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尼山圣源书院:探寻圣迹的国学经典教育研修班

尼山圣源书院:探寻圣迹的国学经典教育研修班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业已举办的48期国学经典教育专题研修班,其立意和心路历程有如下数端:1.政策引领,立意高远,注重中华文化精髓的感悟和经典价值的阐发举办“国学经典教育”专题研修班的初衷,就是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发挥国民教育在中华经典文化传承中的基础地位。拜谒圣地尼山,让身心沐浴在圣地的灵光瑞气之中。沿着仲尼迁往阙里之圣迹,全体学员一早踏上游学圣城曲阜之路。

尼山圣源书院:探寻圣迹的国学经典教育研修班

纵观业已举办的48期国学经典教育专题研修班(以下简称“国学班”),其立意和心路历程有如下数端:

1.政策引领,立意高远,注重中华文化精髓的感悟和经典价值的阐发

举办“国学经典教育”专题研修班的初衷,就是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发挥国民教育在中华经典文化传承中的基础地位。随着教育部《指导纲要》和两办《意见》的相继颁布,尤其是习近平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倡导,此类班更加自觉自信地聚焦经典文化,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而探索一条“别样的路”。

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精心选编了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相关部委有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形成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献选编》。挖掘和阐发蕴涵于中华经典文化之中的核心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每期班都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引领学员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文化。首期国学班开班仪式上,王殿卿教授就以“道路·文化·教育”为主题,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根基,国学经典教育对弘扬中华文化、承传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非凡意义,教育者有责任帮助下一代在精神上富裕起来。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为第七期国学班解读“中国梦:复兴中华文化”,纵论中华文化的辉煌、衰败与复兴,从中国哲学、中西制度对比中,增强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坚定复兴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多次讲授“从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强调中华民族的复兴赖于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知,必须认知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内涵和现实意义。

2.寻圣迹,敬先贤:表达温情与敬意

“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袤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3年4月22日上午,以尼山圣源书院院长刘示范教授“夫子洞前话孔子”为标志,首期国学班开讲了,孔子的身世、尼山的神奇、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引发了大家对尼山的向往和对孔子的崇仰。

(1)拜谒圣地尼山,让身心沐浴在圣地的灵光瑞气之中。

尼山岩岩,士人所瞻。每期班,全体学员听了于建福教授讲解“印象尼山”之后,便怀着恭敬之心,或沐浴和煦春风,或迎着霏霏细雨,或顶着初夏骄阳,或迎着酷暑烈日,或伴着萧瑟秋风,或踏着绵绵冬雪,由书院出发,徒步西行千余米,临圣人诞生之地——尼山夫子洞举行拜礼:伴随《幽兰操》乐曲,礼献鲜花,行礼,宣读拜文,齐诵《大同》。随后,溯智源溪,拜谒尼山孔庙。进棂星门,入大成殿,膜拜至圣孔子及其“四配”、东西庑众弟子、启圣王殿。访元代1336年所建尼山书院,瞻“夫子石”,顺着孔子作揖方向,眺望颜母山。登海拔344.6米的尼山顶峰,领略尼山圣境。如此近距离接触至圣孔子,让身心沐浴在圣地灵光瑞气之中,感受跨越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谈到游学尼山,首期国学班书记杨文芳深情地说:“4月22日,我们走进尼山,在圣庙和书院的大殿中瞻仰;在尼山脚下的夫子洞前遐想:颜母正从山下那蜿蜒的山道蹒跚走来;我们聆听那不足三米的石洞传出的婴儿哭声,因为有了这哭声,华夏万古无长夜!”

