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尼山圣源书院》发刊词

《尼山圣源书院》发刊词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社会这艘行驶在惊涛骇浪中的大船,由此有了前进的主航道。“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尼山铎声久已销匿,书院要使尼山铎声重新响起,院刊要把圣源发出的铎声播向四方,给人们送去儒家的智慧和温暖。

牟钟鉴

《尼山圣源书院院刊》在书院建院五周年之际正式创办,它标志着书院有了属于自己的信息平台、交流窗口和文化园地,得以在尼山夫子洞圣源之地定期向社会传递来往于书院的当代海内外学人弘扬中华文化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效果。当人们阅读这份散发着尼山芳香的院刊时,自然而然地会在心里拉近与孔子的距离,也能更真切地体验到伟大孔子“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的巨大精神力量,从而增加对孔子的敬意,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心

孔子上承三皇五帝以来的远古文明,集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成,创建仁学,将周公制礼作乐的礼乐制度文化提升为礼义思想文化,建立起我国古典文明第一个理论体系,提炼出“仁义”“忠恕”“孝悌”“中和”“诚信”“弘毅”等核心价值,促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较早地成为文明之族、礼仪之邦,中华儿女莫不受其滋润。在历史上,孔子的学说从这里走向全国,在儒家学者世代努力下,儒学成为两千多年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伦理、教育、学术、外交民俗人生观上的导向性思想,铸造了中华重德、尚礼、自强、人本、贵和的民族气质与性格,奠定了整个民族发展的精神方向。如政治上,讲求“为政以德”“民为邦本”“选贤与能”;经济上,讲求“节用爱人”“博施济众”“民生为本”;伦理上,讲求“仁爱忠孝”“礼义廉恥”“尚义重信”;教育上,讲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修身养性”;学术上,讲求“因革损益”“学以致用”“和而不同”;外交上,讲求“天下一家”“四海兄弟”“协和万邦”;民俗上,讲求“慎终追远”“神道设教”“移风易俗”;人生观上,讲求“修己安人”“当仁不让”“刚健中正”。虽然实际生活往往偏离这些规则,但孔子儒学始终是人们心中的主要评价标准,是社会上下追求的理想境界,因而也成为批判现实、纠偏正谬的思想武器。中国社会这艘行驶在惊涛骇浪中的大船,由此有了前进的主航道。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孔子居功至伟,其光彩可与日月同辉。与此同时,孔子儒学和平传向东亚,形成儒学文明圈;后来又传到欧洲,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在近代百年,孔子儒学与中华民族同命运、共荣辱。由于中国及其文化在内部需要转型而未能顺利进行,在外部遭遇西方智性文化与霸道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巨大冲击,而后又有苏联革命模式的驱动,领路的中国人在追求政治上独立解放和经济上繁荣富强的同时,一度在精神上丧失了文化自信,截取西方文化之片断教条,掀起去中国化的反孔狂飙,于是孔子儒学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和空前磨难,中华民族在走向复兴的路上却面临滑向文化殖民地的危险。幸好儒家文化深厚,蕴含着永恒的文明智慧,在经历了“欧风美雨苏霜”的洗礼之后,非单没有趋于消亡,却由于荡涤了身上的陈腐形态与糟粕,其精华反而更加显露出来,在新的时代主题转换之中,在西方文化强权主义、科学主义的负能量给世界带来灾难加重的衬托下,以孔子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日益展示其可贵的价值和对人类未来的意义,中国人开始找回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更多的人终于明白,没有儒学的复兴,便不会有中华文化的复兴;而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不会实现中华民族的最终复兴。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儒学也不能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复兴。(www.daowen.com)

在当代,孔子的思想以崭新的姿态重新走回中国大地,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敬重,改变着中国崇洋忘祖、重利轻义、浮华不实的风气。与此同时,孔子以中华文化代表者的身份走向世界,获得普遍欢迎。孔子的仁和思想能够穿越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界域,协调各种复杂社会关系,有益于化解文明冲突,促进世界和平。孔子思想是在全球化地球村时代和多元文化互动中走回中国并走向世界的,因此它自身也在不断地丰富化、现代化,在综合创新中发展,理论形态多种多样,传播方式日新月异,与社会的互动立体多维。中华思想文化不断地回归圣源,又不断地开拓前行,孔子学说的生命力是无穷无尽的。

尼山圣源书院的院训是:弘道明德、贵仁思诚。它秉承孔子的精神,力求体现儒家的气象,使书院成为一座以文会友、讲论中华文化、推动文明对话的基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尼山铎声久已销匿,书院要使尼山铎声重新响起,院刊要把圣源发出的铎声播向四方,给人们送去儒家的智慧和温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