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懋材(1843—1890年),字豪伯,江西上高县(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田心乡王家村大屋里人。16岁中秀才之后,放弃科举,立志钻研科学,以图报效国家。他博览群书,广为涉猎,经史子集以外,尤致力于数学、天文等“经世之学”,对地理测量更加谙熟。光绪十六年黄懋材在上海病逝,年仅47岁。
光绪四年(1878年),朝廷特派黄懋材“以四品顶戴出境换二品顶戴”,前往三藏五印,察看情形。根据考察资料,黄绘制了《印度全图》一册、《西域回部图》一册、《四川至西藏程途》一册、《云南至缅甸程途》一册,此外还著有《西輶日记》《印度札记》《西徼水道》《游历刍言》等政箸,汇成《得一斋杂著四种》。《得一斋杂著四种》初版未曾见到。光绪十二年(1886年),翰林院编修江标予以重校刊出。该书被认为“叙记确而不支,考证博而能核”,是“讲边事者不可少之书”。读者接踵索要,没能满足需求。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江召棠在上高担任知县期间,征文考献,亲抵黄懋材家中“觅是书之板仅存,而蠹朽剥落者及半”“不忍其日就湮没”,遂加以补订,连同《沪游脞记》,一并刊行。
《得一斋杂著四种》是书记其游历印度始末。卷一自成都至巴塘,记沿途各地建置沿革、山川、交通、气候、户口、关隘、古物等,对路程里数、气温变化、星辰测量,记载详细。卷二自巴塘至腾越(今云南腾冲),对金沙江等河流及桥梁、地瘴、澜沧江岸摩崖等记载颇详。对西南各族人民阻止西洋各国数次派员进藏探查的爱国行动也有记载。卷三自腾越至缅甸,对中缅边境三宣慰司、三长官司沿革、交通、关隘、少数民族、缅甸地理、气候、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经济贸易,及仰光城建筑、苑囿、居民、交通、码头与华侨情形等均有记载,是研究中缅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卷四印度及归途,对游历印度中部后再经孟加拉、仰光、苏门答腊、新加坡回国,及所经城市见闻均作简略记述。[45]王锡祺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佚名编选的《游记汇刊》本等。今吴丰培将书辑入《川藏游踪汇编》,1985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炉城二水夹流,二山紧抱,晨夕多风,终年积雪,盛夏犹服重裘。番夷杂处,诡形异状,鸠面黎黑,鸟语軥辀,被发徒跣,身衣红褐,梵僧喇嘛,往来不绝于道,实西南之锁钥。藏卫之喉吭也。设分防同知一员,阜和协副将同驻焉。(www.daowen.com)
明正宣慰使司驻城中,所辖长官司及土千百户四十九员,东至泸定桥一百二十里,冷边土司界,四至中渡讯二百八十里。里塘土司界,南至乐壤六百里冕宁县界,北至章谷屯四百五十里小金川界。
打箭炉古旄牛国也,俗传武乡侯南征,遗郭达将军安炉造箭,附会无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