(2)踏上仲尼迁往阙里之路,访梁公林,游学孔庙孔府孔林。

沿着仲尼迁往阙里之圣迹,全体学员一早踏上游学圣城曲阜之路。首访葬有生养孔子父母和圣兄伯尼的梁公林,或谓“启圣王林”。肃立于孔子父母合葬墓前施礼,观赏篆书“圣考齐国公墓”石碑,有感于梁公“生万世之师,功与乾坤并大”。每次听闻国学班学员骤临,梁公林小学师生便自愿充当导游。

圣城曲阜,心向往之。告别梁公林,随即拜谒孔庙、孔府、孔林。孔庙又称“至圣庙”,金声玉振坊、泮水桥、棂星门、太和元气坊、至圣坊、圣时门、璧水桥、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凝聚了后人对孔子所怀敬仰之情。入“大成门”,观杏坛,进“大成殿”,驻足孔子和“四配”“十二哲”塑像前施礼膜拜,观瞻“万世师表”“生民未有”“斯文在兹”“道恰大同”牌匾,确有“余祗回留之而不能去云”之感。

自孔府北上3华里许,即达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孔林即“至圣林”。过“万古长春”坊及“至圣林”牌坊,见“观楼”,再过沫水桥,见享殿,品味殿内“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诗句。学员们立于“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泗水侯”墓、“沂国述圣公”墓前,纷纷施礼致敬;徘徊于孔子墓旁“子贡庐墓处”与“子贡手植楷”遗迹间,体味久久流传的师生情。

3.研经典悟善言:聚焦“四书”等儒家典籍,延揽名师作经典导读,挖掘和阐发“四书”蕴涵的思想价值

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诸圣贤之道,备于“四书”。研修班延揽名师,深度解读“四书”和《孝经》等经典及相关蒙书,领悟经典义理和睿智以及蕴涵其中的核心价值。读其书,知其人,观赏《孔子》电影及相关影像,深切感悟圣贤人格魅力

读《论语》以立其根本。首期国学班钱逊教授讲授“读《论语》学做人”,认为儒家为人之道,是世代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本,《论语》是成就君子所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刘示范教授多次诠释《论语》章句,从《学而》篇讲起,探讨儒家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直至《尧曰》篇,揭示成就君子乃至圣贤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赵法生博士曾作“读《论语》感悟育人睿智”演讲,透过孔子教育理念、教育法门、孔门教育目标和育人案例,向大家呈现出值得教育学人潜心学习的孔子教育之道。孔祥语教授畅谈“至圣先师与《论语》要义”,台北松山高中教师周萲玫解读“《论语》义理与人生”,都为学员带来启迪。

读《孟子》以观其发越。孔孟之道,一脉相承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解读“《孟子》的智慧”,着重解读孟子的“浩然之气”及其养成,强调高尚人格情操的持守。孟子研究院院长王志民教授就“《孟子》义理”进行解读,孟子书院执行院长殷延禄就“《孟子》的为人处世智慧”进行阐发,台北南湖高中教师王慧茹博士对“《孟子》智慧”进行释读。(www.daowen.com)

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曲阜师范大学傅永聚教授以大学校长身份,为首期国学班释读《大学》,梳理《大学》各章要义,阐释何为大学、大学何为、大学之困和大学之道。郭齐家教授解读“《大学》之道及其价值传承”,认为读《大学》有益于穷理正心、修己安人,惟有修心炼己才是修齐治平的根本方略。

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之处。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多次主讲“《中庸》之道”,详细阐述《中庸》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阐释在纷纭复杂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如何重拾率性至诚之道、持中守正之道、素位守常之道、成己成物之道。杨朝明教授纵论“人道尚中”,阐释儒学经典《中庸》要旨,视“中庸”为孔子思想精髓,是为人处世、成就圣贤的智慧。

“四书”之道,一以贯之。于建福教授多次以“‘四书’道贯与经典文化自觉”为题,认为经典文化自信自觉,贵在把握“四书”一贯之道,即《大学》所呈现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或如朱熹所谓“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一言以蔽之,“修己安人”而已。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学习《孝经》与学习“四书”一样重要,“四书”则是通往六经的阶梯。为此,骆承烈教授解读“《孝经》与中华孝道”,张践教授讲授“中华孝文化与修齐治平之道”,周海生博士释读“《孝经》辞章与义理”。

尊儒兼顾百家。北京师范大学于述胜教授以“情意与中华圣者的认同世界”或“感悟老子孔子教育智慧”为题,阐述古圣先贤老庄孔孟的世界观和自我心性养成学说,主张以此修身养性。

