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尼山新儒学论坛述要,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浩然
由尼山圣源书院、国际儒联等主办的“2018尼山新儒学论坛——儒学与东亚文化共同体”近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三十余位知名学者就儒学在东亚文化共同体重建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东亚和平发展提供了学理的支撑与思想的启迪。
从东亚的历史背景出发,与会学者认为,当今时代东亚共同体的构建要充分地借鉴和参照以往的传统。其中,牟钟鉴教授回顾了东亚历史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指出儒家传统思想中的“恕”概念对于今天东亚共同体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并结合中国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过程来加以说明。牟教授进一步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在西方文明已经显示出诸多问题的当下,对于东亚人来说构建一个文化上的共同体便成为各国面向未来的题中应有之义。王殿卿教授指出亚洲在今天的新变局。这个变局说明在现代东亚世界,优胜劣汰的社会丛林法则和西洋必将全胜的信念以及以战争为主的扩张手段,早已经不适合中日韩三国人民的精神需求,东亚必须发展出自己的新的共同价值,这个价值便是以和合观为核心的共同价值。吴光教授指出,东亚世界的共同文化是儒学与佛教,而对于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则应该以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为主,这其中最值得重视的便是能体现儒学仁义礼智信的君子人格。在《论语》中,君子是以仁义、忠恕、敬畏、四德、爱民等品质出现的,在当代,我们只有修身立德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君子,而这种君子修养也为整个东亚社会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价值典范。
以东亚的共同学术传统为出发点,与会学者讨论了东亚文化中的诸多关键概念,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新诠释,传统与现代、国家与共同体之间的过渡便有了理论上的可能性。韩国成均馆大学辛正根教授深入讨论了“儒学”概念的定义,指出因为儒学具有“一实多名”的复杂性,它往往会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不同的名字,而现有的儒学定义又通常使用对普通人而言晦涩难懂的专业用语。因此,我们需要一个不依存于专业用语与特定人物的儒学的定义,同时这个定义还必须是一个使人们通过定义中使用的词汇便可以把握住儒学正体性的定义。韩国首尔大学郭沂教授指出,价值包含物质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和信仰价值四种类型和四个层面。信仰价值表现为“安”,物质价值表现为“用”,这些都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至于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则具有明显的民族性。真、善、美代表了西方的精神价值,中华精神价值则为中、和、乐。作为道、儒、释三教核心价值的自然、仁义和慈悲才是中华社会价值。(www.daowen.com)
以儒学为主的中国文化在东亚世界的展开,为我们在学理上提供了文化共同体构建的依据。与会学者通过对具体的中国经典、中国学派的思想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展示出中国在构建东亚共同体过程中的重要学术地位。张立文教授首先梳理了作为一个时代新儒学的朱子学,经藤原惺窝和林罗山等人的传播而在日本的发展与退溪、栗谷等人的传播而在朝鲜的发展。其次深入到朱子学思想的内部,比较朱子、退溪、栗谷思想的异同,说明朱子学在东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流变。最后借历史上朱子学的传播指出,当今时代的中国人也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成均馆大学金圣基教授指出,《周易》不仅蕴含着一个以人类生活的再圣化为内容的普遍伦理的新方向,还具有一个以自然与人的和谐为内容的儒家普遍伦理之新起点。这些内容是以宇宙自然之道,即现象变化和综合作用的发现为前提完成的,而这个现象的变化就是宇宙的终极价值“生生”。作为终极价值,“生生之道”和“仁道”又一起组成了宇宙和人生的大和谐之道。日本一桥大学坂元弘子教授讨论了三教与其他近代思想融合的问题,说明中国思想若欲存于今日甚至未来,就不应只讲儒学与东亚文化,也需要注意到三教与其他近代思想的融合。通过严复、康有为、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人的著作,可以知道近代初期全球化是如何向当代全球化过渡的。在这个过程中,建设东亚共同体的任务之一是构建一个和平共存的文化上的“一带一路”。
与会学者还结合当今中国国家发展实力与东亚各国政治经济格局等诸多现实情况,探讨了构建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既有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国外交思想不仅对中日韩三国的邦交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分别体现了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忠恕之道、中庸之道、中和之道与内圣外王之道。这些悠久的儒家思想使得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始终在强调各国发展的共同利益,并始终坚守着厚古而薄今的原则,让其他国家可以搭上中国的顺风车,实现互利互惠的共赢局面。首尔大学梁一模教授对研究韩国儒教影响下的建国运动与民主化运动的著作《君子们的游行》做了介绍与评论。梁教授认为,韩国的民主和公民社会正在寻找新的方向,这本书充满了作者的真诚和努力,展现了儒家的潜力和可能性,为寻求韩国新民主主义和公民社会奠定了经典智慧和思想资源。
本次论坛充分反映了东亚世界儒学与文化共同体研究的最新成果,不仅展望了东亚共同体的发展趋势,也为加强中日韩三国间的学术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