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定额的概念
劳动定额,也称人工定额。劳动定额由于其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
1.时间定额
时间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下,某工种、某技术等级的工人班组或个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工作时间。定额时间包括工人的有效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以及休息时间。
时间定额以工日为单位,每个工日工作时间按现行制度规定为8h,其计算方法如下:
或
2.产量定额
产量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某工种、某种技术等级的工人班或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工日)应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某计算方法如下:
或
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在数值上互为倒数关系,即
或
表2-1规定了砌1.5砖厚砖墙(单面清水),每砌1m3需1.08工日,而每一工日产量为0.926m3。
表2-1 砖墙每1m3砌体的劳动定额
注 此表摘自城乡建设部1985年颁发的《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砖石工程分册。
从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的关系公式可得出:
定额表2-1采用复式表形式。横线上面数字表示单位产品时间定额,横线下方数字表示单位时间产量定额。
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虽然以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个劳动定额,但却有不同的用途。时间定额是以工日为计量单位,便于计算某分部(项)工程所需的总工日数,也易于核算工资和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产量定额是以产品数量为计量单位,便于施工小组分配任务,考核工人劳动生产率。现举例说明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的不同用途。
【例2-1】 某工程有120m31砖基础,每天有22名专业工人投入施工,时间定额为0.89工日/m3,试计算完成该项工程的定额施工天数。
解:完成砖基础需要的总工日数=0.89×120=106.80工日
需要的施工天数=106.80÷22=5天
即完成该项工程定额施工天数5天。
【例2-2】 某抹灰班有13名工人抹某住宅楼白灰砂桨墙面,施工25天完成抹灰任务,产量定额为10.20m2/工日。试计算抹灰班应完成的砀抹灰面积。
解:抹灰班完成的工日数量13×25=325工日
抹灰班应完成的抹灰面积10.2×325=3315m2
二、劳动定额的编制
1.劳动定额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过程的分类。施工过程是指在施工现场范围内所进行的建筑安装活动的生产过程。对施工过程的研究是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环节。施工过程,按其使用的工具、设备的机械化程度不同,分为手工施工过程、机械施工过程和机手并动施工过程。按施工过程组织上的复杂程度不同,可分为工序、工作过程和综合工作过程。
1)工序。工序是指在组织上不可分割而在操作上属于同一类的施工过程。工序的基本特点是工人、工具和使用的材料均不发生变化。在工作时,若其中一个条件有了变化,那就表明已由一个工序转入了另一个工序。例如钢筋制作这一施工过程,是由调直(冷拉)、切断、弯曲工序组成。当冷拉完成后,钢筋由冷拉机转入切断机并开始工作时,由于工具的改变,冷拉工序就转入了切断工序。
2)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是由同一工人或同一小组所完成的在技术操作上相互联系的工序的组合。其特点是人员编制不变,而材料和工具可以变换。例如,门窗油漆,属于个人施工过程;五人小组砌砖,属于小组工作过程。
3)综合工作过程。又称复合施工过程,它是由几个在组织上有直接关系的并在同一时间进行的,为完成一个最终产品结合起来的几个工作过程所组成。例如,砖墙砌砖工程是由搅拌砂浆、运砖、运砂浆、砌砖等组成的一个综合工作过程。
(2)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在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影响单位产品所需工作时间消耗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类:
1)技术因素:
①完成产品的类别、规格、技术特征和质量要求。
②所有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类别、规格、性能和质量。
③所有工具、机械设备的类别、型号、规格和性能。
