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脉与城市的关系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上看,文化传统真正的发展主体是无个性特征的集合。而群体的特征,就是对共同事物的理解方式和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以及类似的情绪反应,因此这种共同价值观反应的情绪就可称之为文脉。文脉(Context)的词汇最早源于语言学范畴中“语境”的意思,是在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由于其内涵的外延非常广泛而被运用于各种学科的研究之中。从宽泛的意义上解释:“引申为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在城市和建筑的背景下,更多地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68]。”文脉的存在形式包括外显和内隐两种模式,外显形态包括行为、建筑、景观等各种可见要素;隐性形态指对形成与发展具有潜在深刻影响的因素,如政治、文化、历史和习俗等。外显和内隐两种形态要素共同影响事物的演进过程,在不同阶段留存下反映在事物上的历史印记以及相应行为方式。文脉体系可被认为是人类长期行为活动的继承与传袭,而这种传承的物质体现需要借助符号反应于某些特定的物质载体之上。因而,文脉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传承衍生而逐步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物质符号内涵。
城市的历史文脉概念是文脉在城市空间学科的具体运用,是城市物质条件包括文化氛围和社会人文赖以存在的背景。广义层面解释,城市的文脉包含了人类处于城市之中全部的生存发展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狭义层面来说城市的历史文化要素指的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存在形式。城市往往在成百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凝结了数代,甚至是数十代人对与自然、历史、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思考,这决定了城市的基本文脉。正是因为此,城市可以被认为是由同时具备“社会横断面”和“时间纵断面”[3]这两种不同纬度的因素交织而成的。从时间纵断面看,城市演变发展具有历史连续性,表现出较大的时间兼容性,准确地说就是城市具有的诸多因素可以在逝去时间里寻找其映射。从社会横断面上看,由于城市既是认同的象征,又是崇拜和仪式活动的场所,因而汇集了社会各方面不同的人群,城市具有文化整合的机制。所以,城市的文化角色既能通过传递(正规教育和交流)保存文化体系,又是意识形态变迁的源泉[69]。
由于自然地理、经济技术、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差异,城市空间中因这些特有的地域文化和符号式样会形成独有气质的空间形式。每当漫步于许多古老的欧洲城镇,比如巴黎、罗马、里昂,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诺夫哥罗德、雅罗斯拉夫尔,东欧的华沙、克拉科夫、布拉格、布达佩斯等等,都会被其浪漫主义情调所吸引,被其和谐的自然美所陶醉。其中巧妙的城市空间结构、协调的建筑风格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原则或线索在引导着城市在历史中沉淀。这种原则就是文脉传承思想的无意识体现,是文脉观念理论雏形的具体表达。然而,现代城市的空间发展往往以功能为主要出发点,突出功能至上的原则,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创造所谓“高效与舒适”的生活。许多城市已经丢弃了曾经为之自豪的地域特色或历史文脉,科学似乎成为斩断人类历史的元凶,技术成为城市的悲哀。因此,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历史判断告诉我们,空间哲学的发展同样延续历史发展成螺旋形上升。今天,城市空间发展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是文脉传承思想的自觉运用,也是与社会的精神需求相吻合的。
2)地下空间文脉整合
人类居住生活的城市空间一直都有着承袭文化载体与延续生活方式的重要功能。“在人类语言、文字等抽象表意系统诞生之前,生存空间与聚落环境便被作为维系若干代人之间风俗文化信息联通性的纽带”[70]。最初人类对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只是满足居住和储存等基本功能。但是随着城市地下轨道系统的高速发展以及由其带动的地下商业蓬勃繁荣,城市地下空间正在由其貌不扬的黑色空间逐步转变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场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迫使城市空间走向趋同的危机,此时文脉的唤醒又让地下空间设计从历史、文化和民族中寻找自身的灵魂从而赋予整体城市以独特形象。
随着时代的前进,当今城市空间快速急剧发展迫使地下空间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能被文脉所忽视。另一方面,地下空间的使用者需要通过对地下空间和环境的感知而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种感性知觉源自于对所处的区域长期积累所形成历史文化体系的空间记忆。基于这两点地下空间对城市文脉传承也就归结为使用者为寻求行为的本质上对空间形成所谓文化认同感,而赋予地下空间的构建更有意义的内涵。(www.daowen.com)
地下空间以恰当的文脉表达行为来承袭并丰富整体城市空间的文化脉络。而将城市文脉融入地下空间场所塑造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撷取和抽象,即在城市各种要素中撷取能代表地域特色的符号,这些符号可以源自当地的传统建筑、历史文化、社会民族等,并将其抽象化后用于滋养地下场所的精神体现。所以,在城市地下空间场所的塑造中应采用多种方法将城市的文脉特色融入地下场所,使得空间使用者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1)对城市所拥有的历史文化沉淀进行发掘和整理,充分了解城市历史文化资源;
(2)在收集历史资源的基础上,梳理出能够联系各历史资源、构成完整历史文化空间网络的历史轴线;
(3)通过整合历史资源和历史轴线的关系,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网络系统。
城市地下空间精神领域的研究永远绕不开城市的文化脉络、地域精神和历史背景,更离不开地下与地面空间的结合。在了解城市历史格局演变的基础上,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中提取城市文化的核心价值,建构多元化的城市地下空间系统是文脉传承与地下空间整合的必由之路。城市地下空间与城市文脉传承相互结合的具体研究方法需要通过借助符号学和人类学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类型学。表现形式上可以从三个层面来体现:城市层面、地域层面和项目层面。在城市层面上地下场所应与城市地面的由历史文化而形成的城市空间肌理相融合;在地域层面上考虑在地下空间的形态和塑造方式上融入地域文脉特征;在项目层面上应结合地下空间使用者行为特点结合文脉符号内涵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设计。所以,地下空间设计中文脉的整体考虑可以根据不同的层面而确定不同的表达形式,当关注于某一核心观念时,也可同时综合不同的层面表达方式。
另外,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也是对于文脉传承方式的关注焦点。尊重历史传统和文脉承袭也并不等同于完全的食古不化、拘泥束缚。如果对城市历史遗存和文化积淀仅仅处于最基本维持状态,那么城市最宝贵财富的光辉只会逐渐地减损、消失而变成僵化的躯壳,这种毫无创新的维持也就呈现为衰败颓废。所以正确的文脉传承思想应该是采用一种积极变换角度的思维过程,在历史环境中注入开拓的创新,赋予地下空间以新的内涵,使地下与地面文脉协调共生,历史的记忆才得以延续。这样经过对文脉的继承和创新而设计的地下空间不再单纯具备商业或交通功能性质,已然成为城市在独特历史阶段的精髓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