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马古道与西藏文化研究

茶马古道与西藏文化研究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藏通览》为日本陆军大佐山县初男撰写,出版于明治四十年,分两编,共二十二章,计有:位置人口、地势、气候、人种、风俗、政体、宗教、语言文字、兵制、贸易、物产、工艺、寺庙、交通、都邑、史略、探险者等。《西藏通览》原为日本人所写且印刷数量有限,故文本涉及较少。直到2002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发行季羡林先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西藏通览》收入其九十六册,此后才受到藏学家们的重视。

茶马古道与西藏文化研究

《西藏通览》为日本陆军大佐山县初男撰写,出版于明治四十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分两编,共二十二章,计有:位置人口、地势、气候、人种、风俗、政体、宗教、语言文字、兵制、贸易、物产、工艺、寺庙交通、都邑、史略、探险者等。

作者在编撰过程中甄别、参考了前人关于西藏的著述,使本书的体例更加完备,内容更加详尽。书中的许多描述被后世编撰有关西藏地方志的学者摘录采用。《西藏通览》原为日本人所写且印刷数量有限,故文本涉及较少。直到2002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发行季羡林先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西藏通览》收入其九十六册,此后才受到藏学家们的重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录为民国二年(1913年)陆军部译印行本;另,中国台湾华文书局又出版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刊本。[57]

本文摘自《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九十六册,(壹)(贰)选自原书《第十一章 贸易》,(叁)选自《十五章 交通》。

(壹)西藏与各地通商市场,旧日所指定者:东则四有四川省之打箭炉及云南省之大理府;北则为甘肃省西宁府;西则为罗多克礼市亚尔摩那地方、克什米尔等地;南则为布丹涅珀尔及西金之亚东。(www.daowen.com)

(贰)惟最占输入品之大部分者,则砖茶及棉布类是也。砖茶以最粗叶制之,其制法先用杵捣碎,然后作成砖形。长九寸乃至一尺幅七寸,厚三寸。积载于驴背,经无艰崎岖险峻之山谷,始得运至西藏。年自四川省打箭炉运至巴塘数目不下一千万斤,其价约值十六万两。据河口慧海[58]旅行》所记言:则拉萨市中砖茶一个下等者值二圆七十五钱,上等者则值五圆乃至五圆五十钱左右。西北高原地方,则下等一个亦值三圆七十五钱。余盖:西藏人最好饮茶,消费此物非常巨额。实日赏食料中之一,重要品也。其煎茶之法,则取砖茶一握,入釜中加以靳油,煮沸之约十分钟,间更用物滤过,盛入木管,取可以上下活动,有木材圆板之棒,上下搅拌,待其调和均匀,然后注碗中,以供饮用。

