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藏赋:茶马古道文化探究与历史研究

西藏赋:茶马古道文化探究与历史研究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藏赋》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宁任驻藏帮办大臣时所作的一篇描写西藏独特地貌与历史文化的地舆大赋,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篇以西藏为题材的赋作。乾隆五十八年以后八年为西藏办事大臣,对西藏的地形、民俗、物产多有著述,著有《西藏赋》《续水经》《藩疆揽要》《回疆通志》等。《西藏赋》作于嘉庆二年,此后广为流传,多次被传抄翻刻,以刻本、钞本等形式流传,因此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版本。

西藏赋:茶马古道文化探究与历史研究

《西藏赋》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宁任驻藏帮办大臣时所作的一篇描写西藏独特地貌与历史文化的地舆大赋,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篇以西藏为题材的赋作。[36]

和瑛(1741-1821年),号“太庵”(又作“泰庵”),原名和宁,为道光帝旻宁避讳改名,额勒德特氏,字太葊,满族镶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刑部尚书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历任四川按察使,四川、安徽、陕西布政使,领侍卫内大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以后八年为西藏办事大臣,对西藏的地形、民俗、物产多有著述,著有《西藏赋》《续水经》《藩疆揽要》《回疆通志》等。

《西藏赋》作于嘉庆二年(1797年),此后广为流传,多次被传抄翻刻,以刻本、钞本等形式流传,因此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版本。本文所引为“元尚居《西藏等三边赋》本刻本”,刊刻于光绪壬午(1882年)八月,华阳徐道宗署检,今收入《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96册,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www.daowen.com)

打箭炉雪嶂重开,严四川之门户;明正司衣冠内附,树六诏之风标。【昔为南诏地,去成都西南一千二十里,东西径六百四十里,南北径八百三十里。东至泸定桥交冷边土司界一百二十里;西至瞻对抵热泥塘界五百二十里;南至雅隆汇中渡交里塘界二百八十里;北至小金川界五百五十里,东南至冕宁县五百里;西南至喇滚抵澜沧江界四百八十里。自后汉诸葛武侯征孟获时,遣郭达造箭于此,故名“打箭炉”。旧属青海部落,明永乐五年土目阿旺甲木参向化归诚,授歹长河西、鱼通、宁远军民宣慰使司,颁给印信、号纸,世代承袭。

国朝因之,至康熙三十九年,藏遣营官昌策集烈等戕害,占据其地,四川提督唐希顺克复河西之猴子坡、扯索、咱威、杵泥子、牛磨、威杵坝、咱哩土司、烹坝等处。昌策集烈调聚乍丫、工布番兵啸聚牛磨西面、大冈等处,爪恃险负隅,御拒官兵。提督唐希顺大破之,杀昌策集烈,安抚被害汉土人民。已故宣抚司奢札察巴乏嗣,其妻工喀承袭,即今甲勒参达尔结之外祖母也。管辖十三锅庄番民,约束新附土司及土、千百户五十六员。上纳贡马,征解杂粮。其明正宣慰使司管辖安抚司六,土千户一,土百户四十八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