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沟通城市与人活动的重要媒介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沟通城市与人活动的重要媒介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空间形态可以被看作沟通城市的物质环境及人的行为活动两者之间的重要媒介。因而,地下空间设计研究需要由物质形式开始,然后再回归到人的精神和行为层面。对地下空间精神行为的研究就从空间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和精神意识着手,以空间使用者在地下的自身需求来选择空间的物质形式,并影响地下空间形态特性、功能融合的多样变化。地域习俗、文化传统和历史文脉与城市空间的联系正在被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技术成果所割裂。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沟通城市与人活动的重要媒介

19世纪末建筑决定论颇为盛行,其影响即使在当代仍在持续。这种理论认为通过建筑环境的设计可以影响个人生活质量,直接造就美好的社会,却没有认识到建筑环境只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忽视了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影响。柯布西埃的光明城市理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佩里的邻里单位都是这种观念的反映。而环境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与环境共处于相互作用的系统之中,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而实现自己的需求,如果需求无法满足则转而改变环境,并根据环境反馈出来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最终获得共识的相互作用论。

空间形态可以被看作沟通城市的物质环境及人的行为活动两者之间的重要媒介。城市空间形态的深层结构是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生活习俗、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等城市社会性的核心体系在城市空间形态中的物化表现。因而,地下空间设计研究需要由物质形式开始,然后再回归到人的精神和行为层面。对地下空间精神行为的研究就从空间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和精神意识着手,以空间使用者在地下的自身需求来选择空间的物质形式,并影响地下空间形态特性、功能融合的多样变化。(www.daowen.com)

城市空间中最直观,也是最易被感知的是其存在形式,也就是物质性;而意识层面却是不易被感知,容易被忽视的另一类存在,即精神性。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现代城市的空间发展正在以一种过度的趋同扼杀着不同文化的差异特质,冲击着传统思想和精神归属。地域习俗、文化传统和历史文脉与城市空间的联系正在被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技术成果所割裂。所以,如果从人本主义角度上看待这一系列现象,可以理解为人对空间的精神需求作为一种社会系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