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地方高校招生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高校本身因素。外部因素有高考招生制度与政策因素、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人口与教育规划因素、高校专业设置因素等,这些因素具有普遍意义,决定并影响着高校的招生形势,而每一所高校的内部因素都有其特殊性,故本文仅从外部因素作分析。
(一)高考招生制度与政策因素
1.高考制度改革因素
我国现行高考制度创建于1952年,在“文革”期间曾经废止,1977年恢复至今,已坚持30多年了,它是我国一项独具特色的教育考试制度,对高校选拔合格新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实现国民教育机会均等,都起了相当巨大的历史作用。高考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考试自身发展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存在的现实合理性,人人享有平等参与高等教育竞争的机会,这是统一高考制度长期存在的根基。现行高考制度本身就是在改革中发展而成的,即关于高考制度的改革早已进行,只不过在近些年才进入大众视野。撇开高考制度的废存问题,在依然保留高考制度的前提下,学界普遍认为高考制度改革方向有:(1)高考模式由“大一统”向“多元化”发展,即改变单一的“秋季高考”,建立多维度的人才评价制度,采用多种评价手段获取多样化的信息来评价、考核考生。(2)高考评价内容向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转变。长期以来,高考分数即文化课考试分数作为高考录取的最主要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考量被淡化,而素质教育能顺利而有实效地推行,必须同时解决好素质培养和素质评价、认可这两个关键问题,因而高考内容的改革必须向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方向发展。(3)高考次数向多次转变。现行高考制度往往“一考定终身”,而“一次考试的成绩”多少带有偶然性,既不能正确衡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又不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美国的高校考分标准SAT可以重复考,通常一年有五六次机会。我国从2000年开始尝试施行“春季高考”,可以预示高考次数向多次转变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又一方向。
2.高校招生政策因素
(1)高校招生自主权扩大
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集中体现在高校自主招生的施行,“自主招生”就是高校在同批最低控制分数线上,不受调档比例的限制,自主提出调档比例,择优录取经过申请、推荐、公示、测试、审批等环节的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自主招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有利于高校综合实力的提高。从世界范围看,高校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国外高校大多实行自主招生,并且积累了一整套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在22所高校进行尝试实行,到2007年扩展到59所高校。我国目前试行的这种有比例和入学条件限制的高校自主招生,虽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但它代表了今后高考改革的方向,具有积极意义。
(2)招生计划由指令性向指导性转变
相比计划经济时代,现在高校的招生计划安排已有较大自主权,学校可根据自身专业设置、培养层次、办学规模等情况来制订招生计划,再报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然而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所辖高校的招生计划依然具有很大的决定权,比如在培养层次、跨省计划、计划总数等方面给予较大限制,招生计划的指令性仍较明显。随着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招生计划正由指令性向指导性转变。
(3)平行志愿政策被逐步推广
平行志愿即同一志愿序号中的多个并列志愿,有效保护了高分考生的利益,有效提高了院校的志愿率。该项政策始于2005年,由湖南、湖北、海南、山东、江苏等省率先开始。到2007年实行、或部分实行平行志愿政策的省份新增了河北、浙江、贵州、河南等省,达到10多个省份。在现有招生录取体制下,平行志愿政策的积极意义是非常明显的,这项政策在未来几年将被进一步推广。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
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和规模有重大影响,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GDP值和高等教育学生数的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0.943。从表1可以看出高等教育规模(普通高等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和GDP基本上成正比,而高等教育的规模自然对高校的招生产生影响。
表1 1978—2005年我国GDP和普通高等学校数及在校生人数表(www.daowen.com)
数据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研究、中国教育统计网、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从微观角度来看,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影响地方高校招生计划安排。高校在安排招生经济发达地区及社会发展水平高的地方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质量高,故生源质量、缴费率相对较高,成为各高校抢夺生源的重点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还对高校招生专业的开设产生影响,某一产业一旦繁荣,相关专业的招生计划数随之增加。
(三)人口与教育规划因素
教育的对象是人,从人的角度(生源)来预测高校未来招生形势,除了人口因素,还需考虑国家的教育规划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数增长情况。高等教育规模的变化同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紧密相关的,在我国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的确定往往是一种“政府限定在校生人数的国家主义行为”。在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阶段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变化受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当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时,即使高校不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有可能自然地增加。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2008—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呈下降趋势,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在校生数、招生数均呈上升趋势。
表2 2008—2020年高等教育发展的预测
注:表中列1、列2和列3数据来自于米红、文新兰、周仲高,人口因素与未来20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实证分析,人口与社会,第27卷第6期。
图1
(四)高校专业设置因素
目前我国高校招生基本上是以专业或专业大类为单位来进行的,高校的专业设置对招生情况影响较大,尤其对地方高校来说,考生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之间往往偏向于专业优先选择。从近几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中不难发现,各高校新增的专业普遍有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的趋势,比如计算机、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成为各地方高校首选重点招生专业,造成各校专业设置同类化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