了打击吴国,令尹子重大规模地进行东征,结果为吴所败。楚人怪罪子重,子重心脏病发作而死。公元前568年,吴王寿梦则派使者请与晋及中原诸国通好,与晋等结盟,进一步与楚为敌。整个楚共王时期,楚、吴关系一直紧张,楚国处于下风。

由此可知,“宋西门之盟”后,楚共王在与晋悼公和刚刚崛起的吴国争霸明显地处于劣势,楚国霸主地位丧失,跌落为一般大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