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选自《西康图经·民俗篇》中《饮食》一章。由农家自行焙制后,售人各大茶庄。茶庄取诸茶叶,装木颤内蒸之,使结成长方砖形,专销康藏。俗人称为“马茶”。天全,专办下品茶。每四包为一引,民国初年,自打箭炉出关之茶为14万引,最盛时至18万引,现为10万引。边茶粗劣,难以言语形容。
番人嗜茶如命,无贫富贵贱僧俗,食必熬茶。其茶产于四川之雅安[雅州]、荥经、天全等县。茶树生于山间砾地,每年采叶三次,初采芽尖,为上品。次采嫩叶为中品。最后采者为丛枝老叶,与修剪之孽条,为下品。由农家自行焙制后,售人各大茶庄。茶庄取诸茶叶,装木颤内蒸之,使结成长方砖形,专销康藏。榷者称为“马茶”。学者称为“砖茶”。俗人称为“马茶”。亦有取嫩尖嫩叶制为雨前、毛尖等品。销于腹地者,皆属散茶。
大抵荥经茶商,专办上中品茶。天全,专办下品茶(古称乌茶者是一也)。雅州,各品皆备,其名目殊繁,雅茶最上者曰“毛子”,其次日“芽子”,专销西藏贵族;其次为“金尖”,销康藏各大寺院与土司家;其次为“金昌”,叶少梗多,销康藏平民。
俗称:边茶一砖为一甑。每四甑相续排列,护以粗蔑编成之长簿篓,是为一包。每四包为一引,民国初年,自打箭炉出关之茶为14万引,最盛时至18万引,现为10万引。(www.daowen.com)
边茶粗劣,难以言语形容。其下品者,每有恺木叶与树枝等混入,全无香味,只苦涩如咽单宁酸液而已。顾番人甚珍惜之,芥末不肯轻弃。每食,掬茶叶一把投釜中,反覆煮之,使水变浓褐色,尽溶茶质,投以食盐,始饮或调糌把。
至番人嗜茶之故,清《续文献通考》曾解之云:“自唐世回绘入贡,以马易茶。盖西北人嗜茶,有自来矣。西北多嗜乳酪,乳酪滞隔,而茶性通利,能荡涤之;故虽不用于三代而用于唐。不独中国用之,而外国亦莫不用焉。宋人所以始置茶马司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茶马古道“锅庄文化”文史调查与研究辑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