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对新课改后的新形势,要积极应对,加强宣传,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招生体制。
(一)加强品牌宣传,建立招生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
从全省高考录取的结果来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地域的吸引力上与杭州、宁波等城市的高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及考生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历史还不甚了解。如果每年只在招生宣传时进中学,考生及家长应接不暇,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国内知名高校或老牌院校。
要克服学校相对的地域劣势,转变考生及家长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传统观念,增进他们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就迫切需要改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招生宣传工作,重视日常品牌宣传,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并通过加强制度、队伍、载体等方面的建设,建立招生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
1.加强策划和设计,对招生宣传工作实施整体包装
加强对招生的整体策划与设计,可以增强整体感和美感,更突出学校的特色、优势和品牌,更易于识别和传达,并能更好地抓住考生及家长的报考心理,形成冲击效应。要积极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文化传统、发展成就、学科专业特色、名师名家、知名校友等宣传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精心策划和整体包装,并充分利用校报、省内外有关新闻媒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号召力。如,嘉兴学院从“党的诞生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最适宜人居城市、跨海大桥开通……”等方面进行宣传,使嘉兴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让很多家长增加对嘉兴的了解,从而也增加对嘉兴学院的了解。嘉兴学院借船出海,通过对嘉兴的宣传,尤其是通过宣传嘉兴与学校的关联处,如专业就业率和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关系等提升了学校知名度。
2.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覆盖面广的招生宣传队伍
招生宣传是一项全校性工作,需要积极组建一支领导重视,人员相对稳定、经验丰富,有专业建设负责人积极参与的招生宣传队伍,要有序、稳定、立足于长远,改变招生宣传队伍由临时抽调的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做法。同时,可以利用学校长期积累的校友资源,发挥各地校友会在招生宣传工作的作用,探索在生源的学校聘请校友担任招生顾问或兼职招生咨询师,建立一支兼职的招生宣传队伍。
3.大力创新宣传载体和宣传活动,不断增强招生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打造立体化宣传平台。一是在填报志愿及招生录取期间,要尽可能争取新闻媒体的正面的报道;二是建好校招生信息网,完善咨询平台,借助浙江教育考试网、浙江在线高考频道等省内招生工作的门户网站,及时、准确地为考生和家长解疑释惑,第一时间发布最新的招生录取信息、宣传资料等;三是保持电话咨询的畅通和服务的高效。通过以上措施,努力形成以报刊、电视、电台、网络、传单、手册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招生宣传平台,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优质的服务,彻底改变以往突击性、投机性的做法,将招生宣传工作变成一项常年性、经常性的工作。
(二)积极争取部分专业在部分省份列入一本招生计划
发展才是硬道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要积极争取学校部分专业在部分省份以一本计划进行招生。这有利于争取全国范围内的优质生源,有利于更有效地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内部专业的更新和结构的优化。因此,争取部分专业在一本招生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个全局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一段时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重点努力的方向。
(三)加大招生改革力度,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招生体制(www.daowen.com)
1.改革招生计划编制方式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招生市场、招生对象,制订招生计划时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加强招生计划的科学制订和学科的合理调整,对因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专业一志愿报考率偏低、就业率偏低的专业要减少计划招生数量,或隔年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2.积极探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按大类招生改革
按大类招生和培养是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的新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采用这种方式,对考生而言,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给考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满足考生的志愿;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三本学校,招生专业数量大幅减少,每类专业的招生名额相对增加,专业录取率和一志愿报考率也会因此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一些老牌的本科院校已经在积极探索,如省外南京大学90%以上的院系按大类统一招生,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经济管理类等多数专业按大类招生,浙江省内浙大、浙工大、宁大等院校也相继采用这一招生方式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龙景奎.高校实施生源基地建设工程探讨[J].煤矿高等教育,2003(5):36-37.
[2]宋丽丽,李密.高校间竞争生源现象的博弈分析[J].中国经济文化产业.2008(03):122-123.
[3]鲍夏超.浙江高考录取率首超八成26.7万学子上榜[EB/OL].[2009-08-31].http://www.hangzhou.com.cn/hzwtv/tvhzsh/2009-08/31/content_2722966.htm.
[4]李小聪.关于提高生源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1):33-36.
[5]王伟瑄,曹乐松.高校招生工作提高生源质量的方法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