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机动车数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导致许多城市交通承载过大,尤其是在某些时段和区域拥堵较为严重。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高度集聚、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度增长及高强度使用、公共交通吸引力不够、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与机动车保有量过快增长势头不相适应等问题不断凸显,迫切需要出台相应措施解决愈演愈烈的交通拥堵,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方便市民出行和交通运行。作为一国首都,北京市的汽车数量不但在全国首屈一指,其道路拥堵程度也是全国罕见,因此被人戏称为“首堵”。北京机动车数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700万辆,市区平均车速约为15km/h,治堵方案的出台迫在眉睫。
与单中心同心圆发展模式下的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相伴而生的必然是城市交通结构的不合理性。由于不注重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协调,随着城市的膨胀,糟糕的交通系统也造成了更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1)区域中心交通拥挤
城市中心区域集中了各种中枢机能及公共服务设施,且中心区域的可达性良好,而其他地方的可达性受到限制。这样的情况,必然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的过分集中,出入该区域的交通流量特别大,从而引起交通拥堵。本质上说,交通拥堵是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不平衡所致。可以说,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源在于“集聚效应与城市有限空间的矛盾性”,交通供求不平衡是这一矛盾性的外在表现。所以,要解决这问题,一方面要控制交通需求的过度膨胀,另一方面要增加交通的供给。
2)出行距离增大,出行成本增加
大部分城市,特别是城市中老城区,在原有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基础上,又突显道路标准低、路况复杂、路网密度不足、功能不合理的问题。加之交通拥堵因素与其现状的恶性循环叠加,无形地体现在时间上,使出行实际距离增加(1986年至1996年十年间,北京、上海、深圳的居民出行距离平均增长了1km 以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各种社会活动及产生经济效益是以消耗了时间为代价的,同时时间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本身就具有一定价值。所以,对于交通拥堵出行时间价值的浪费,就是在途时间不合理增加,本质上就是出行成本的增加。(www.daowen.com)
据有关部门统计,以天津市为例,其人口平均出行距离为从2000年的5.4km,增长到现在的10.2km,其增长率接近2倍。所以,因此消耗的时间价值、经济成本大大增加。
3)有害气体过度排放,自然生态环境恶化
城市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开放性和依赖性的特点。所以,大量的私有化交通及频繁的交通拥堵状况已经超过了城市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对其人工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的破坏是致命的。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对环境的污染正逐渐取代工业污染,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并且呈日益严重的趋势。机动车排放尾气对整个大气污染的贡献率在逐年上升,有些指标占到50%以上。据欧美各主要城市检测数据,城市中各类主要废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氧化硫、碳氢化合物、铅、悬浮粒子)40%~90%来自于汽车尾气,其中,轿车及家用轻型车排出的占80%。特别是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主要是由机动车尾气所致。城市不合理的交通状况将加剧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恶化。
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长,人口出行次数和出行距离的不断增加,这些因素无疑加大了城市道路系统的总体交通流量,也进一步加剧了道路的通行压力。虽然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不断加大路网改造力度,但随着交通流量越来越大,饱和的道路越来越多,路网也越来越脆弱。所以,目前中国发达地区,大城市交通问题已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危害了城市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