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马古道康定锅庄文化调查与研究

茶马古道康定锅庄文化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选自李朝贵、李耕冬合著的《藏茶》,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年出版。康熙三十五年,清廷着手经营打箭炉藏茶市场。从此打箭炉成为南路边茶总汇地,藏茶市场由雅州碉门深入藏区。打箭炉是清代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最为繁荣的商贸市场,到康熙三十八年藏茶贸易达80余万包。由此可知藏茶交易量之大。康定有48家锅庄,创始于元明之际。在藏茶交易中扮演着特殊的重要角色。

茶马古道康定锅庄文化调查与研究

本文选自李朝贵、李耕冬合著的《藏茶》,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年出版。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且真实而客观地反映藏茶发展史的作品。李耕冬,出生于1949年6月18日,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高级工程师。李朝贵,旅美华侨、医学专家、博士。他为开发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藏茶文化,从美国返回家乡四川创业

炉茶,是指在打箭炉口岸茶市销售的藏茶。

打箭炉,元代时的一个小村子,宋以前是一片不毛之地。传说三国时候,诸葛亮吐蕃先民以箭划界。诸葛亮事先派人将一支箭远送至折多河畔,然后才拉弓射箭。双方在折多河发现了诸葛亮的箭,于是划界于此,并将此地称为打箭炉。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于藏商经常在距离雅安较近的打箭炉与汉商交易藏茶,达赖喇嘛向清廷奏请在打箭炉设茶市。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廷着手经营打箭炉藏茶市场。巡抚于养志上疏说:“查勘打箭炉地带,自明季至今,原系由土司所辖之地……但番人借茶度生,居处年久,且达赖喇嘛曾经启奏皇恩准行,应仍使贸易。”(《清圣祖实录》)从此打箭炉成为南路边茶总汇地,藏茶市场由雅州碉门深入藏区。

打箭炉是清代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最为繁荣的商贸市场,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藏茶贸易达80余万包。康熙年间碉门茶马贸易重镇的地位逐渐由打箭炉取代。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四川提督唐希顺派兵平定打箭炉营官昌侧集烈杀死明正土司之乱,安抚了附近50余个藏族部族,改土司制为流官制,由清廷直接派官员治理。

也是在这一年,清廷驻川的两高官发生矛盾,互相指责。提督岳升龙上疏举报巡抚于养志在打箭炉走私藏茶,每年数额达到80余万包,私收茶税数万两(银)。当时每包茶重10斤,共800多万斤。因当时朝廷尚未对藏茶发行茶引,而藏区对藏茶的需求很大,巡抚于养志趁机私自发行茶票卖给茶商,获取厚利。由此可知藏茶交易量之大。(www.daowen.com)

“炉城四十八锅庄,故事而今半渺茫。门内标杆非旧主,木家有女字秋娘。”在这段民国时期任理塘县长的贺觉非所写的感叹锅庄的诗句中,埋藏着藏茶与锅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康定有48家锅庄,创始于元明之际。盖康定原为汉藏两族人民茶马交易中心,明正土司分封头人管理各地,并分别建庄房于康定内,作头人定期觐见驻足之所,同时可充各地商旅住地。

打箭炉锅庄,兴起于明清明正土司时期。在藏茶交易中扮演着特殊的重要角色。

“康熙五年(1667年),打箭炉明正土司丹怎札克巴率旧附13锅庄投诚。”(刘承奄清乾隆年间所著(《鱼通属土司纪略》))

驻藏大臣松筠在《卫藏通志》中记载: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后,明正土司势力得以扩大,藏茶交易逐渐兴旺,促进了打箭炉锅庄从13家发展到48家。

由于土司制不利于清王朝中央集权的巩固与统一,四川土司地区一直动荡不安,各土司之间、土司与土民之间、土司与清朝廷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雍正四年(1726年),朝廷重臣鄂尔泰上《改土归流疏》,建议清政朝廷改土官设流官、废土司制建州县制。雍正采纳,并于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向兵部颁发了全面推行改土归流的谕旨。雍正七年(1729年)四月,清廷废除高、杨土司,收缴土司的印符、号纸,安置土司及其直系亲属于江西南昌。改天全为天全州,改碉门为禁门关。从孟蜀时代算起至清雍正七年(1729年),碉门近800年的土司制度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