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五章《杂俎》。本节原附有《四十六家锅庄调查》一表,与任汉光《康市锅庄调查表》虽大同,但略有异。本书因油迹泛滥,字烂如泥,多处无法细辨,故摘部分,而全表更无法录入,甚为可惜也。
锅庄,这个名词在西康只康定仅有,而为其他县份之所无的。□□□来解释这个名词,它原是锅庄的变音,即西康人烹煮食物时,恒以长柱形石头三□埋于土中,和栽椿三根一□成三角形,上面履则置以锅炉,锅庄就因此得名了。
康定□□□□年前之□□之□□□关外各县及西藏商人常以各地土产——如羊毛、皮革、麝香、虫草、贝母、赤金……等方物□打箭炉□粗茶、布疋,□□□□的打箭炉,还是一个荒凉的村庄形式,当□没有如目□这样的热闹繁华,所以关外各处及西藏□□□□□贸易之时,那一地区的就经常来□所住之一定地点搭起帐篷,竖起锅庄。以后打箭炉逐□走上繁荣,这些他们搭帐篷、竖锅庄的地方便兴建房屋起来,名称“□吉”,□供□些商人来贸易的招待所。或为明正土司所属对大小头人觐见□时来康住宿的地方,因此使得锅庄变或为锅椿了,一直到现在,这些锅椿经常所住的商人,仍是旧锅椿时代所住的那一地区的商人的后裔而不会□□,例如南门上自家锅椿,那地在明清时为邓、德、白等县商人来康贸易时搭帐篷、竖锅椿之处,而今所住的仍是邓、德、白几县的商人些,又子耳坡王家锅椿在未□建存房舍之时,即为瞻对娃来康贸易时搭帐篷、竖锅椿之旷地,而今仍只能容宿来康贸易的瞻对娃些,各地的商人来康贸易从锅庄时代便问(稳)定住在一个地方,一□□□□□□住锅庄仍不能稍改相沿下来的旧习,抑或锅庄的主人——他们所称的“阿家”……商人些住锅庄不给房钱,锅庄主人只能抽取其百分之二的“退头”,例如一个商人的一片货物足值一万,售出后锅庄主人照例□□退头洋两百元。打箭炉为内地与关外交通的枢纽,且为川康间商业之中心,每一汉藏商人交易,大多以万千资本计,故锅庄主人每年之收入便很可观了。(www.daowen.com)
打箭炉的锅庄在初只有四家,即瓦斯碉包家锅庄、铁门坎汪家锅庄、大园坝罗家锅庄,与石门坝木家锅庄。这四家锅庄在当时□分明正土司的差务,后□明正土司代关外各大小土司朝贡之职,他的差务就逐渐的□□起来,原有的四家锅庄遂不能胜任□□□□□□□,且□□市商茶□且益繁荣,于是又□这四家锅庄□产生了十二家锅庄,各直属三家以代分负其差务,就□□□□□再延续下来,□□凑成了打箭炉号称的“四十八家锅庄”。
四十六家锅庄调查(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