各项技术因素数值的组合,构成了每一施工过程的特点。同时各个施工过程因其技术因素的不同,其单位产品的工时消耗也随之各不相同。如砌砖施工过程的技术因素包括砖墙的类别、厚度、门窗洞口的面积、墙面艺术形式、砖的种类及规格、砂浆的种类和使用的工具设备等。
2)组织因素:
①施工组织与管理水平。
②施工方法。
③劳动组织。
④工人技术水平、操作方法及劳动态度。
⑤工资分配形式和劳动竞赛开展情况。
研究和分析施工过程的技术因素和组织因素,对于确定定额的技术组织条件和单位产品工时消耗标准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使完成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减少,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雨雪、大风、冰冻、高温及水、电供应情况等。此类因素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和工人无直接关系,一般不作为确定单位产品工时消耗的依据。
(3)工人工作时间的分析。如图2-1所示。
图2-1 人工工作时间的分析
1)定额时间。是指工人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工作时间。它包括有效工作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和休息时间。
①有效工作时间。是指与完成产品有直接关系的工作时间消耗。它包括准备与结束时间、基本工作时间和辅助工作时间。
准备与结束时间是指在工人在执行任务前的准备工作和完成任务后的结束工作所需消耗的时间。如熟悉施工图纸、领取材料与工具、布置操作地点、保养机具、清理工作地点等。其特点是它与生产任务的大小无关,但和工作内容有关。
基本工作时间是指直接与施工过程的技术操作发生关系的时间消耗。例如砌砖墙工作中所需进行的校正皮数杆、挂线、铺灰、选砖、吊直、找平等技术操作所消耗的时间。
辅助工作时间是指为了保证基本工作进行而做的与施工过程的技术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辅助工作所需消耗的时间。如修磨工具、转移工作地点等所需消耗的时间。
②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是指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操作和施工组织的原因而引起的工作中断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如汽车司机等候装货、安装工人等候起吊构件等所消耗的时间。
③休息时间。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工人为了恢复体力所必需的暂时休息,以及工人生理上的要求(如喝水、大小便等)所必须消耗的时间。
2)非定额时间:
①多余和偶然工作的时间。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不应发生的时间消耗,以及由于意外情况所引起的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如质量不符合要求,返工所造成的多余的时间消耗。
②停工时间。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或非施工本身的原因造成停工的损失时间。前者是由于施工组织和劳动组织不善,材料供应不及时,施工准备工作没法做好而引起的停工时间,后者是由于外部原因,如水电供应临时中断以及由于气候条件(如大雨、风暴、酷热等)所造成的停工时间。
③违反劳动纪律。是指工人不遵守劳动纪律而造成的损失时间,如迟到、早退、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工作时间聊天以及由个别人违反劳动纪律而使其他的工人无法工作的时间损失。
上述非定额时间,在确定单位产品加工标准时,都不予考虑。
2.劳动定额的编制方法
劳动定额水平测定的方法较多,一般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计时观察法、比较类推法、统计分析法和经验估计法四种,如图2-2所示。
图2-2 劳动定额测定方法
(1)计时观察法。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对施工过程各工序时间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现场观察测定,分别测定出每一工序的工时消耗,然后对测定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来制定定额的方法,该方法是制定定额最基本的方法。
根据施工过程的特点和技术测定的目的、对象和方法的不同,计时观察法又分为测时法、写实记录法、工作日写实法和简易测定法三种。
1)测时法。主要用来观察研究施工过程某些重复的循环工作的工时消耗,它不研究工人休息、准备与结束及其他非循环性的工作时间。可为制定劳动定额提供单位产品所必需的基本工作时间的技术数据。按使用秒表和记录时间的方法不同,测时法又分为选择法测时和接续法测时两种。
①选择法测时。是指不连续测定施工过程的全部循环组成部分,而是有选择的进行测定,测定开始时立即开动秒表,过程终止时立即停表,然后将所测定的时间记载下来,下一个组成部分开始时再将秒表拨到零重新记载。采用选择法测时,应特别注意掌握定时点,以免影响测时资料的准确性。观察结束后再进行整理,求出平均修正值。
