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原书第十篇《西康之工商业》第二章第六节。
锅庄为康定所独有,为他县所无。在未入康及不明康定情形者,或以为制造出售铜锅、铁锅者。二十六年入康调查各情,遄返内地整理报告,友人乍见即作如是感想。究其得名之始,或因康人烹煮食物,恒以长柱形石头三块埋于土中,或栽椿—根成三角形置锅其上,遂以名之也。锅庄萌于何时,殊□确考,然以安家锅庄之家谱,考查五百年前即已创业,江家锅庄则成立于明洪武年间,余如包家锅庄、杨家锅庄亦皆成立于明代。(www.daowen.com)
当五百年前之元、明时代,关外各县及西藏商人常以各地土产,如羊毛、皮革、麝香,虫草、鹿茸、贝母、赤金等方物运集康定,以求出售,而易回粗茶、布疋等物,当时康定仅一荒凉之山村,当无现时之繁荣,然各处商贾前来贸易,自亦于一定住宿之地搭架帐篷,竖立锅桩,为时既久,建筑房屋,或为远商来康招待之所,或为明正土司分封大小头人觐见时来康止宿之处,名曰“督吉”。其最之锅庄有四家,即瓦斯碉包家锅庄、铁门坎汪家锅庄、大园坝罗家锅庄、及石门坎木家锅庄。此四锅庄原属明正土司分担差务,后以关外各大小土司朝贡差务日繁,原有锅庄不敷应用,由四家而增为十二家,各直属三家,代分差务。嗣因贸易日繁,锅庄□立益多,清代已增为四十八家,而锅庄性质亦已变为旅馆,关外商人至康,并无铺店,货物郎堆存锅庄之内,锅庄主人代为介绍顾主,抽取佣金百分之四,来客购买货物亦取百分之四以作佣金,其佣金□曰“退头”。近年以来,因经济影响,及各庄主不谙商业之道及天灾兵患,印藏铁路与滇越铁路之影响,各地输出多不经过康定,以致四十八家锅庄渐次衰落,仅存十三家,其他锅庄虽在,徒有其名。民国以来,复有新建者,现共有四十七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