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
自学考试是目前条件下较为理想和可行的学分制模式,但是完全学分制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要真正实现完全学分制,仅仅依靠现有的自学考试体系是不够的,它需要现实条件和政策的支持。完全学分制有赖于教育资源的拓展,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等彼此沟通衔接,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的广泛利用。可以在政府主导下,由相关教育管理机构协同进行全局性设计,制定相关的法规条例,对正式与非正式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引导、鼓励和整合,并对标准化课程建设在财力物力上进行必要的资助。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现实差异决定了各地社会、经济、文化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求以统一标准整齐划一地开展完全学分制的建设是不现实的,可以在政策支持下,率先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地区先进行尝试,并建立适合当地发展的地方性相关管理条例。这样既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为其他地区及整个国家推进终身教育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构建科学高效的实施平台
完全学分制有可能以自学考试为基础首先得以建立,而自考教育平台也是完全学分制得以实施的必然依托。我国是一个教育人口大国,一项教育模式的改革,其实施范围、学生规模会比较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也会更多,一个有相当基础和经验的管理机构和一个相对完善的实施平台是必需的。一些省份在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衔接上已经有了很好的改革实践。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自学考试自身也面临着学科及课程建设迟滞、实践环节薄弱、考试通过率低及报考人数下降等新问题。因此,让完全学分制依托自考教育平台为基础首先得以建立,由体系完整、功能成熟的自考管理机构承担学分制改革的重任,这是完全学分制顺利实施的可行性保证,也是自学考试自身发展转型的需要。我们可以改革现有的自考管理体系,尝试建立更深入、完整、系统的自考学分运行机制,不仅注重传统的选课制、弹性学制、间修制、免修和重修制等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更关注如何建立有效的全纳机制,通过更为广泛、灵活的学分互认,建立起各种教育形式、教育层次和教育成果互相沟通和认可的有效平台。
(三)构建标准化的课程体系
完全学分制的本质是以知识模块化来培养学生的管理制度,客观上需要专业的设置更加灵活,灵活到一定程度,专业就可以看作是一种知识模块,或者“学科群”,因此完全学分制的核心是以一个适应性强、又可灵活变通的标准化课程模式为基础,构建成科学严谨的学分体系。要从新的视角审视学分银行中的“学科群”分类,把一些普通的专业按照其宽泛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组,将数种性质相近的专业视为一个整体,分析其所需的共同知识和技能,并对它们进行组合,以此作为课程编制的出发点和基础。将梳理后的课程进行筛选分为必修课程系列和选修课程系列,必修课程的开设用以保证某一专业基本要求的实现,选修课程的开设用来保证不同企业和学员个体的特殊要求的实现。以完全学分制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难度较大,从学科群的确立到技能和学术标准的渗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容易出现“博而杂”、设科多而内容重复、标准与学生学习基础不符等弊病。因此标准化课程应该在有关专家的协助下,由教育管理部门、高等学校、劳动人事部门及行业标准管理部门联合制订,并根据社会变化、学术和技术发展、师生要求等适时进行更新。
(四)构建灵活的学分互认体系
终身教育的发展使教育评价越来越偏重学习成果而不是过程,对于学习者通过不同渠道取得的学习成果,应该构建起一种体现成人及其学习特征的、多元并且能够相互认可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完全学分制可以破除传统的专业和学习机构的藩篱,使学习者所获得的各类学分加以累积和互换,这就意味着各级各类教育成果可以得到沟通和互认,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立交模式。自学考试本质上是一种更加开放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它能够通过一定的评价体系实现学分的多样化认证。通常,同类教育机构实施的同类课程之间最容易实现互换功能,相比其他教育类型,自学考试在学分互认方面所做的领先尝试,恰恰在于它已经对学生在别的不同机构所取得的学习成果给予了一定的认可。学分互认意味着各级各类课程彼此间通过学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联系,互相沟通和衔接,各类教育机构之间的教育体制互不相同,学分计算方法千差万别,这就需要确立一个学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实现学分的流通。只有使各种潜在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学分互认的有效导向下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完全学分制真正得以实现。
(五)构建完整的教育服务系统(www.daowen.com)
完全学分制要得到顺利地运行,离不开一套完整的教育服务系统,而自学考试已有的信息化网络,无疑为服务系统的运转和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应建立信息交流的规范化载体,在学分互认和兑换的过程中,需要传递准确的信息,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必须设立全面的信息服务制度和一系列标准化文件,帮助教育机构和学习者在各地都能够便利地取得相关讯息。其次,需要一套计算机网络综合服务系统作为技术支持,这个系统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信息和材料,可供学生查询个人学分记录和相关的信息,查询认证课程和标准化课程的信息。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管理和咨询顾问服务。完全学分制赋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课程、时间和学习计划等,但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在选课时容易出现避难就易、功利主义等与学分制初衷相违背的现象,导致学习者无法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因此,应加强咨询服务,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通过有经验的管理者来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具体课程学习计划,合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六)构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以自学考试为核心的完全学分制面向所有人开放,为人们获取高等学位证书增加了机会,但这个开放不能以降低教育质量和信誉为代价。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有效的学分配置与课程评估等都是实施学分制的质量保障。作为全国性的大型考试,自学考试一贯体现了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教育质量已经得到公认。而完全学分制有着更为宽泛灵活的课程体系和互认制度,其质量保障将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又必须面对的任务。完全学分制的教学质量管理重点是关注学分认证环节,需要建立和完善对于提供学分课程的各类教育机构的评估机制,引入严格的准入机制,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机构都必须通过考试管理机构或其他经授权有资质的教育管理中介机构的严格认证,才能认可其提供的学分;教育机构必须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所提供的课程应随时接受评估和监控。自学考试体系已经在质量保障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如何在尊重学习者多样化学习经历的基础上提高其质量标准和社会地位,保证其学历和学位的社会公信力和认可度,将是自学考试在向完全学分制目标迈进中面临的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薛成龙,邬大光.论学分制的本质与功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3):138-156.
[2]张长海.完全学分制的几个相关概念问题研究[EB/OL].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20041111/3120136.shtml,2010-1-12.
[3]边新灿,王南雁.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沟通的思考[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8(2):49-55.
[4]杨黎明.关于专业和课程的标准化建设[J].职教论坛,2007(1):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