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1988年版(改正版)《西康纪事诗本事注》,原诗题名《南路边茶之消长》。
绿树丛中笑语哗,山头园户一家家。提笼相顾遥相识,四月清和好釆茶。
道途络绎负茶过,西出炉关今若何?七碗卢仝风雨夜,此行惟见酱通多。
西康雅属,盛产茶叶,唐高宗时,由秦陇输入吐蕃,逮后吐蕃内侵,遂养成其普遍之嗜好,初以掠取,继由交易。宋熙宁以后,于黎(汉沅)、雅(雅安)、戎(宜宾)、泸(泸县)等州置博易务,司茶马交易。元丰四年诏专以茶市马,又诏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高宗建炎初,赵鼎始创引制,以引额商,百斤为一大引,官取引钱,令运边塞,与蕃交易。元袭宋制。明较宋制为密,纳钱请引,每引录二百,茶引不相当,即为私茶。私茶出境与关隘失稽者并论死。武宗正德中,四川茶引定为五万,二万六千为腹引,二万四千为边引。后减为三万八千引,三万引属黎、雅,四千引属松潘诸边,四千引留内地。税银共一万四千余两。行茶之地,自碉门山(天全)、朵甘(德格)以迄乌斯藏(西藏)。当时茶四十斤贩马一匹。清代边引分西南两路,西路行松、理、茂等处,南路行打箭炉以西各地,其制造中心设雅州。顺治时,川茶共十万六千二百引。嘉庆时,川茶边腹引共一十三万九千三百五十四张,雅属各县引额分配如下:雅州边引一万七干八百六十张,每张课银一钱二分五厘,税银四钱七分二厘,共银一万三千二百四十九两九钱二分。荥经边引一万七千九百零七张,腹引四十九张。又雅州边引六百零七张,名山一千张,又增边引二千五百张,共二万一千零六十三张,课银二千六百三十二两八钱七分五匣。边引每张征税如前。腹引每张征税二钱五分,合征如上数。芦山腹引十一张,天全边引二百二十三张,每张课一钱二分五厘,税三钱五分。清溪边引四张,课同前,税每张银四钱屯分二厘。茶在某县采办,即由某县园户完纳课金,再由商人完纳税金,均由地方官就地代征。光绪初年,川督丁宝桢奏免积欠,另订新章,由川派员设置茶关,年定引额十万零八千张,每张配茶五包,收库平银一两,按四季征收,由打箭炉同知汇解四川盐茶道。自茶关成立,各商额定引数,即为专利,非人亡产绝,不另报免。后因销路超出额定数目,每年准发余票三万张,由商家自由请领。引票原由部发,至民国六年始由康定就近制发,其时间则今冬发明春之引,夏季所用,春日发之。以政治关系,引票数目,时有消长,清未曾减至八万张。赵尔丰经边时增至十万引。民七恢复原来引数,十五年增至十一万引。后此即递降至六万九千四百二十张,全年收法币九万七千余元,时二十五六年间事也。二十七年西康建省委员会训令地方税局云:
案查西康边茶引票,原由十万张增至十一万张。上年经康茶商损失甚巨。本会由雅移康后,迭据各商吁请减免引额及积票欠课前来,当经查酌情形,准予豁免雅、荥、名、天、邛五属旧欠积票及正课银十四万二千八百余元,并将额票减为六万九千四百二十张,以恤商艰在案。嗣以各属茶商间有因故停贸,未将原认引票,照票领缴足额,除康宁公司新认一千张外,核与旧额相差尚巨。现值前方抗战正殷,本省属在后防,亟应积极开发资源,力谋增加生产。对于旧日认销茶票,更应设法招商认领,借资恢复全案,以裕国课,而利民生。
抑考雅安、荥经、名山、邛崃、天全各县,虽同为边岸,而其所产茶之性质,则各有不同,故其名称制造亦异。试分述之:
一、芽茶:雅安产,每包十六斤,每包值二十元左右。品质最佳,行销拉萨,非贵族,大喇嘛不购也。
二、砖茶:雅安、荥经均产,每包十六斤,每斤作砖形,值十元左右。品质较次,行销康藏各地。(www.daowen.com)
三、金尖:各县均产,每包四甑,共重十八斤。品质较次,价值亦较低,行销康藏各地。
四、金玉,各县均产,每包十八斤,价三元左右,粗细掺合,行销关外各县。
五、小路茶:天全产,纯以租叶制成。质价均次于金玉,牛厂牧民多饮此。
六、红茶:荥经产,粗叶制成。价值较小路茶为高,亦销牛厂。
七、散茶;各县均有,价无一定标准,零整均售,行销各地。
茶既为康藏人民之主要食品之一,故汉藏贸易以茶为大宗。以前藏人来康定买茶者,年在百万两以上。其后因汉藏关系时张时弛,印度茶得以乘机而入,边茶大受影响。然藏人嗜边茶久,非此无以解渴。余旅行西康,见雅安、天全一带园户,当首夏天气,男女老幼,群赴山中摘茶,俟叶稍干,即运至城中售与茶商,经过制造装包,先由苦力承运宜东镇(汉源属),再运康定,每人负重均在一百五十斤以上,操是业者以万计,且有致富者。盖此辈生活刻苦,玉蜀黍为唯一主粮,烙成饼子置肩际,且行且食,日行不过三四十里,所谓三步两打杵者,因无法使之速也。打杵时好呼啸,前后相和,凄寂之大相岭,飞越岭,得此略见活力。茶到康定,概置各自之仓库中,以待藏人选购。出关外又经过改装,以茶包纳入带毛之牛皮中而以皮绳缝之,成方形,每包重六十斤,每一牛驮两包。业此者谓之赶猪娃。康藏道上,驮茶之牛,动以千百计,漫山遍野而行,殊为壮观。茶之为物,在内地并不如何重视,一到关外,顿成珍品,既如粮食之不可或缺,又如金钱之不可或无。汉人出关者,例于康买茶若干驮,可作赠礼,可作货币,并供自己生活需要。康人于茶,日饮五次,打茶之具,其名日酱通。二十六年春驻军携迫击炮至稻城,康人以为酱通。其为状也,可以知矣。余见大喇嘛或土司处,其斟茶者固属小娃子之类,而一一般民家,则以家长司其事,其亦具宰肉之风乎。酥油茶乃茶、盐及酥油拌和而成,亦可加鸡蛋、桃仁、姜片等,食之止渴、充饥、御寒。初出关者,多不喜食,余则酷嗜之,一次能尽数碗。
【注疏】“茂声版”题《南路边茶之消长》诗为一首“四月清和好采茶,装包发脚一家家。无间汉藏都缘此,古盛今衰互市差。”由此便可见“茂声版”与“改正版”差异之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