②接续法测时。是施工过程循环的组成部分进行不间断地连续测不定期。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循环的组成部分。这种方法较复杂,但精确度高,比较准确完善。其特点是在工作进行中一直不停止秒表,根据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时点,记录它的终止时间。一 般情况下,其观察次数越多,所获得组成部分的延续时间越正确。
2)写实记录法。是研究各种性质的工作时间消耗的方法。它包括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休息时间以及各种损失时间。通过写实记录,可以获得分析工时消耗和制定定额的全部资料。这种测定方法比较简便,易于掌握,并能保证必须的精度。因此,写实记录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采用。
写时记录法按记录时间的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数示法、图示法和混合法三种。
①数示法。是指测定时直接用数字记录时间,填写在数示法写实记录中,这种方法可同时对两个以内的工人进行测定。适用于组成部分较少而且比较稳定的施工过程,记录时间的精确度为5~10s。(www.daowen.com)
②图示法。是指用图表的形式记录时间,用线段表示施工过程各个组成部分的工时消耗的一种测定方法。它适用于观察三个以上的工人共同完成某一产品的施工过程,记录时间的精确度程度可达0.5~1min。此种方法记录时间与数示法比较具有记录技术简单、时间记录一目了然、整理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较为普遍。
③混合法。是指用数字和图示分别表示施工过程各个组成部分的工时消耗和工人人数的一种方法。图示法的表格记录所测各个组成部分的延续时间,数示法的表格记录完成各个组成部分的人数。这种方法适用于同时观察三个以上工人工作时的集体写实记录。
3)工作日写实法。是对工人在整个工作班内的全部工时利用情况,按照时间消耗的顺序进行实地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的一种测定方法。根据工作日写实的记录资料,可以分析哪些工时消耗是合理的、哪些工时消耗是无效的。并找出工时损失的原因,拟定措施。消除引起工时损失的因素,从而进一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工作日写实法是一种应用广泛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4)简易测定法。测时法、写实记录法和工作日写实法所得资料,对收集编制定额,研究工人操作方法和工作时间利用情况,分析损失时间的原因以及改进施工组织管理等,均能得到满足。但这些方法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和时间,有时往往受条件的限制,不容易实现。
简易测定法,是简化技术测定的方法。但仍然保持了现场实地观察记录的基本原则。将观察对象的组成部分简化,只测定额组成时间的基本工作时间或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等某一种定额时间。而其他时间则借助“工时消耗规范”来获得所需数据,然后利用计算公式,计算和确定出定额指标。它的优点是方法简便,速度快,容易掌握,时间和人力消耗少,在大量搜集定额水平资料情况下,这种方法最为适用。同时企业编制补充定额时也常用此方法。
根据测定的资料可运用下面的计算公式计算基本工作时间的消耗。
H基本=∑H工序
式中 H基本——基本工作时间;
H工序——工序基本工作时间消耗。
定额的其他时间可借助“定额工时消耗规范”取得。
定额时间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例2-3】 设测定一砖厚(24墙)的基础墙,采用简易测定法,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分析、整理,每1m2砌体基本工作时间为0.29工日,试求其时间额与每工产量定额。
已知:基本工作时间为0.29工日;准备与结束时间占工作班时间5.45%;休息时间占工作班时间5.84%;不可避免中断时间占工作班时间2.49%。
解:
(2)统计分析法。是把过去一定时期内实际施工中的同类工程或生产同类产品的实际工时消耗和产品数量的统计资料(如施工任务书、考勤报表和其他有关的统计资料)与当前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定额的方法。
统计分析法简便易行,节约人力与时间,有较多资料依据,能很好地反映生产实际情况。它适用于施工(生产)条件比较正常的、量大面广的常见工程。在统计工作制度健全的企业里,与技术测定法并用。但是由于原始统计资料只是施工过程中实耗工时的记录,在统计时并没有排除生产技术组织中不合理的因素。据此编制的定额,只能反映以往阶段的定额水平,不能预计今后施工水平的改进与发展,因此定额的可靠性较差。
过去的统计数据中,包含施工过程中某些不合理的因素。因而这个水平偏于保守,为了使定额水平保持平均先进性质,可采用“二次平均法”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求出平均先进值,作为定额水平。计算步骤如下:
(1)删除统计资料中特别偏高、偏低的明显不合理的数据。
