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敬爱的王老师殿卿教授
儒联牛秘书长喜平老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安!
我们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情,乘着儒学21世纪复兴的大好机缘,来到了我们向往的祖居地,来到了至圣先师孔子的故里。我们旅居海外的华人,虽然历尽各种困境,但依然择善固执,坚持学习经典,因为我们深信,虽然儒家思想经历了几次浩劫,但石在火不灭,只要保住我们优良文化传统的火种,总会有大道普传的一天。
以下是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在儒学推广方面的发展情况,在此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报告。
马来西亚在殖民地时代,西方人的动机是商业利益,对于文化教育没有给予太大打压,而且他们还很守法。那个时候海外华人的文化习俗乃至华文教育可以自由发展,也是最好的时期。
各国独立后民族主义抬头,华人的噩梦开始了,华文教育被上了枷锁,有的地方干脆被禁止,特别是共产思想的吸收,华人不被当人对待,反共产国家反华最为积极。
马来西亚的情况比较好,华人多,国民遵守英国的法律,虽然他们千方百计要同化华人,但是还是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而不是用残暴手段。可以说马来西亚华人保留的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在世界上无出其右。他们那儿有数千个民间团体,血缘性的,就连商团、工缘性团体都主办年年节节的活动、仪礼乃至高层次的文化活动,而且还推广到国际上。
马来西亚三十多年前就开始有各式各样的国际会议与活动,如易经研讨会、诗词研讨会、红楼梦、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汉服等。孔学研究会会长就是国际儒学大会的创会人。二十五年前,儿童读经便在马来西亚推行了。
马来西亚华人的幼儿园至大学已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据几年前的统计数据,96%的华人都受华文教育,还有六万的外族人在华文学校上课,马来西亚人口是2800万,华人占22%,这是一个奇迹。
民间书院也不少,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办的活动是高层次的教育项目,不只是在马来西亚,还扩大到东南亚各国。有读经老师培训班、华夏文化体系班、华夏文字史、《易经》读一遍、《论语》读一遍、《中庸》读一遍、《大学》读一遍、《孟子》读一遍等课程,我发现他们的活动非常密集,从外表看似乎有点广杂,但仔细分析,都离不开修身养性、转知为智的设计,真正做到了有组织、有理论、有计划。(www.daowen.com)
华夏文化在马来西亚已达到华人“日用常行而不知”的境界,任何儒学或华夏文化研究忽略了这个群体,一定是个不完整的研究。若错把去华夏化之最者当儒学代表,那更是贻笑大方。
印度尼西亚华人就没有马来西亚华人那么幸运,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华校虽然还可以继续开办,但是在其他方面政府逐步地把华人活动圈子缩小。1959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发布第十号法令,禁止中国籍华人在县府以下的乡村经商,当时就有5万多华人失去谋生的机会。1966年,印度尼西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动乱,华人在当时成了政治的替罪羔羊。印度尼西亚政府害怕华人“身在曹营心在汉”,采取了灭绝人性的政策,摧毁中华文化在华人社会的三个支柱,即华校、华人社团和华文媒体。就这样,在一夜间,全印度尼西亚1800多间华校被关闭了。
当时印度尼西亚华人不可以在公共场合说华语或家乡话,教华文是违法的事,家里被发现有华文书就会被军部逮捕。政府还强迫华人改用印度尼西亚文姓名。华人不可以在公共场合庆祝华人的节日。所以,华人私底下都称当时的总统为“20世纪的秦始皇”。
穷则变,变则通。印度尼西亚政府规定每个公民都要有宗教信仰,因此在寺庙学习佛教及孔教经典师出有名。
1998年,专制政府被推翻,印度尼西亚进入民主改革时期,排华政策被逐个取消,然而中断了32年的华文教育复苏艰难。
十多年前,由儿童读经促进会开始,把经典重新介绍给大家。这些大多数佛堂及有文化活动的庙宇能够响应,而长年没学过华文的年轻人就很难接受。所以在印度尼西亚出现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很多喜爱中华文化的印度尼西亚华人学习由英文翻译为印度尼西亚文的儒家经典,造成“只懂夫子之文章,而夫子之性理与天道就不可得而闻之”的局面。印度尼西亚“经典导读促进会”在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下,有系统地学习、了解中华文化体系,重点学习经典,举办“中华文化体系讲座会”“道德教育教师培训班”和“易经讲座”等。十多年来,我们已经取得了活动的空间,在印度尼西亚文主流报刊上争取到一个版位,专门讲述中华文化。在苏门答腊北部的棉兰市,印度尼西亚儒教总会也定期通过国家电视媒体宣扬儒家文化。印度尼西亚经典导读促进会经常不定期地到印度尼西亚各地的庙宇、三教会等场所给当地的文化爱好者讲解中华文化体系。
印度尼西亚华人学习儒学虽然未能如马来西亚华人达到“日用常行而不知”的境界,但大家仍在努力中,希望日日正心修身而能止于至善。
今天,我们海外儒学团来到了儒教圣地,希望大家以一颗赤子之心,虚心向老师及前贤学习,感受曲阜圣源的灵气,改变气质,做一个君子儒,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