蒙以养正,蒙书养正。国学启蒙教材的解读必不可少。朱荣智教授主讲《弟子规》,单承彬教授解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龙文鞭影》,山东大学耿建华教授讲授《千家诗》《声律启蒙》。

有感于上述经典导读,第十三期国学班一位青岛学员说:“国学专家们为我们上了一堂堂精彩、厚实、深入人心的经典导读课。“四书”、《孝经》等经典篇章在教授们的解读下变得亲切了许多,给我们指明了人生的航向,消解了生命的困惑。国学经典不再遥远,不再酸腐,而是那样生机勃勃、眉目如画地站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的拥抱。虽然在我小的时候没有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甚至在读书期间,也只是接触了只言片语,但是,乘着我校推行国学经典教育的东风,我真想让我的孩子们早一点与经典同行,早一点用经典奠基,早一点在经典的浸润里扬起生命的风帆。”

4.恪守研修格言,注重学礼,诵读抄写背诵颂唱体悟经典

无须《学员守则》,仅有寥寥数语的研修格言:“学经典,到尼山;既来之,则心安;寻圣迹,敬先贤;明常道,悟善言。”类似的研修格言一直沿用下来,朗朗上口,熟记于心,恪守不移,心无旁骛,潜心修学。开学式上,拜夫子、唱《大同》,平添了几分仪式感。一位参加第二十期国学班的学员写道:“来尼山已经五天了,几天下来,这样的一句格言诠释了几天的心路历程‘学经典,到尼山,既来之,则心安,寻圣迹,敬先贤,品良典,悟善言。’开班的第一天,感觉浑身不合时宜地走进了明德堂,迈进门的那一刻,敬意之心油然而生,习礼、颂唱《大同》歌,院长致辞,开班报告……这样的开班仪式给了我来尼山的第一次洗礼,莫名的力量来自对先贤的敬仰!”

课前诵读或吟诵经典,抄写背诵经典。很多期国学班,几天内,除了诵读颂唱《大同》,尚能读半部或全部《论语》,诵读《大学》《中庸》全文及《孟子》重要篇章,加之《三字经》《弟子规》全文,以及《春日》《观书有感》等诗句,令整个书院书声琅琅。每天要求抄写诵读过的经典,要求学员按竖排和繁体在特制的“抄经本”上抄写并撰写心得。刘示范教授批阅过前三期作业并进行点评,勉励大家持之以恒,在经典研读上狠下功夫。此后形成惯例,并增加奖励环节,对抄写规范者赠送经典读本以资鼓励。心得撰写优秀者作大会交流。年过古稀的印尼学员梁文峰手拿放大镜抄写经典;首期中小学立弘班学员李波局长在尼山抄写经典必先净手;不少学员很快找到读经抄经背经的感觉,欲罢不能,结业后继续读经抄经背经。第十三期国学班一位学员说道:“在每天的培训中,我们都要先诵读一篇经典,然后抄写并背诵,许多名句原先只是朗朗上口,现在更完整清晰地知道了出处和意义,加深了印象。以前我们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背了《大学》之后,我知道了其实这出自‘三纲’‘八目’。‘拔苗助长’的故事原来出自《孟子·养气章》。每日的抄写和背诵,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看来真是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啊!”

5.参加高端论坛或盛典,留下终生难忘的回忆

得益于国际儒联、孔子研究院和济宁教育局的支持,多期班学员有幸参加儒学高端论坛或盛典,留下终生难忘的回忆。此举数端。

2013年9月27日,第五期国学班来到孔子研究院参加“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开幕式暨2013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听取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济宁市委领导发表讲话后,见证2013年度“孔子文化奖”获得者揭晓,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探源者、守望者”,夏威夷大学安乐哲教授被誉为“中华文明的传播者、阐释者”;听取李学勤教授、牟钟鉴教授、安乐哲教授、黄会林教授、李润和教授、吴氏方兰女士、杨朝明教授发表的主旨演讲,受益多多。

2014年9月24日,第十一期国学班全体学员及联盟单位主要代表110人到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聆听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领略大国领袖的儒雅风范和文化自信;听取中外儒学大家的学术演讲,领略其君子人格与真知灼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