(2)计算出算术平均数或加权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n——数据个数;
∑x——各个数据之和。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f——频数,即某一数值在数列中出现的次数;
∑f——数列中每一数值出现的次数加总;
∑fx——数列中每一数值与各自出现的次数相乘,然后把各个乘积加总。
(3)计算平均先进值。算术平均数(或加权平均数)与数列中小于平均数的各数值相加,再求其平均数。亦即第二次平均,即为确定定额水平的依据。
【例2-4】 现由统计得来的工时消耗数据为40、40、50、55、60、70、60、70、60、95,试用二次平均法计算其平均先进值。
解:(1)上述数列中95明显是偏高的数据,删除。
(2)计算算术平均数:
或计算加权平均数:
(3)列中小于平均数56.1有2个40、1个50、1个55。则
此48.22即可作这一级统计资料整理后的数值,用此作为确定定额水平的依据。
(4)类推比较法。又称“典型定额法”,它是以同类产品或工序定额作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以此推算出同一组定额中相邻项目定额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编制定额时,对典型定额的选择必须恰当。通常采用主要项目和常用项目作为典型定额比较类推。对用来对比的工序、产品的施工工艺和劳动组织等特征必须是“类似”或“近似”,这样才具有可比性,才可以做到提高定额的准确性。
这种方法简便,工作量小,适用于产品品种多、批量小的施工过程。比较类推法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比例数示法。是在选择定额项目后,经过技术测定或统计资料确定出它们的定额水平以及和相邻项目的比例关系。再根据比例关系计算出同一组定额中其余相邻项目的定额水平的方法。表2-2中挖地槽、地沟时间定额水平的确定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表2-2 挖地槽、地沟时间定额确定表
表中一类土各项目的时间定额和与二、三、四类土的比例关系,就是根据技术测定的数据确定的。二、三、四类土的时间定额则是根据一类土的时间定额按比例关系计算得来的。
计算公式为
t=pt0
式中 t——比较类推相邻定额项目的时间定额;
t0——典型项目的时间定额;
p——比例系数。
【例2-5】 已知挖地槽、地沟的一类土时间定额及各类土工时消耗的比例系数(见表2-2)。试计算二类土、三类土、四类土的时间定额。
解:当上口宽在0.8m以内时,查表2-2计算得
t=1.00×0.167
二类土
t=1.43×0.167=0.238
三类土
t=2.50×0.167=0.417
四类土
t=3.76×0.167=0.629
其余上口宽1.5m,3m的求解类同,见表2-2。
2)坐标图示法。以横坐标表示影响因素值的变化,纵坐标表示产量或工时消耗的变化。选择一种同类型的典型定额项目(一般为四项)。并用技术测定或统计资料确定出各类型定额项目的水平。在坐标图上用“点”表示。连接各点成一曲线即是影响因素与工时或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从曲线上可找出同类型全部项目的定额水平。
如:在确定机动翻斗车运石子、矿渣的劳动定额指标时,首先选出运距分别为100m、400m、900m、1600m等典型定额项目,再用技术测定法分别确定出它们的产量定额标准,依次分别为4.63m3、3.6m3、2.84m3、2.25m3,根据这四组数据,绘出运石子、矿渣的曲线图,如图2-3所示。
图2-3 机动翻斗车运石子、矿渣曲线图
根据图中曲线,可以类推出运距分别为200m、600m、1200m时的产量定额,依次分别为4.2m3、3.3m3、2.55m3。
(5)经验估计法。是根据老工人、施工技术人员和定额员的实践经验,并参照有关技术资料,结合施工图纸、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条件和操作方法等进行分析、座谈讨论、反复平衡制定定额的方法。
由于估工人员的经验和水平的差异,同一项目往往会提出一组不同的定额数据。此时应对提出的各种不同数据进行认真地分析处理,反复平衡,并根据统筹法原理,进行优化以确定出平均先进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定额优化时间(平均先进水平);
a——先进作业时间(乐观估计);
m——一般作业时间(最大可能);
b——后进作业时间(保守估计)。
【例2-6】 某一施工过程单位产品的工时消耗,通过座谈讨论估计出了三种不同的工时消耗,分别是0.5工日、0.6工日、0.7工日。试计算出定额时间。
解:
经验估计法具有制定定额的工作过程短、工作量较小、省时、简便易行的特点。但是其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参加估工人员的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它只适于在产品品种多、批量小,以及某些次要定额项目中使用。
上述几种测定定额的方法,可以根据施工过程的特点以及测定的目的分别选用,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互相结合起来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