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马古道锅庄文化调查研究结果

茶马古道锅庄文化调查研究结果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摘自原书《(六)以边茶为中心的商业》。后来因洋货倾销康藏,边茶生产萎缩等等原因,锅庄纷纷改业或停歇,到一九五一年初康定解放时仅剩十多家。其中大小不一,最大的包家锅庄有房屋八十余间,盛时贸易额年达80万银元,小者仅有屋数间,贸易额年不过一二万银元。道孚有十多家锅庄:性质和康定不同,除招待熟客外并自做生意。

茶马古道锅庄文化调查研究结果

本文摘自原书《(六)以边茶为中心的商业》。

解放前的商人和商帮 喇嘛庙、土司、贵族都是经营进出贸易的大商户,商业获利很多,吸引了他们投资做生意。主要的有:大金寺、邦达昌、理塘寺、白利寺等几家,他们都有具体的经商组织,宜备驮帮或征用乌拉代运商货,在各地有分号、货栈,贩运洋货(纸烟、毛料等)和关外土特产(药材、皮毛等)到康定或内地,由那里再运茶和百货出关,其中邦达昌是康藏第—大商号,过去西藏和印度的贸易50%由它经营,在内地甚至印度各大都市都设有分号,但在本区内贸易规模不及大金寺,较小的商帮往往联合派一二人常川驻留主要据点(如康定、甘孜、理塘、巴塘)或一定的锅庄以为联络。

汉人行商分陕、川两帮,而以陕帮居绝对多数和绝对优势。元、明时青康藏高原归陕西管辖,和内地联系都经由洮州、陕西一路,陕商由此进入草地,他们善于经营,穿藏服、说藏语,每年年初带了茶叶杂货到各牛厂送礼,或者预先借钱给猎人和采药者,等别采获后交货抵债,牧人到城市交换货物时亦喜欢投老陕家止宿,同饮同食有如家人,而土产售价完全由陕商决定,陕商由此获利至厚。资本雄厚的陕商贸易范围亦很广大,往往在康定、德格、甘孜、玉树等地广设分号。至于小本行商则以川商居多,仅带—些针线、土布、杂货等,往返各农村间零售给藏民以逐什一之利。

单纯经营零售业务的坐商以独资经营的居多,而且十九是汉商。规模大小不—,小者是家庭经营的小杂货铺,货物多向行商批来;大者除一般门市买卖外亦兼营收购和贩运土产。藏族坐商大多是农人的副业,规模更小。

解放前的汉商除根据籍贯地域而结成商帮外,又可因营业种类而结帮。以康定为例:较大行业便有十七、八帮,其中最大的茶业帮又根据籍贯而分为雅安荥经、天全、名山、邛崃五小帮。[16](www.daowen.com)

本区特有的锅庄是中间商机构,实际上仅存在于汉藏贸易交接点的康定、道孚二地,而尤以康定最多,康定过去地方商业即建筑在锅庄制度上。锅庄相当于内地的商行或堆栈。远在五百多年前,关外各地和西藏的商帮常运土特产到康定和汉人调换茶、布等,那时康定不过是一个小村:但它的地位则正好在汉藏两族人口分布的交界处。各地来的商帮往往在一定的地点搭起帐篷,以后交易渐渐发展,临时性的帐篷便改造为永久性的房屋——锅庄。某—地区的商帮仍照过去老习惯投宿当初搭帐篷地点的锅庄,锅庄建筑都是四合院二层楼房,大多由昔日土司的头人经营,不少主管是汉藏婚生的女子,长于理财,精于计算。锅庄名号以主人的姓称呼,供给客商食宿、糌绝、酥油、燃料等,并介绍贸易:投宿商人不必付钱,但在成交后锅庄向买方取佣金4%。这里是汉藏贸易的枢纽,交易数量大,所以锅庄的收入不坏。客商和锅庄又常常结为老关系。但锅庄之间可同意转换客商的居住权,如甲庄同意把某帮人移交乙庄,则该帮商人从此便改住乙庄。

康定锅庄原先只有四家,后来汉藏贸易中心由雅安转移到此,贸易扩大,并且锅庄又开始负责招待来往土官住宿,原有少数锅庄业务繁忙,特别是随着边茶贸易的发展,锅庄陆续增加,最盛时有48家,一九四一年尚有30多家。后来因洋货倾销康藏,边茶生产萎缩等等原因,锅庄纷纷改业或停歇,到一九五一年初康定解放时仅剩十多家。其中大小不一,最大的包家锅庄(又称瓦斯碉)有房屋八十余间,盛时贸易额年达80万银元,小者仅有屋数间,贸易额年不过一二万银元。

道孚有十多家锅庄:性质和康定不同,除招待熟客外并自做生意。他们的建筑巨大,犹如土司官寨子,其中由藏人经营者二家,余都由居此五六代的陕商经营。牛厂娃从青海运来的盐和从康北草地运来的畜产品、土产品,都经由锅庄转销康定、丹巴。锅庄除买卖利润外不向牛厂娃索取介绍佣金,但买卖成功后当地灵雀寺却向买方取佣(茶六包取—甑,粮八斗取一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