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任乃强《川康交通考》,原刊于1932年1月《新亚细亚》3卷4期。今收入《任乃强藏学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年版。
康熙四十年,平定西炉,“四川巡抚能泰奏言:泸河三渡口,高岩夹峙,一水中流,雷靠矢激,不可施舟楫。行人援索悬渡,险莫甚焉。兹偕提督岳升龙棺度形势,距化林营八十余里,山址平坦,地名安乐坝。拟即其处,仿铁索桥规制,建桥以便行旅。诏从所请”(《御制泸定桥碑》)。桥成后,川康商旅,皆渡桥入瓦斯沟,磨西旧道遂废。
冷竹关者,为一大绝峡,向未开路。咱里、烹坝工民赴炉城者,皆自黄草坪、大岗下瓦斯沟,以避绝峡。桥成之初,川康往来,尚取此途。雍乾之间,西藏用兵,转饷运输,深感其陟降不便,始凿冷竹关峡壁为路,平行达瓦斯沟。又其后累经官府铲高垫平,削岩加宽,通引水道,架筑桥梁,使此路益臻完善,行旅趋之,如水赴谷。于是泸定桥头,市场勃兴。设巡检,设税关,以至于建设县治。而岩州、亢州、察道、沈村、磨西诸市场,相继冷落。化林坪、冷碛、咱里、烹坝诸市,又起而代之矣。
此路,由雅州出凉关,经紫石里,观音铺,逾麂子冈,出麻柳湾,入荥经平原,又自黄泥堡登大徊岭之北坡。其间日二台子、曰小关、曰大关、曰板房,一带道路,尚温暖平易。自长老砦以上,旨冰河雪岭,盛夏若冬。其最险处,曰三大湾、曰二个四盘,即王阳返辔之处。虽经二千余年之培修,而艰险如故。草鞋坪为岭道绝顶,海拔2800米,自此下瞰清溪城,如在脚下。南下40里中,坡度全在50度以上。只此一点,即已毫无修路价值。徒以其有二千余年之历史,官府又未曾经营有更佳之新路以代之,人民习惯往来,遂能维持其地位耳。自清溪(即言黎州,今汉源县治)至富庄、泥头,昔时系由汉源街绕道。使雅炉路线,怡成一锐角形;亦自清代,改由猛虎冈直达富庄,将此锐角尖端消去一部,不能谓非此路进化之一点也。自泥头逾飞越岭(2700米)下化林坪,俗称小山,以其高度较桐岭为小也。然其坡度恰与徊岭相似。旅人之评:以为小山更较大山难行也。自化林坪下达大渡河谷,循河岸至炉城,经历代修葺,成为佳路,已如上言。
此路之吸引力甚伟大,无论达官大贾,负贩苦力,往来雅炉之间者,皆愿绕此锐角,度此险岭而行,虽知他道较为平捷,亦不愿赴,其原因在于:
1.此路亦经二干余年政府之提倡与修冶,颇为宽阔,即奇险急坡,亦有碎石铺砌,便于舆马往来。(www.daowen.com)
2.沿途店肆繁密,尖宿俱便,虽大山巅部,亦随处可得食物、饮料与坐息之所。
虽此路必废,亦有数点可以推知:
1.自雅安至炉各路,以此为最纡远。
2.海拔400米之雅州河谷,渐升至800米之麂子冈,又下降至500米之荥经河谷。又升至2800米之大相岭,又剧降至1000米之流沙河谷。又升至2700米之飞越岭,又剧降至1000米之大渡河谷,垂直的曲屈太剧。
3.逾大山三重,不唯奇险,又皆匪窟,历用重兵洗剿,皆无成功,地势使然,非人力所能治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