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马古道康定商业文史调查研究-《甘孜州文史资料》第7辑

茶马古道康定商业文史调查研究-《甘孜州文史资料》第7辑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放前康定商业简述》作者来作中,收入《甘孜州文史资料》第7辑,198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印行。锅庄主还在藏商住康期间,代为收付货款,交纳税金,包装交运。

茶马古道康定商业文史调查研究-《甘孜州文史资料》第7辑

《解放前康定商业简述》(原题名《解放前康区商业简述》)作者来作中,收入《甘孜州文史资料》第7辑,198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印行。本文只录取与茶业相关部分。

解放前,甘孜藏区(指原属子西康康属即金沙江以东地区)的商业,就地区而论,主要以康定,理塘、巴塘、甘孜等市镇为中心,通过这些地区,辐射向邻近的西藏、云南、青海、甘肃和雅安、阿坝、西昌等地区以及本区内的县乡和农村、牧场。以资金占有和从事经营者来讲,藏族中,主要有土司头人商、寺庙商以及与之相互依存的“锅庄”行业;外来者,除官商和西藏商人外,主要有来自陕西、云南、四川等地的座商和行商。经营的商品,入口,主要为川茶、绸缎、匹头,呢绒、铜铁、器具,日杂等;出口,主要是黄金、麝香、药材、羊毛、皮革等。通过它们相互间的经营、交换,对活跃、繁荣甘孜藏区的经济,促进城乡产品之间的交流,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起到了一定作用。当然,由于解放前集团和个体的经商目的性不同,产品交换带有一定的掠夺性质,因而,甘孜藏区的劳动人民,在产品交换时,经济上也受到一定的剥削和损失。

一、康定、理塘等主要市镇商业

1.康定

康定,古称打箭炉,位于甘孜藏区的东部,历来是中央通往藏卫的要津,又是藏卫僧俗官员进京朝贡之通道。自清初建埠以来,汉藏之间的“茶物互市”即西移于此,并逐步或为全区商品集散交换之中心。据《康定县图志》记载,清朝末年,每年商业交易额达到白银“一千八百余万两”,并主要以茶叶为大宗,国家每年制发给茶引票十万零八千张(高时达到十五万张),征茶课白银十万零八干两,由雅安、荥经、天全、名山、邛崃五县茶商认引后,运至康定销售。根据1930年前后雅安、荥经、天全、名山、邛崃五县在康定所设的主要茶号及其经营情况有如下表:[11]

……

二、土司头人商、寺庙商和锅庄业(www.daowen.com)

……

3.锅庄业

锅庄,在甘孜藏区是一特种行业,它在土司、头人、寺庙等藏商和汉族富商之间,起着桥梁和经纪人的作用,特别是和藏商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主要集中在康定。

据考证,康定锅庄原是明正上司下属的土千户、土百户来康,谒见土司时的住宿和办事处所,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贵族的没落,其后人郸利用各自现成的院坝以及和外地土司、头人、寺庙的历史渊源,从事接待他们到康定经商时圈养牲畜、堆存货物的落脚点。这些藏商到康定后,有的因语言不通,需要锅庄主人为之翻译,有的不谙行情,需要锅庄主人为之介绍和帮助筹划。汉商要购买藏商或销售自己的商品,也需要锅庄主人代为洽谈和充作媒介,这样,锅庄主人即利用自己通晓藏汉语言,了解商业信息以及和各方面有往来关系与商界较为熟悉等有利条件,协助藏汉双方,促成买卖的成交,并从中捉取约百分之四的“退头”(即佣金)。这就形成哪家锅庄里住的藏商资本越大,锅庄主人的收入也就越多,并可受到汉商的俯就和拉拢,成为了锅庄主的主要财源。为使这一“财源”能够保持长久,藏商到锅庄后,不论住时长短,食宿、草料都由锅庄承担,并时刻殷情款待。锅庄主还在藏商住康期间,代为收付货款,交纳税金,包装交运。来康离康,都到关卡迎送,协助疏通关节,不使受到刁难。为此,藏商每次到康,都要固定住在最初住过的那家锅庄,不再另迁别家,别家也因其直接涉及到各锅庄与商人之间的利益,如果乱拉乱住,恐引起纠葛和后患,故大家都能严格遵守。

据调查,康定最早的锅庄,共有四一十八家,解放前夕,较大的锅庄仍有下桥瓦斯石碉包家锅庄、将军桥白家锅庄、深巷子白家锅庄、水桥子木家锅庄、大院坝充家锅庄、铁门坎汪家锅庄、白土坎陈家锅庄、白土坎彭家祸庄、大石包邱家锅家、北一巷贾林锅庄、子耳坡安家锅庄、子耳坡邱家锅庄等,他们接待的分别是来自德格、甘孜、炉霍、理塘、昌都等地的富商巨贾,或是各地喇嘛寺经商的管家,每次售出、购进的货物,金额都在数万元至十多万元不等。其他一些锅庄,所住多是一些一般藏商,交易金额不能与前述藏商同日而语。至于民国年间随着康定商贸事业的发展,新建起来的一些“锅庄”,纯系以经营旅店、客栈为主,和原有的四十八家锅庄,在群众心目中有着严格的、性质上的区别。锅庄业的存在和发展,对促进康藏地区来康定经商的土司、头人、寺庙客商以及城乡交往,带来了吸引和方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