(雅州府)即古之靖府也,由此过大河青衣江即古所谓“平羌”,今呼为“官渡”。昔诸葛武侯平羌于此,故名。其地产黄连、雅茶。出南门上严道山,过灵官堂下凉水井六十里至观音铺,在山谿之间出门,不远上飞龙阁十五里,于山顶有名刹,名“龙兴寺”,下山则为煎茶坪,麻柳湾山脚下高桥关也。趋山脚过大庙寺至七纵河,其水从瓦屋山下发源,泛舟登岸,共计六十里。至荥经县即古孟州也,二水环绕,昔武侯所以擒孟获处也,西有唐节度李德裕之筹边楼,今改为东岳观矣。从山脚下顺过土地桥而上曰“古城”,乃孟获之旧城,武侯曾穿穴入城擒获于此,形势尚存,而城中所出之穴,已成一塘,不时出雾飞雨,故名为“古城烟雨”,其地产黄茶,又有太湖茶,观音茶亦纳贡之品。四十里过鹿角坝、雨池铺至沟口站,顺沟而进,过大渡桥、芭房、安乐坝、黄泥铺,共七十里至小关山。在山谿之内,睛明日少,阴雨日多,迷雾霏霏,疑非阳境。沿沟直上约十里曰“大关山”,又曰“九折坡”,祀关帝庙于上,故名关山,明末张献忠屯兵雅州,欲犯西南一带,汉源街民有李华亭者,年七十余,率领乡兵连破献忠七战,于九坡之上、坡下皆有守隘,故分为大、小关山。过江而下,不远复沿沟而上,即丞相岭也,昔武侯屯兵之处,原曰“功僰山”,其山冬春雪凌甚大,路险滑而不良于行,曲折盘旋,直插云霄,果亲王过此曾留题曰:“奉旨抚西戎,冬登丞相岭。古人名不朽,千载如此永。”下山则名“象鼻子”,有二十四盘,洪武年间金川侯曾匾修鐅以通旅行,过洋棬门有两路:一至牛屎花椒坡;一至清溪县总计七十里。至清溪县即唐之通望县,隋之朝阳县也,城之形像下山如无头龟形,南走大田土司之界,至汉源街通建昌,即古之汉源县也,汉时马岱镇守之,今尚有马女姓土人,殆其谲也。大田离县治三十里,有大井、水田,万历间改设为黎州千户,县署内有黎椒树亦,为纳贡之物,俗传唐僧取经之时,插椒杖于此,而生者其地,近曲曲乌。出北门下坡过沟上山,顺塘至富庄,共七十里至泥头汛。顺沟而进,过老君剑,对岩之上有水急流如剑,路崎岖,其地人物、衣冠另是一种,名曰“猓猓”,乃昔之羌人也。三十里至林口,顺沟而进,上坡过头道桥有堆卡,过桥由沟不远,上飞越岭,甚险岭,过相岭,其地终年有积雪,飞霜下视层云如在天际。山顶中有隘、古刹、关帝庙,过此隘即下山,无留足地,共计三十里至化林坪,即泰宁营也。果亲王有诗云:泰宁城到化林坪,峻岭临江乌道行。天限华羌开此路,寨垣宣建最高平。下山二十里过隆坝铺,越右则为沈村土司住牧之处也,由左边、小河、冷碛共三十里至冷碛土司住牧之处。五十里至泸定桥,地稍温暖,河名“泸水”,向无桥梁,开打箭炉之后,始建铁索,有圣祖仁皇帝御制之碑文,勒石于左,桥之东、西长三十一丈一尺,宽九尺,而施九股索之长者,比桥身余八尺,复木板于上,镇之以梁柱,翼之以扶拦,御赐桥名曰“泸定桥”,过桥十里曰“咱里”,亦土司住牧处也,二十里至大烹桥,小坡上下约有十里,为冷竹关也,入沟即上大岗山,甚陡险焉。唐提督之兵被阻于此,山脚河旁尚有兵营基址,曲折而上,约十里曰“黄草坡”,果亲王诗曰:“已过连云栈几重,如伺首险大岗峰。行人湧湧生劳顿,万水千山不易逢。”下即□花扁也,其路窄险,在峭壁之上以木石培砌偏桥,偶一失足,则形影俱失。由此有二道:一以十里至头道水,此旧路已颓;一由冷足关对岸之新道沿山岸而行,临峻岭江约二十里至头道水,高崖峡峙,一水中流,店房、铺户,半在山麓,半临水边,山后声如雷,有瀑布飞涌而下,果亲王诗曰:“微雪竖壁插青天,一线中通乌道滩。马过溪头蹄带雪,断崕千尺挂龙泉。”自此以往杨柳夹道,深坑掩映一路,以七十里而至打箭炉矣。

打箭炉者,四川省之最西部也。昔日此地为西藏之境界,气候寒冷,三山环绕,二水并流。相传武侯于此造箭,其匠人郭姓,所乖之一羊,已仙去。有庙在炉,形容古怪,夷人敬而畏之。炉城只有三门,无墙垣,以山水为天然城郭。盖为口外各种番夷贸易之总汇、市茶之要区也。人烟辐辏,市井繁华,珠宝等物,为支那本部所无者,仅于此地产之。人物衣冠、风俗、语言又自不同。所居之屋,以虎皮石砌成,之内以木为柱,或三五层不等,名曰碉房,能抵抗铳炮之射击;所耕者,豆、麦、青稞;而所牧者牛、羊;所食者,黄油、炒面、乳茶、羊肉;所饮者,即青稞酿成之酒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